![]() |
| 在訓練的世界裡,千奇百怪的學說,爭奇鬥豔的論戰繁多,但靜心下來,你會發現其實這路很簡單,專注在核心,其它就只是風景。我喜歡這張照片意境,如同我多年來一直與您分享的東西。 |
自2020年初開始在此寫文章以來,已經即將滿6年了,這6年積累了將近250篇文章,是豐碩卻也成了某種程度上的負擔,因為實在太多太雜了,即便有關鍵字,還是常常想找某個議題找不到的現象,我都如此了,何況是讀者您!
故,我重新把文章整理去蕪存菁後,再重新分類編排,同時也附上連結任意門,就算您現在不看,也許日後都有可能想找某個議題的答案時,請記得回來找找喔!
也請容我向您討杯咖啡,支持我多年來在訓練分享上的耕耘,一點心意,能幫助我走得更遠,也帶給您更多的新知,無論是網頁右上角或本文文末處,都有贊助連結,再次感謝您囉。
文章主題的分類編排上,我共區分為五大區,分別是:
一、『一般性訓練相關議題』,舉凡一般性議題、趨勢、派別、名詞解釋、成績、季節環境因素等。
二、『專項訓練議題』,包括跑步、單車、游泳、鐵人三項各領域的訓練法,還有心理層面的討論。
三、『營養、恢復與運動傷害』,與營養、恢復、受傷等議題相關話題與分享。
四、『各大賽事評論解析』,主要為IRONMAN世錦賽的分析,帶你不只看熱鬧也能看懂門道。
五、『個人賽報與訓練生活』,個人的比賽與日常訓練紀錄,有熱血也有淚水。
您可針對此分類,往下去各分類區找找有沒有您感興趣的文章,也期望我的文字能為您的訓練增添點幫助。
一、一般性訓練相關議題
1. 訓練趨勢、週期、模式等議題
耐力運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發展趨勢 | 科學化訓練等於練得少練得輕鬆嗎?
所有耐力運動者都建議您看看。
延伸上一篇文而來,想要有效率又能練得多,這裡給您點建議。
以上三篇,建議對極化、閾值甚至金字塔訓練有興趣者看看,我個人會喜歡極化多一點,但也不代表極化適用所有人,有些人的特性與比賽需求會需要閾值法,也有些人適合金字塔(例如木乃伊....冷~)。
連學術界都在吵那一種方法好,我幫你解析他們在吵什麼?以及個人看法。
到底那一套週期化訓練比較好? 極化、金字塔、極化金字塔與金字塔極化.....りしれ供さ小?
也許不是某一派比較好,而是在不同時期用不同的練法,金字塔轉極化可能是目前最佳解!
減量減得好,才能讓你發揮比訓練時還更優秀的實力。
多久沒練,體能會退化呢? 談談中斷訓練(Detraining)
斷個一週不會怎樣,中斷3個月,最差也就那樣而已。
談週期:逆週期(Reverse Periodization)
週期不一定都是基礎、進展、競賽期的模式,也有可能是反過來的。
2. 談訓練區間
在我的分類裡,習慣用5區間,1區是低階有氧或恢復、2區是有氧區、3區為Tempo(但實則仍是有氧為主的範疇)、4區為LT區、5區是無氧區(而無氧或間歇訓練的文章相當多,另拉一節在下方討論)。理解此分類後,就能更易看懂下面的文章。
近幾年紅翻天的Zone 2,然實際上的定義與練法也是有很大的歧異,那我來講講我的看法。
Zone 3訓練是什麼?灰色區域聽過嗎?需要練嗎?真的一無是處嗎?
跑者與單車訓練都有個Tempo區,但你真的懂Tempo到底代表那種強度嗎?以上兩篇給你答案。
Tempo Run的實際操作面來看一下。
認識乳酸閾 Lactate Threshold(LT):水槽理論
乳酸、血乳酸、LT、Tempo等這些常見名詞,你若想懂的話,這篇100%必看,用我自創的水槽理論帶你由淺入深瞭解這概念。
只練有氧?或只練間歇?會發生什麼事呢?帶你瞭解兩種練法所帶來的改變
所有訓練區間都有意義,不要挑食。
看看J個PRO怎麼練?訓練量與訓練強度的取捨與平衡 by Sam Long
YOYOYO的分享,量與強度的取捨。
再次答覆四個Q&A中有趣的問題 | 質與量誰優先?Big Day訓練必要性?不能再進步?社交恐懼!
延續2023年底的直播,前三個是訓練相關議題,我想說明得更清楚,質量取捨?Big Day?與進步卡關等議題。
3. 談間歇訓練
間歇沒你想像得可怕,但也得先有些基礎觀念,推薦新手必讀,老手重溫習。
由慢至快、分段切割,並且學會如何欺騙你的大腦。
跑步間歇訓練延伸討論:組休時到底該慢跑?緩走?還是原地休息?
要誘發最大速度與VO2MAX,速度要夠,那要休得夠(原地休);要刺激LT能力,那在LT區間時間要長,速度不可最快,採緩跑組休。
如果有一陣子都沒法練高強度課表會怎麼樣嗎? 高訓練量低強度 vs. 低訓練量高強度
若因忙因傷有一陣子無法練高強度,其實是沒有關係的。
都有效,只是對身體的刺激途徑不同。
都好,交替做。
提高最大攝氧量,該練短間歇好?還是長間歇好(三)?高強度間歇的不同組合
要立竿見影,短間歇好一點;但要留得久,長間歇好。重點還是,都要練。
先練一陣子長間歇再練短間歇,或是先練短一陣子再轉長,效果其實差不多。
練膩了一般間歇,那就來點變化,同樣有效。
4. 訓練名詞必懂
一次搞懂四個訓練名詞3O1S:Overtraining, Overreaching, Overloading, Supercompensation
務必要懂的幾個名詞。
最大攝氧量定義與測試方法,必須懂。
影響速度快慢的三大關鍵因子:VO2MAX, LT, Economy
決定你耐力運動體能好壞的三大關鍵。
TrainingPeaks是個好用的訓練工具,但我想告訴你更多也許你不知道的事
人人都會用一些分析軟體,也能講得出好幾個專業名詞,但你真的懂數據與名詞後面的意義嗎?
必須要懂粒線體!
重新認識粒線體:不同訓練強度課表所產生的影響關係 | 兼談微血管化與最大攝氧量
進階一點的要看這篇。
5. 談成績
女性平均會比男性慢個10%左右。
影響職業選手在IRONMAN 70.3成績的關鍵是?順便補充標鐵與IRONMAN的資料
老是在某一項目爆掉者,請參閱並想想配速是否需改進?
年紀衰退是如何反應在三項成績的表現上呢?可參考。
上述兩篇都有一樣結論:『成績一定會隨年紀增長而衰退,但持續訓練會延緩衰退幅度』。
6. 夏季/冬季訓練相關
(續)談夏季訓練:既然脫水不好,那水喝多了會如何? Overhydration
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無誤。
我需要做熱適應(耐熱訓練)嗎?怎麼做?何時做?有什麼好處呢?
所有熱適應的資訊都在這。
除了看溫度,也要考慮濕度。
對!你就是中暑了不要懷疑! 談226km與中暑關係、影響、症狀與解方
中暑症狀及解方。
2020東奧馬拉松成績分析(上):男子組 | 溫度的影響有多大?
2020東奧馬拉松成績分析(下):女子組 | 誰比較會配速?
看似在解析東奧馬拉松,實則在談氣溫對跑步配速的影響,以及男女的配速能力有沒有差呢?
10度以下適用。
二、專項訓練議題
1. 訓練:跑步篇
馬拉松訓練的2分鐘法則 2-Minute Rule of Marathon
你跑最快的1km間歇訓練,與最輕鬆的慢跑1km均速,應當有2分鐘以上差異。
依個人成績與訓練狀況而定,但大致上不脫80-87%間。
少則7-8天,多則1個月才恢復,其他對身體的影響請參考。
單車常見的30s-30s短間歇,其由來是Billat
務必留意每一次長跑增加的幅度,加太快所帶來的傷害機率是相當高的。
循序漸進是降低受傷機率的唯一解方。
跑步傷膝蓋是完全沒根據的說法,若真跑到傷膝蓋?問題可能不在跑步,而在課表或訓練急躁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世界級跑者們的訓練內容,以及他們的關鍵課表
跑量最重要,輕鬆跑是關鍵課表,Tempo與間歇是點綴。
值得一讀。
不同的地方不少,看了就知道差在那。
核心肯定是有幫助的!
交叉訓練:跑膩了?跑到瓶頸了?那不彷加點單車訓練來作為輔助吧!
透過單車強度來作為跑步的輔助,效益相當高且避免受傷。
看看J個PRO怎麼練? 增加跑量(或訓練量),而不增加受傷風險 from Adam Wood
你可以不信我,但不能不信Adam Wood(半馬1時6分,全馬2時18分)。
6週將5000m推進至14分的秘密:Lionel Sanders 5000m 課表解讀
手把手帶你拆解人家的課表。
我的100km超級馬拉松準備全紀錄;100公里超馬10大準備重點
分享給你,我的100km超馬練法(8時26分完跑)。
2. 訓練:單車篇
人人都會講FTP,但你真的懂它背後原理邏輯嗎?建議有在作功率訓練者必讀。
長間歇好?還是短間歇呢?也許還是因人而異吧。
踏頻是種肌肉與心肺的取捨,研究與實例都給您參考。
低迴轉與正常迴轉都有一樣的訓練效果。
有幫助,但有限,不如好好練車較實際.
作「工」,Kj這些是什麼?又怎麼推測人家的功率資料呢?
2020 PTO Championship評論整理;額外討論,跟車距離20m有差嗎?
雖是賽事分析舊文,但想與您分享的是集團輪車的效益,且即便是跟車20m依然有效益在的。
Sub7Sub8挑戰賽:結果、分析與場內花絮 | 補充研究:你知道團騎效益有多大嗎?
也是賽事舊文,但推薦給想瞭解團騎效益者看看。
Sub7Sub8挑戰賽:Temp Joe Skipper的功率資料解析|順便介紹 Who is JOE
續上一篇,這篇是可瞭解職業選手的單車數據。
3. 訓練:游泳篇
所有游泳不分新手老手必看,甚至你記住了這幾點,都能去指導並抓出他人的錯誤動作了。
理想的游泳安排,量與強度缺一不可,與單車、跑步練法是一致的。
『你的沮喪是來自於數字的假象』,到現在還是很喜歡這文中的這段話,改個想法與心態,游泳的挫折感就下降了。
要結構化你的游泳課表,肯定要認識T Pace或CSS的。
對開放水域有恐懼者必讀。
個案研究:一窺世界頂尖級的游泳選手的訓練週期,以及帶給我們的啟發
帶你看游泳選手的訓練週期。
4. 訓練:鐵人三項篇
鐵人三項是一項運動,不是三項的加總。
別以為游泳就是只用上半身而已,它其實也會影響後續的單車表現的。
賽前就回來看看吧。
至今仍覺得非常中肯實用的建議。
有空看看,絕對有所收獲。
職業三鐵選手(Harry Palmer)的30小時週訓練內容解析
在2025 IRONMAN WC(NICE)的賽報裡有提到在賽道上碰到的Harry Palmer這選手,這篇文章可證明我留意他有多久了。
5. 訓練:心法篇
什麼是挪威式鐵人三項訓練?Arild Tveiten的十大訓練心法
2022年我翻譯並寫下自己心得的一篇文章,其中一句話我寫了:『現在開始,挪威人要掌管鐵人三項的世界』,是不是沒跟你開玩笑?想知道他們的訓練核心理念是什麼?看就對了。
推薦想從事三鐵者必看。
認真是把雙面刃,擅用可強身,濫用會傷身。
認真訓練也認真生活。
常見,但你絕對不想遇見的意外:暈倒;順便閒聊何謂比賽平常心?
暈倒的原因,以及聊聊平常心。
三個特別的運動心理現象:強項的詛咒、逆襲的自信、與狀況良好的陷阱
玩死自己的,往往還是自己。
為什麼快樂總是短暫?痛苦卻又如此漫長?關鍵在人對於『時間』的知覺
快樂是1天,不快樂不是1天,而是1.08天。
一致性 is KING。
標題即內容。
聊聊我的一位網友,以及訓練者該保有的6 Dos與1 Don't心態
心靈雞湯文。
讀者來信:愛媛馬拉松賽報| 也許,有時候你是心裡放了太多東西...
讀者來分享他的賽報。
文章分享與解讀:來自世界冠軍教練Dan Lorang提醒的10件事
Jan Frodeno與Anne Haug的教練心法分享。
若比賽都在一大早,那肯定是晨型人有最好的成績。
完美是種正面積極的追求態度,但不要存有太多對完美的焦慮。
6. 其他議題
懶人包:簡單搞定TrainingPeaks與Gamin Connect自動連結、匯入資料、輸出課表
手把手教你如何使用TP與Garmin連動。
《影片》如何利用Garmin手錶來正確執行游泳課表(935,945,955皆相通)
不知道怎麼操作游泳訓練的話,參考看看。
跑鞋鞋底藏了很多秘密,你有看懂嗎?
為什麼一樣的心率數字,但在游泳、騎車、跑步上卻有不同的疲勞度?
只要是認真全心投入準備,不管是那一種,都累!
訓練的頻率(Frequency)重要嗎?週末戰士的練法值得參考嗎?
可以的話,還是避免當週末戰士,但真不得已,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38婦女節特刊:認識女性生理期與運動之關連|寫給女性耐力運動員的建議
文末寫了『史上前三篇難寫的文章之一』,現仍這麼認為。給想懂女性生理期與運動表現關聯的朋友們參考。
我自己在丹麥摔車DNF,還斷了8根骨頭,都還能寫這種文章?腦壞了我。
聊聊禁藥事件。
讀書心得:Sebastian Kienle and His First Kona
讀書心得。
讀書心得。
運動員看似正面陽光,但他們的背後可能藏著更深的抑鬱。
你可以為你的熱情持續燃燒到什麼程度?比利時傳奇Marc Herremans與超新星Marten Van Riel
你應該知道Marten Van Riel是誰吧?那為您介紹他的教練的傳奇故事。
我的好朋友的訓練閒聊。
非常鐵人"Super Sam" Holness | 認識自閉症類群障礙
以上兩個特殊個案給大家點正能量。
訓練就是在欺騙大腦認知,音樂是種手段。
如果你感興趣職業選手能賺多少錢的話,這給你答案。
![]() |
| 你頭昏了嗎? 常有人問,為什麼我寫的文章常常都圖文不符? 因為常有人抄我文章啊! 以前是整篇整篇的抄,故我後來增加很多我慣有的寫作風格與照片,增加抄襲困難。 但我發現現在也蠻聰明的了,會變成一段一段或某幾句去抄,防也防不完。 但也因此變成我慣有的寫作風格了。 |
三、營養、恢復與運動傷害
1. 營養與補給
必看。
這篇,真的很白話,上面看不懂的話,來看這篇。
只要你有在吃果膠,10000%必看。
運動營養學的新研究發現:大隻佬與紙片人都該採用一樣的補給量嗎?
補給量的個人化,一定會是個大趨勢。
還是挑有品牌有信譽的果膠比較好。
蛋白質在耐力運動前、中、後的影響。
標題就是內容,也是結論。
碳水優先,蛋白質有也OK,晚點吃也沒關係。
看看J個PRO怎麼練? Daniela Ryf的賽前訓練/飲食習慣
保證讓你看完後,收獲滿滿。
也許都是運動壓力惹得禍:認識暴食症與RED-S(運動相對能量不足)
近年來在西方社會很受觀注的議題,特別是RED-S,但我們社會很少人提。
不是瘦讓人速度快,而是速度快的人,往往也認真看待訓練與飲時這事,故自然而瘦。
不會,不正常的飲食與不補給才會。
從大數據來看撞牆期(Hitting The Wall):撞牆是怎麼回事?怎樣叫撞牆?又誰最會撞牆?
200萬筆的數據分析,讓你更懂「撞牆」是什麼。
當你狀況越好,越要小心,接下來受傷機率也大增了。
如果要我推薦一種營養品的話,魚油一定是第一名。
所有產品只要掛個『抗氧化』就很好賣,但遺憾的是,就是沒幫助,可能還有害。
把買BCAA的錢省下來好嗎?
又是個偽科學實例+媒體錯誤解讀(或刻意吹捧?)。
關於抽筋,我都搞錯的事...| 鹽/鹽錠/電解質錠真的能防止抽筋嗎?
問題可能出在肌肉使用過度,而不是缺了鹽(鈉)。
沒那麼重要,訓練與及時補給才重要。
當一位職業鐵人採用了低碳高脂飲食法後所發生的事。
耐力運動者,其實沒必要。
偽科學無所不在,看清本質,少花冤枉錢。
讓你跑得快、跑得久、跑得不累不累!止痛藥真有這麼神奇的效果嗎?
好好訓練比較實在。
沒有,就只是搞笑。
小蘇打有延緩疲勞的功效,不可思議吧。
1mile = 100kcal,當然也因人因體型而異,但大原則為如此。
2. 談恢復與運動傷害
老是卡在恢復很慢者,必讀。
你訓練完後會緩和收操嗎?緩不緩有差嗎?談主動式恢復(Active cool-down)
有緩和不錯,時間不夠也沒關係。
過度訓練OT,你一定聽過。那腎上腺素聽過嗎?
練得越多越累,身體是越虛越容易感冒的。
進步很難沒錯,但退步也沒你想像中得快。
肋骨骨折後的恢復、營養、復健與注意事項 | 寫給熱愛運動的朋友們(2024/01/24最後更新)
我的第一次骨折(2023/08發生)經驗分享
我的二次骨折紀錄與心情點滴❤️❤️❤️(2024年4月-6月間)
半年後又來第二次...
復健資訊參考。
四、各大賽事評論解析
2025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NICE 男子組 觀賽重點與分析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NICE 職業男子組賽後解盤:那些我猜中的,與我自打臉的!
2025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KONA 職業女子組 觀賽重點與分析
以上是2025年男子KONA與女子NICE分析評論。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NICE)與IRONMAN France 賽道分析彙總
未來有考慮去IRONMAN France(NICE)者可參考。
2024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KONA)賽後心得、選手簡談與未來可能發展
(留存用)2024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 (NICE)職業女子組超精簡心得
以上是2024年男子KONA與女子NICE分析評論。
2023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KONA 職業女子組 五大觀戰焦點
2023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KONA 職業女子組 賽後分析
2023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NICE 職業男子組八大觀戰焦點
以上是2023年IMWC分析。
2023 Challenge Roth:賽後評析、Daniela Ryf女皇登頂與Magnus Ditlev的七大不可思議傳奇
我當年在寫這篇文章時,就決定了2024年要去Roth(但因意外,2025才成行)。
2022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上):選手名單與觀戰重點
2022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下):亮點選手介紹
2022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賽後分析隨筆:整體觀察、職業選手表現與裝備變化
上述三篇都是2022年KONA分析,賽前與賽後評論。
從2021 IRONMAN 70.3 World Championship 結果來聊聊三件事
表面聊該賽事過程,實則聊聊訓練。
2020東奧鐵人三項冠軍Kristian Blummenfelt奪冠分析 | 彩蛋:奧運有多難?
我想沒人比我分析得更深入專業了吧!
![]() |
| 接下來部份是個人賽報 雖然內容都很多,但其實我都會趁機分享一些比賽心態啦、小技巧等等,若您有空也可看看,希望對您有幫助。 |
五、個人賽報與訓練生活
1. 個人賽報:鐵人三項
一篇寫了兩年的賽報:2025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NICE
終於完成了,第5次IRONMAN世錦賽,第1次在NICE完賽,10時34分56秒完賽,總排462名,分組32名,最後馬拉松3時6分34秒,生涯最快。
當了十年的「I人」,是該去「挑戰」了:2025 Challenge Roth賽報
9時34分6秒,生涯第10場226km Sub 10完成。
用IRONMAN走遍世界的J個男人。
2025 IRONMAN South Africa:遲了一年的賽報,卻滿足了我四個大願
歷經兩次摔車意外後,我回來了。10時06分38秒,總排67,分組第3完賽,IMWC資格,同時達成世界六大洲皆完賽IRONMAN紀錄,台灣第一人。
2023 IRONMAN BRAZIL賽報:在南美森巴的鐵人叢林中覓得了那張網
9時43分48秒,取得世錦賽資格(NICE),總排114,分25。
2022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 賽報:在最高殿堂與自己對抗,也與自己和解
9時51分53秒,第三訪KONA,終於破10,總排491,分108。
對不起,我要回KONA了:2022 IRONMAN TAIWAN 賽記
9時31分39秒,總排名2,分組1,KONA資格。
2022 IRONMAN Austria:終於等到讓我撒野的一天!
9時56分,總排名86,分9,又一次KONA資格(但很跩的大會上說我已經有了,PASS,這是撒野的由來)。
老闆~你這薑是甜的啊:2020 IRONMAN 70.3 Taiwan賽記
冠軍🏆🥇🍾
2021 IRONMAN 70.3 Taiwan:破繭重生的決心!
蟬連冠軍🏆🥇🍾
2022 IRONMAN 70.3 Taiwan賽記:沙士、長髮與逗貓棒
4時24分42秒,總排名5,分組1。
IRONMAN AWA(All World Athlete)詳解、高積分攻略、以及...賀最多台灣選手成為AWA的一年
那一年,我也算是到達全世界分齡選手中的頂了!
2. 個人賽報:路跑/馬拉松相關
2024 四万十川超級馬拉松100km賽報:只要你不放棄,沒人可以超越你
第一場100km超馬,8時26分完跑,總排25,分組第9。
從丹麥意外後的半年,終於復出,56分整完跑。
2時44分29秒完跑,生涯第3快,總排名94位。
總排名5。
越野跑初體驗,總排名第3,刷新賽道紀錄。
這是我早期接觸馬拉松及前幾年的賽事回顧。
3. 個人一些有趣的訓練篇
上面兩篇是我2021年的騎法。
這篇是給你3-6天的不同騎法建議,有興趣想騎者可參閱。
過動兒...
北部出發,東部海線到最南端,反切地瓜縱貫回來,7天、1218公里、爬升15547m。
機車環島+跑3個馬拉松。
過往(2015-2019年)文章收藏
收錄過往2015-2019年間於Don1don專欄的文章,也同樣都整理好了,過往的文章較為簡單,但同樣希望對您有幫助。
這超過10年與超過400篇文章的寫作,自己看了都覺得感動與不可思議,持續保有初衷與希望讓運科知識更為普及,這樣的想法始終不變,當然還有能持續去探索去挑戰這世界!再次感謝每一位讀者們,謝謝你們的閱讀與支持。
希望您能點選下方贊助給予實質支持,
給予我持續挑戰世界的力量與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
![]() |
| 想瞭解『請J帥喝咖啡』計劃說明,請點選此處 |




感謝您的無私彙整、分類,讓一些素人訓練者,如我,雖無法像之前練得勤(可能只是好在堆量,卻無計畫),在邁向人生各個階段之際,還能維持住體能,練得更有效率,期待有朝一日重返賽場。
回覆刪除堆量很重要! 日後要拉速度,要開始走你所謂的"計劃"課表時,進步會很快!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