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岡崎神社裡的可愛兔兔 |
過去個人曾寫過一篇文章:『鐵人三項訓練該如何相輔相成』,該文中提及練車不只對單車表現有幫助,對跑步的影響也挺大;但是,練跑對單車表現的影響可能就不那麼明顯。
這次我想再分享一篇個人認為挺不錯也實用的研究分享給各位,來看看讓主攻跑步的人,融入一些單車高強度間歇訓練後,對他們的跑步會否有所幫助呢?
直接破題跳結論:有幫助。
京都岡崎神社 |
研究摘要
這研究是2015年的研究:High-Intensity Cycling Training The Effect of Work-to-Rest Intervals on Running Performance Measures.
從文章標題就可知,這是增加單車間歇到跑者的日常訓練課表之中。本研究設計的方式是找來32個業餘跑者(14男18女),年齡分佈從25小鮮肉到65歲阿公阿婆都有,且是固定至少每週有40km以上週跑量的跑步愛好者。
接著在訓練期初的第一週,先讓這群跑者進行測驗,測驗項目是第一天先測3km跑步計時;第二天再測VO2peak(攝氧峰值)與跑步至力竭的時間(Time to Exhaustion);第三天測他們單車全力輸出30秒的瓦數。這些測驗與接下來的訓練都是在實驗室裡進行的,也排除了室外的可能環境影響,受測者也能更專心在訓練與測驗上。
接著進行2週的訓練,則會融入『6組10秒全力衝刺的單車間歇課表』,每週執行3次,一共執行2週共6次,每次執行高強度間歇課表必須有48小時的休息時間。而單車間歇組休時間的設計會有所不同,不同的差異是根據這32個受測者所處的組別。這32人是被隨機分配到4個群組,第一個群組叫『R30』,是指他們在執行6組10秒全力衝刺時,可以有組休30秒的時間;第二組叫『R80』,就是他們執行6組10秒單車衝刺間歇時,組與組間可以有80秒的休息;第三組『R120』,則是休120秒;第四組是『控制組』,不需打間歇。這些跑者在其他天數的訓練仍維持跑步不變,故這2週唯一要操控的項目只有單車間歇與間歇組休時間。
從下表可以更清楚看出樣本在訓練前的狀態,簡要說明一下內容,例如R30組,是有3男5女(3M5F)、平均年齡41歲、平均168公分與69公斤、VO2peak是45ml/kg/min、3km計時平均成績為14分49秒,以此類推。且我們確實能發現這些樣本的實力確實很一般,不只年紀與身材,或是3km計時成績,都非菁英等級的選手,也正因如此,我反而認為這篇研究樣本與結果更能貼近一般人。
研究結果
1. 在2週訓練後,再進行一輪的3km計時測驗、VO2peak、力竭時間與10秒最大瓦數,改變的比率如下圖所示。3km跑步計時測驗,僅有R30組(執行10秒單車間歇時,組休僅有30秒)是唯一一組有明顯進步的組別,時間縮短了3.1%(標準差4%;但文中沒提及進步幾秒,若以3.1%直接推算應是27秒左右);雖然R80組與R120組也都有2.4%的進步,只是在統計意義上沒有顯著提升;而控制組(沒練單車間歇組),則3km計時時間完全不變。
2. 若再看力竭時間,R30組與R80組都有顯著提升,分別提升6.4%與4.4%;R120組則提升1.9%,但未達統計上顯著;控制組則反而還略下降,但一樣不顯著;若再看VO2Peak,提高最大比例的也是R30組,只是都未達統計上顯著差異,故不多提。
3. 再看第三天測驗的結果(測最大輸出瓦數),會發現有個趣的現象。如下圖左的最大瓦數(peak power)所示,組休為R80組的選手,2週的單車間歇訓練後,再進行30秒全力輸出的單車瓦數,其最大輸出瓦數提升了8.5%,達顯著效果,R30與R120組雖然也有4.3%與7.1%的最大瓦數提升,但未達統計上顯著意義,控制組則幾乎不變。再看下圖右方的30秒平均瓦數(average power),R80組與R120組分別有4.6%與5.3%的提升,達統計上顯著。而R30組與控制組則幾乎不變。
京都安井金比羅宮 |
哲學之道 |
結論與訓練建議
同文中所述,這篇研究其實非常簡單卻又親民,先找來32位有一定週跑量的一般跑者,接著先進行3km跑步測驗、VO2peak、跑至力竭時間與單車30秒全力輸出的瓦數。接著進行2週共6天的單車間歇訓練,每1天的單車間歇是進行6組10秒全力衝刺,唯一操控的變數是將32位跑者區分為4組,分別是R30(組休30秒)、R80(組休80秒)、R120(組休120秒)與控制組(完全不練單車間歇)。2週訓練結束後,再重新測驗一輪,包括3km、VO2peak、力竭時間、30秒單車衝刺瓦數,就這麼簡單。而其他天依然讓這些跑者維持住基本的跑量與低強度訓練。
為了對跑步測驗(3km)與至力竭時間有最大的幫助的話,那麼R30組會有最佳的效果;但若是為了想要提升單車表現(30秒全力衝刺)的話,R80與R120組會有較好的效果。控制組則什麼進步都沒有.......。
平安神宮
|
個人認為這篇研究的發現,所帶來的意義有四點,其一是:
1. 透過單車來輔助跑步訓練確實是可行,但前提是單車間歇的訓練要有一定的壓力,你不能有過長的組休時間讓身體冷卻下來(表示心率與血乳酸都降了下來),也就是得在尚未完全恢復之際,就需帶著些許疲勞度繼續執行下一組課表,如此反覆才能有刺激性果。
2. 但是若想對單車能力有所幫助,單車間歇的設計就必須考量到選手是否能完整的恢復。本研究的單車10秒全力衝刺訓練,組休僅30秒的組別是完全不夠用的,反而休到80秒或120秒才能對最終的測驗(30秒衝刺)有最明顯的提升效果。這所告訴我們的意義是,若你最終目的是想要拉高短時間內的爆發力或速度等,訓練時所採用的訓練課表,除了強度必須要夠高外,組休時間也必須要充足,才能在每一組間歇訓練時,都能有高品質的執行與訓練效率。
所以啊,課表的設計絕對還是跟選手本身所企求的目的習習相關,到底想發展的項目是騎車?還是跑步?衍生出來的課表內容就會有所差異,光是小小操控一個組休時間就能產生最後結果的大不同,這就是課表設計有趣的之處。
3. 再者,讓單車來輔助跑步的最大好處是,對於體重過重的人、有跑步舊傷或不適的人、甚至你即將要參加路跑或馬拉松賽事了,但身體似乎有些不對勁,再跑強度課表可能受傷風險過高,此時透過單車間歇來輔助,就可以達到對心肺與肌肉等體能的高度刺激,但避掉了跑高強度課表時對身體的過高衝擊,是故能在較低的負荷壓力下,達到更理想的效果。
4. 最後,從這研究來看,2週內執行6次各6組10秒的單車高強度間歇,仔細算算也不過只花6分鐘的時間(當然熱身與緩和是沒計算啦),就能達到對跑或對騎的幫助。故若你是一直很害怕練高強度間歇課表的人,這篇研究已告訴了你,間歇訓練真的也不用多,少少幾組,且持續做一陣子就能產生很不錯的效果,真的不需過於害怕間歇訓練囉!
京都清水寺 |
不知道有沒有人會好奇?為何明明現在旅遊人潮這麼多,我又是在今年2月解封去日本玩,可是我拍的照片裡面怎麼都沒遊客?因為啊....一早5點起床,簡單弄弄就出門跑步,趁遊客還沒出沒前,想去拍什麼就拍什麼,就能取個好景拍個過癮。而且把上面這些景點用雙腳跑一遍,其實大概只有10km出頭而已,就能一次網羅京都各大旅遊景點!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