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路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路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理想的跑馬拉松心率應該是多少呢? 兼分享幾個心率分佈圖案例

3月去南非時,去了兩個地方Safari,看了數十種野生動物,但我發現我最喜歡的竟是疣豬耶


『最理想的跑馬拉松心率是多少?』

這是我近期收到的一個相當有趣但又複雜難以簡短回答的問題!僅管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用一個『配速』來跑完42.195公里路,但你也不可能完全忽視『心率』的影響性,更進一步來說,會問這樣問題的人,想的真正問題是:『心率能在3個多小時裡撐到什麼樣的高度而不會爆掉?也就是用盡心肺之力,跑出一個最佳的馬拉松成績』

這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就算過往也有不少以大樣本馬拉松跑者作為分析的研究,但你並不曉得每一個人是用什麼樣的心態來跑完這42.195公里,是求完賽就好?是要拼成績?這兩者呈現出來的數據意義就很大不同。

不過沒標準答案,不代表沒有蛛絲馬跡,我來長篇大論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懶人包:能量果膠的10大Q&A | #補給能力是可訓練的

這裡叫『白山洞門』,位於日本四國最南端的足摺,紀錄於2024年10月份

補給,或者是果膠的議題已經不是第一次提了,但時不時還是會被問到這類問題,丟個舊文過去又被嫌太複雜,能不能直白點講?(我只有白眼....)。

好吧,直接來個懶人包Q&A解惑所有您可能的疑問,保證簡單明白。如果您的問題不在此文中,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本文沒有任何難懂的術語或研究,但字字含金量高,科學證據已濃縮在談笑風生裡;本文也沒有任何廠商業配立場,保證中立客觀純分享,不純去砍蜜蜂的頭。

2024年11月5日 星期二

我的100km超級馬拉松準備全紀錄;100公里超馬10大準備重點


我的20週訓練紀錄,紅線為週跑量(km)、黃線為單日最大跑步時間(H)、粉紅直條是該週總跑步時間(H)、白色直條圖是該週總輔助訓練(H,只記單車,全為訓練台)。最後一週距離127km是包含比賽。

這篇要來與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準備四万十川100公里超馬的,若您不認識我,也不曉得我參賽背景與賽事過程,可先去看上一篇賽報文章。

我的人生首場100km超馬訓練的過程,除了靠過往對訓練安排的經驗以外,我也讀了至少20篇以上的超馬研究,也看了相當多職業超馬跑者的經驗分享(如:Jim Walmsley, Courtney Dauwalter, Aleksandr Sorokin, Kilian Jornet等等)與分析他們在STRVA上的訓練紀錄,還有各大超馬網站的資訊,這些文獻與頂尖人士完全就是指引我訓練100km的名燈。

我會先分享在準備100公里時,最重要的10大核心關鍵第二部份則分享我在這4個多月的訓練期裡是如何安排我的訓練課表,期望本文對有意參與超馬的朋友,或甚至是鐵人三項運動、馬拉松等其他耐力運動愛好者,都能有所啟發。

2024年9月25日 星期三

減量期(Tapering)的藝術與科學

今年的中秋節在太平山的翠峰山屋度過,頭一次見到這麼『刺眼』的大滿月

在耐力運動的世界裡,有個時期只要你願意少練一點,成績反而會大幅提升,聽起來是不是很吸引人呢?但即便如此,很多人仍然不願意在這時期少練一點,甚至反其道而行,越練越多!

這是什麼時期呢?

答案是:賽前的減量期(Tapering)。

這次,我想跟你聊聊減量期的藝術面與科學面,有我個人的看法與觀察,也有研究的發現與整理,不知道該怎麼減量安排的你,此篇必須詳讀。

2024年7月25日 星期四

我需要做熱適應(耐熱訓練)嗎?怎麼做?何時做?有什麼好處呢?

最近6-7月的週末都會挑一天去走台北大縱走路線,僅管是上了山,也一樣7-8點就熱得要命,不過偶遇些美景,那也值了!

每年夏天,我固定都會寫個幾篇關於夏季訓練的注意事項,而有長期在看文章的人,一定看過個人主張多次,不要沒事在大太陽底下訓練,要嘛早起、要嘛晚練、要嘛待冷氣房裡,因為過熱的環境裡對訓練效果不只大打折扣,還會拖慢你的恢復速度,甚至提高你的疲勞度與受傷風險。

然而,這是否就表示著『熱適應(或稱耐熱訓練)』就完全沒必要了呢?

這也不盡然,在某些情況下,熱適應會為你帶來很大的好處,特別是如果你接下來的比賽會在炎熱的天氣裡進行,例如今年10月初的IRONMAN 70.3 Taiwan保證熱爆,或是你接下來預計參加的單車賽、路跑賽都會在大熱天裡進行的話,『熱適應』就會對你有好處!

但這也不是叫你現在就開始在日正當中開始耐熱自虐,『熱適應』有更聰明的方法,也有最合適的進行時機點,這次來談這話題!

2024年6月12日 星期三

Zone 3訓練是什麼?灰色區域聽過嗎?需要練嗎?真的一無是處嗎?

配合本篇文章主題,這篇夾帶的照片都是:灰的意念

上一篇文章介紹了Zone 2訓練,過去文章裡也提過多次『乳酸閾訓練(歸類於Zone 4)』的重要性,以及『高強度間歇的無氧區(Zone 5)』,甚至極化訓練與乳酸閾訓練兩者的論辯也是我過去寫過相當多次的(例如可參考這篇文章),而Zone 1的低強度訓練或稱之為『恢復區(Recovery Zone)』也相當容易被理解。

但是不是少了什麼呢?Zone 3那去了?為何很少討論呢?

其實Zone 3有個專有名詞叫『灰色區域(Gray Zone)』,故名思義,灰色是一種不黑不白,有些混雜有些不明感,就色彩學來說,它也是個不太討人喜歡的顏色,一個不知怎麼來的調查發現,全世界會喜歡灰色的人佔整體比率不到1%。

『灰色區域』也普遍被大多數耐力教練、運動科學學者認為應該少練的一區,這是為什麼呢?真的一無是處嗎?

這次,我們談Zone 3訓練。

上一篇Zone 2的討論裡,有提到GTN頻道用"浪費時間(waste of time)"來談Zone 2;而他們的姐妹頻道GTN,也用過一樣的標題:"浪費時間(waste of time)"來談Zone 3。對不運動的人而言,Training is a waste of time" 吧;圖片來源

2024年2月18日 星期日

2024的第一件小事:日本香川縣坂出市天狗路跑15km

去年下半年先DNF再接DNS的重挫之後,現在終於有『完賽』紀錄了

作為摔車重傷後復出的第一場比賽,我選擇的不是一場多麼了不起的比賽,不是一場多麼折磨身心意志的考驗,過程也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場面,它就只是一場15km的路跑賽,一場位於日本四國香川縣坂出市的天狗馬拉松15km組,也是一個測驗自己恢復程度的小賽事,小歸小,意義卻非凡,如同去年底個人所說的:『2024 做好每一個小事』

2024年2月1日 星期四

看看J個PRO怎麼練?TEMPO RUN的眉眉角角

韓國釜山海東龍宮寺

很多人都會有個習慣,就是去看看職業選手或菁英級的運動員怎麼練,有時只是純當個吃瓜群眾,也有時會想複製他們的訓練課表,但是在複製之前,你有先抓到他們訓練課表的核心精神嗎?

這次想開一個新系列叫:『看看J個PRO怎麼練』,並用我的觀點幫助您看懂他這樣練的原因?效果?以及該怎麼修正他們的訓練課表成為你的!

2024年1月26日 星期五

從大數據來看撞牆期(Hitting The Wall):撞牆是怎麼回事?怎樣叫撞牆?又誰最會撞牆?

我不知道他是誰,只覺得這一幕畫面很可愛,正好符合本次要談的主題:『撞牆』

『撞牆期(Hitting the wall)』,也有人稱之為Bonking或不少外國選手在口語上會講blow up或blowing up(爆炸之意),一個只要跑過馬拉松都不陌生的名詞(或親身體驗那種痛苦),但其實只要是耐力運動,無論是單車、三鐵甚至半馬都有可能會碰上。

這次要分享一篇寫得相當完盡也分析了超過400萬筆馬拉松紀錄的研究,讓我們能從中看出一些蠻有趣的線索,分享給你。

2024年1月19日 星期五

再次答覆四個Q&A中有趣的問題 | 質與量誰優先?Big Day訓練必要性?不能再進步?社交恐懼!

抱歉,這篇又要由我出來碎碎唸了.....;這是釜山海雲台的膠囊列車,因為去的時候適逢聖誕節,故旁邊那台紅色的是麋鹿造型

去年最後一天Q&A結束後,有幾個問題在這些日子以來一直留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我想要特別提出來再談一談,有興趣就跟著看下去吧。

一共四個問題,分別來談訓練中的質與量熟優熟先?Big Day的安排之必要性?到了一個新的成績境界後,擔心起自己不能再進步了怎麼辦?以及最後一個問我有沒有社交恐懼.....。

2023年11月5日 星期日

一窺世界頂尖長跑選手的訓練奧秘;以及個人的十大觀點解析

也不知道為什麼,這篇文章封面照就想挑這張照片,那是8月底在丹麥的某天,突然看到這位晨跑的阿嬤,瞬間讓人覺得這新一天是充滿著希望的

這次要分享一篇發表在2022年的研究,係針對59位世界頂級長跑選手的訓練(包括場地賽選手到全馬跑者),作者們花了許多心思,從研究的角度,同時也檢視這些長跑選手們的實際訓練資料,試圖整理出一些線索來瞭解,到底這些全球最會跑步的選手們有那些共同的訓練特性,又有那些是研究與實務訓練相異之處。

這篇研究我其實在去年就看到了,當時就有考慮想分享,但內容上相當多,個人覺得不是個好寫也難以整理的一篇文章,碰巧近來接連有幾個不同的人跟我討論的問題,偏偏答案又在此文章裡,於是我決定還是試著花些時間整理看看一些實用的內容,以及分享個人的看法,也希望能給正在準備半馬或全馬的您有些訓練上的靈感。

2023年9月14日 星期四

到底那一套週期化訓練比較好? 極化、金字塔、極化金字塔與金字塔極化.....りしれ供さ小?

他是很會講童話故事的安徒生;紀錄於2023年丹麥行

過去個人寫過多篇文章來討論不同訓練週期安排的優缺利弊,也介紹過多種訓練週期的樣貌,包括極化訓練、金字塔訓練等等,然而個人向來也是不斷主張絕沒有誰好誰壞或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練法,一切都要看選手特質、比賽目標、訓練方向甚或是天氣環境影響等因素來變化課表。

這次,我要分享一篇最近看了相當喜歡也有心得的研究,這篇找來了60個菁英跑者的樣本,一共走了四套不同的訓練週期安排,且是長達為期16週的訓練資料蒐集資料,絕對有高度的代表性。

但老樣子,不想看過程太複雜的研究設計者,結尾有懶人包

2023年8月3日 星期四

(續)談夏季訓練:既然脫水不好,那水喝多了會如何? Overhydration

仙人掌類植物為了在乾旱沙漠中生存下來,也演化出了強大的吸水與保水能力;圖為2018於Arizona所拍攝

延續上一篇談脫水對運動表現以及身體恢復影響的文章(談夏季訓練:脫水的嚴重超乎你的想像)之後,我想再延伸討論一個議題,那如果為了怕在夏天訓練脫水,在訓練前就補了大量的水份的話,會發生什麼事呢?

帶你看一個剛出爐的研究。

2023年7月21日 星期五

談夏季訓練:脫水的嚴重超乎你的想像

因為真的很愛伊瓜蘇瀑布,所以本文繼續放不同角度的瀑布照

不知道你是否有一種感覺,夏天在訓練時,疲勞總來得特別快,恢復也似乎比秋冬時來得差,能承受的訓練量好像也比較低,訓練強度也很難拉高,真是如此嗎

答案是肯定的,其中一個最主要關鍵就是天熱造成排汗率大幅上升,導致了脫水的現象,而一旦脫水了,產生的立即現象就是:運動表現下降、疲勞、倦怠、心率上升、甚你可能都沒發現的潛在影響:容易導致受傷與拉長需恢復的時間等等,這篇文章讓我們來詳談與應對之道。

2023年4月18日 星期二

如果有一陣子都沒法練高強度課表會怎麼樣嗎? 高訓練量低強度 vs. 低訓練量高強度

可以先猜猜後面那面牆上的紅白相間小東西是什麼?

最近同時被不同人問了一個相當類似的問題,這個問題已經2-3年以上因疫情干擾而沒再出現過了,忽然覺得不過還不到一年前,仍在到處預約打疫苗,甚至還不幸確診,當時也在煩惱出國比賽的事?煩惱PCR去那預約?防疫旅館又該怎麼挑?上網瞭解各國防疫規定?但現今時光快轉,越來越多人都要出國了,這一年間的變化真是如此之大....

回正題,這個問題就是:如果我接下來___月要出國,沒法練(或不方便練)間歇的話,會不會影響回國之後的___比賽?』

在疫情以前,許多人就常有出差或出國後人生地不熟找不到合適練速度的場合。若我再把這樣的問題修飾一下成下面這問題,可能更多人都有感了:

『如果我接下來有一陣子只能慢跑(或低強度訓練),不太能練速度的話,體能是否會下降?』

這個問題,我找來一篇研究來給你解答!

2023年3月29日 星期三

破解江湖傳言:跑步傷膝蓋?

這故事..是從腳踏車開始的。

開頭先講個約略發生在今年2月份的小趣事,那天上午我在河濱練跑著我的LT課表(一般跑者比較會講是Tempo Run),忽然間有個騎著有點兩光又滿滿鏽蝕,騎起來還會發出『機乖、機乖』雜音的的卡踏車阿伯突然騎到了我旁邊,一開口用台語講著:『你母湯阿ㄋ啦』!

我直覺就是可能我擋到他路了,直接就先道歉一聲:『歹勢啦』!

阿伯可能也嚇到了,幹嘛道歉啊你,接著又用台語講一次:『你母湯阿ㄋ造啦!』

我心裡也想,不然要怎麼跑?難不成你是隱伏在民間的田徑高手,被上天交待來要當我教練的偉大隱藏者之類的嗎?

阿伯接著認真的講:『這樣跑很傷膝蓋啦』!

喔....原來是這一套路的啊,我還是客氣的回他:『不會啦,我跑很多年了』,接著加速往前跑去。

阿伯又追上來了,說道:『你擱肖年,嗯擺啦(你還年輕不懂啦)』。

『我40幾歲也不年輕了』,我這麼回答!但有點因節奏有點亂掉,呼吸也有些跑掉了,不希望他再影響我的訓練,於是出大絕,講完後就轉身掉頭繼續跑。

沒想到阿伯也跟著轉身,騎著他機乖機乖的腳踏車再追上來,開啟他的碎碎唸攻勢,講著他當年也是這樣跑,沒多久膝蓋就壞了,現在都要吃維骨力!?

『維骨力沒效喔!』我又掉頭繼續加速跑掉......

阿伯又掉頭來了,繼續展開他的最後一波碎唸攻勢:『你再過幾年就懂了』,還等不及我掉頭把這LT跑成折返跑時,阿伯加速了他的機乖卡踏車,以時速絕對超過20km/h之速海放了我,我也正好進入緩跑階段,目送他遠離。

但我看著他的背影,身高粗估165cm,體重應有80kg,年紀頂多50歲,但那騎卡踏車的姿勢,座管過低,身子晃動過大,還有膝蓋嚴重外八也外翻,不斷的往外側翻轉再踩著踏板外緣三分之一處,姆指球完全不在最好發力的位置上,我想,你的騎車方式其實比較傷膝蓋耶。

回正題,來分享幾篇研究結果,告訴你跑步到底傷不傷膝蓋?

2023年3月10日 星期五

2023 姬路城馬拉松:白鷺、歲月與月面宙返

以姬路城當背景作為完賽照,這就值得推薦了!

這應該是我的最後一場馬拉松了吧......

.

.

.

算了,話還是別說死,略修正一下😂😂😂

這應該是我認真準備竭力跑的最後一場馬拉松了吧......?

2022年12月15日 星期四

天寒地凍跑馬拉松的10大撇步

天氣越冷真的越適合跑出好成績,只要你不冷到的話....

這篇文章因是急件,故文章並不長。主要是針對本週台北馬拉松極大可能出現10度以下低溫來作準備的方式,也能延伸出來,若您將來想去一些較寒冷國家(例如日本)跑馬拉松時,能進一步準備的小撇步。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關於馬拉松,我想分享給你的是......

不管你多緊張多焦慮,比賽前就要先把氣場充滿,不是為了震壓全場,是要壓住自己的負面情緒!

最近或許是台北馬拉松快到了,許多跑者朋友包括自己帶的人,都展現出了極高度的焦慮感,你開始變得很在意每一個課表練得好不好?在意練得夠不夠?開始很在意多吃了點垃圾食物後,會不會因此多了0.1kg等等。

首先我想講,會焦慮是好事,表示你很在意也很期待更是有充足的準備才會如此緊張,不然應該是一付『我就爛』的態度,訓練可以少,吃吃喝喝不能免。

另外我也發現了一個狀況,許多人(特別是我自己這邊帶的人),可能上一場跑得很好或去年刷了個PB,就以為從此PB刷不完了,那最後的調整階段發現調不上去了,就在焦慮以外,再加上個沮喪感。

相信我,這些路我都走過,加上近來不斷用自身經驗鼓勵他人的同時,也乾脆寫一篇文章整理那些年我的馬拉松辛酸史吧!希望我走過的冤枉路,你別跟著一起走;我用血用淚換來的經驗,希望你能無血無痛直接帶走!

不然我這種那麼討厭翻舊帳又金魚腦記憶的人,實在很懶得去查過去的紀錄😂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看世界級跑者們的訓練內容以及影響他們成績的關鍵課表

這次文章跟蛋糕...有那麼0.001%的關係;紀錄於2022年7月維也納Cafe Sacher,號稱觀光客必吃的沙河蛋糕

又到了長跑的季節了,這次找到一個很有價值的研究,該研究取得了85位世界頂尖長跑選手們的訓練數據,並去觀察他們開始系統化訓練或是成為職業跑者的前7年的訓練課表內容、質量課表比率與他們成績的關連性,有興趣的來看看吧。

ㄜ....如果你覺得內容太複雜太瑣碎,那直接往下拉到結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