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文章分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文章分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5月12日 星期一

耐力運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發展趨勢 | 科學化訓練等於練得少練得輕鬆嗎?

南非阿多大象國家公園裡的大象一家人

相信只要是從事跑步、單車、游泳、鐵人三項或相關耐力運動的朋友們,應該都相當有感,近年來無論是世界頂尖的運動員或一般人,無論是個人賽事或團體賽事,不管是距離長或短,成績都不斷的往上提升,紀錄破了再破,您有沒有想過到底這原因是什麼呢?

近來我看到兩篇蠻不錯的研究,都是近兩年的文章,談論的主題不約而同都是近15-20年來在耐力運動上的變化、趨勢與未來可能發展方向,我看了蠻有心得(可能我剛好也從事耐力運動10餘年了吧),故特別想與您分享。

本文會先摘要這兩研究內容,以及最後提供個人看法與提供予您的訓練建議。

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讀者來信:愛媛馬拉松賽報| 也許,有時候你是心裡放了太多東西...

這不是我,而是本賽報主角:江老師。
他說跑完後,有如釋重負的感覺,肩上霎時只有輕柔的溫暖,因為....很多東西都放下了

這篇文章不是我寫的了,我終於有邀稿成功的一天了😂

這篇賽報記錄,是我協助訓練的一位朋友,男性,42歲,在學校擔任教職,以下就稱其為江老師吧!

江老師是馬拉松跑者,找我之前的成績是3時33分,接著在2022年年底台北馬拉松推進至3時22分,2024年1月的勝田馬拉松推至3時16分,這次2025年的愛媛馬拉松推進至3時11分56秒。

但是,我想談的不是他的成績,特別在這『大破三(大家都破3小時)』的時代,他的成績不算特別突出,但他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人,他的問題不在課表上,而是心理上出了點問題,有道過不去的檻,這檻,是我想分享予你的故事!

如果你也有一種『完美主義』傾向,或是我稱之為『模範生心理』,這是我自創的名詞,用來描述那些很想要把課表做到完美,甚至超越完美的人,一旦達不到,他們就會陷入嚴重自責、焦慮、甚至就此放棄,但說實在的,你做到超乎標準或僅做到課表要求,其實只差個幾秒而已,但模範生就是常常為了要多貪那幾秒,不允許自己稍稍慢一點,要嘛練得很痛苦,要嘛就是一旦掉速就放棄整個課表,後面也不跑了。

多年的教練生涯,我看過不少這樣的人。故我請他寫下去年一整年的訓練過程與心得,期望是能解開他這心理狀態,試著更放寬心一點來面對訓練與比賽,也許這時你就會發現,可能只要花個8分力、9分力就能達到100分了,而不是費力過了頭形成無效率,反而只能獲得60-70分的成果。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關於抽筋,我都搞錯的事...| 鹽/鹽錠/電解質錠真的能防止抽筋嗎?

這篇順便分享一下前陣子去四万十川跑完超馬之後,隔天前去參觀的地方:四國高知縣檮原町(檮,音同桃),也是內人這次指定要去的唯一景點,這是地標之一:雲之上溫泉。

這次想聊聊抽筋這回事,相信很多人都有抽筋的經驗,但或許也有人同我一樣,以為已經懂了抽筋,但其實一直都誤會了一件事,是什麼呢?

不賣關子是個人一貫風格,直接先告訴你:『抽筋其實與脫水或電解質失衡沒太大關係,補了鹽(也就是鈉)恐也改變不了肌肉痙攣的事實,導致抽筋的真正原因恐怕也沒那麼複雜,單純就肌肉使用過度而已』

乍聽之下有沒有刷新原有認知?沒關係,我原本也充滿著疑惑,直到看了一些證據之後.....

2024年7月11日 星期四

我的二次骨折紀錄與心情點滴❤️❤️❤️(2024年4月-6月間)

唯一一個從南非帶回的紀念品,挺合適這系列日記的心情。
嗯?不對,紀念品還有7根鋼釘與1片鋼板深植於骨肉之中😩

這篇文章主要是收錄了從2024年4月17日在南非,為了準備IRONMAN South Africa賽事,不幸的在練車時發生了意外,在隔日進行手術,接著回台灣後的2個月間所紀錄的一些心情點滴。

原本都是寫在Facebook粉絲頁上,但我想了想還是決定收錄過來這邊,一來作為留存,二來是提醒自己,當我在8個月內連出兩次意外,甚至已然決定完全放棄這條路時(還有連Instagram都被盜帳號,是有多衰?),有不少貴人即時的把我又拉了回來,所以紀錄下這些文字,是再一次感謝,也提醒自己,永遠不要忘了在黑暗谷底時,是誰投進了那一道光芒,照進了我心裡深處。

以下會依時間序來排列,大概有28篇短文日記,約莫2萬多字,應當很合適給喜歡閱讀或受失眠所苦的你。我也不得不說,明明連比賽都沒比成,卻能寫得比賽報還多那麼多篇幅,根本已是個輕小說了,但強烈希望以後不要再寫再連載了,已完不待續END。


2024年7月3日 星期三

鎖骨骨折:復原四階段之目標、生活、禁忌與復健動作

承襲去年加入肋骨骨折俱樂部的梗圖,今年我又入了鎖骨骨折陣線聯盟;圖片來源

如同許多人所知,今年4月中我在南非因出禍意外摔斷了鎖骨與不少根肋骨,鎖骨為粉碎性骨折,有動手術並打了7根鋼釘,以鎖骨骨折的分類來說,是屬於較為嚴重的類型。

而在去年8月20日,則是於丹麥又是一個意外,摔斷7根肋骨與後來很久後又發現髖部股骨也有骨折。總之,那次意外之後,我寫了一個4個月復原紀錄的文章(肋骨骨折後的恢復、營養、復健與注意事項| 寫給熱愛運動的朋友們),那篇文章得到許多共鳴,也包括來自醫界朋友們的認可,肯定我的紀錄相當實用與對其他病人有所幫助。

於是這次的鎖骨骨折後,又受到些朋友們的邀約(這詞好像怪怪的),希望我能分享一點心得。確實,我在養傷期間,遍尋各中英文鎖骨骨折及手術後的相關討論,發現談論鎖骨骨折的醫學相關文章不少,但主要就是談要不要開刀?開刀後注意事項等,甚少談及術後的復健動作,甚至何時能回到運動場上的經驗分享並不多,這次我整理了些文章,以此分享給有需要的人,並依鎖骨骨折後的四個復原階段,依序談論各階段目標、注意事項、復健動作等

2024年6月3日 星期一

Zone 2訓練:專家觀點與我的看法

Zone 2訓練就像小溪流水一樣,看似輕鬆不起眼,但積累久了,涓滴之水終能穿石,而如果能再增加點變化性,小河流也會成為大洪水

             【重點結論(懶人包)在文章最下方】


在我過去約莫400篇的文章裡(不可思議吧,我已寫那麼多了),我完全沒聊過Zone 2,原因很多,主因在於這其實不是什麼新東西,加上又是個很模糊且沒有明確的定義,這會導致你聊的Zone 2跟我理解的Zone 2不在同個立足點,那討論一點意義也沒有。

甚至直接了當來講,練Zone 2是必要的嗎?』,肯定是!

那都『只練Zone 2會不會不好?』,有一點。

到底在說什麼啊?

我們來看Global Cycling Network(CCN)最近的幾個影片討論(下圖),近期他們的主持人之一:Manon Lloyd自身親自示驗了一個為期6週94%皆為Zone 2的訓練,想瞭解具體的成效為何?不賣關子,直接告訴你,成效相當好

但是接著幾天後,另一主持人又專訪了知名的教練Olav Aleksander Bu,針對Zone 2談了相當久,且影片直接下個聳動的標題:『Zone 2 is a waste of time』

一邊說有效,另一邊說浪費時間?到底誰對誰錯?回歸寫文章的日子,讓我也來跟你聊一聊Zone 2吧。


2024年2月1日 星期四

看看J個PRO怎麼練?TEMPO RUN的眉眉角角

韓國釜山海東龍宮寺

很多人都會有個習慣,就是去看看職業選手或菁英級的運動員怎麼練,有時只是純當個吃瓜群眾,也有時會想複製他們的訓練課表,但是在複製之前,你有先抓到他們訓練課表的核心精神嗎?

這次想開一個新系列叫:『看看J個PRO怎麼練』,並用我的觀點幫助您看懂他這樣練的原因?效果?以及該怎麼修正他們的訓練課表成為你的!

2023年12月1日 星期五

偽科學實例:聽說高含氧飲料喝了很有效喔?

最近突然很想爬山....

最近看到一個議題頗為有趣,也同時引發了正反兩方的辯論,這次來分享這個有趣的討論。

這議題是:喝了某種含氧飲料後,單車選手的計時賽表現提升了,最大功率輸出也上升了!

聽起來很棒,這飲料應該要大賣了!

但隨即被其他學者給點破有推理邏輯上的暇疵與研究設計的不嚴謹(俗稱:打臉),其中一位學者是Asker Jeukendrup教授,營養學中相當有份量也有相當多自行車與鐵人三項實務經驗的學者。

來看看這兩方的說法。

2023年6月19日 星期一

三鐵界的新趨勢:胸口水壺,到底有效還沒效?

這篇文章,我想來跟大家聊聊一個相當新也相當有趣的話題,那就是,他們到底塞了什麼在胸口?這樣塞是為了什麼?真的有用嗎?老樣子,直接跳到尾段有懶人包與個人看法。

2022年KONA,圖中為帶錶哥Magnus Ditlev;圖片來源
2022年KONA,圖中為阿滴Sam Ladilow;圖片來源
2022年KONA,圖中為埔鹽順澤宮掌門人Gustav Iden;圖片來源
ㄜ....這是有塞還沒塞?下面會告訴你答案;
2022年KONA,圖中為邦邦Kristian Blummenfelt;圖片來源

2023年4月26日 星期三

跟上時事:EPO是什麼?還有那些三鐵選手偷用過禁藥?

圖片來源

這幾天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去年2022 PTO US OPEN男子冠軍:Collin Chartier因在今年2月間,被IRONMAN所配合的ITA(International Testing Agency)藥檢組織檢測出有EPO反應,被處以3年禁賽,當事人也不作多餘辯解,坦然接受懲罰。此新聞在兩天內一登出,眾多職業選手紛紛表達遺憾與譴責,甚至有沒有可能還有更多選手因此涉嫌用禁藥?不曉得。

不過在耐力運動的世界裡,使用EPO已非新鮮事,不管是單車、馬拉松,甚至前陣子也有中國的舉重選手使用EPO被抓到的事情,然而在三鐵領域其實也有相當多前例可循,只是或許過往新聞不發達或是國人較少關切到,實則也是有相當多前例。

故這篇文章,我想快速的帶你瞭解EPO,以及那些年被抓到偷用EPO的三鐵選手們,讓我們一起來唾棄他們!

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

2022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賽後分析隨筆:整體觀察、職業選手表現與裝備變化

冠亞軍合影;圖片來源

這篇主要是整理了我在Facebook粉絲頁上的三偏KONA賽後相關貼文,因FB不便查詢也會隨時間而漸被遺忘,故特此整理至此,方便日後回顧查詢。但因是FB上的貼文,在語法與用字上也較為隨性,不算個很嚴謹的文章,還請見諒。

本文章新增一塊個人新增的7點整體觀察,這是FB上沒寫的部份;接著談男女職業選手成績與裝備品牌的比率。

2022年8月19日 星期五

非常鐵人"Super Sam" Holness | 認識自閉症類群障礙

圖片來源

最近你有看《非常律師禹瑛禑嗎?

我有,很迷!這部講述高智商但患有自閉症的律師,在生活、工作、親情及感情課題上碰到的障礙與趣事,大概是我近幾年裡,看過最好看的劇了。

有職業好奇心病的我,也針對自閉症查了不少資料,本次來簡要分享一下;同時,這是一個談耐力運動的平台,自然也順便介紹一位近兩年在英國頗具知名度的自閉症鐵人三項選手:Sam Holness. 

讓我們來認識一下自閉症,也認識一下這位非常鐵人Sam Holness. 

2022年8月9日 星期二

眼盲心不盲的游泳/鐵人三項兩棲選手:Brad Snyder

本次要來介紹一個傳奇人物:Brad Snyder;圖片來源

在7月底的時候,美國體壇的最高盛會ESPY(Excellence in Sports Performance Yearly公佈了各運動領域的最優秀運動員獎,包括NBA金州勇士隊今年奪冠大功臣,同時也是今年ESPY主持人的Stephen Curry;MLB最佳棒球員則是大谷翔平,當然也包括足球、高爾夫、拳擊等多項領域的最優秀運動選手。

但是在這一系列名單中,我留意到了有一位同時身兼游泳選手與鐵人三項選手,他參加過三屆奧運(2012, 2016, 2020),並握有6枚奧運金牌與2面銀牌,其中的一面金牌是鐵人三項金牌!

不過,他參加的不是我們所認知道的一般奧運會,而是帕運會(取自英文Paralymic,亦稱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帕運,專為身障人士舉辦的競技運動最高殿堂);但他也不是天生就是殘疾人士,而是一場意外導致,但他沒有被命運打敗,而是選擇繼續用游泳與鐵人三項為國爭光,他是今年ESPY年度最佳身障運動員:前美國海軍中尉:Brad Snyder.

Brad於阿富汗服役時照片;圖片來源

這次,為你介紹他的故事!

2022年7月29日 星期五

極化訓練好?還是金字塔型訓練好?兩派學者的論辯!

奧地利維也納美景宮(Schloss Belvedere)

這是一篇蠻無聊的文章......對研究沒興趣者可自行離場😂,或看看照片就好!

這主題是J帥FB粉絲頁的一位讀者推薦我看的文獻,一連就是四篇,但好在每篇的內容都不多,不會花太多時間看。內容主要是兩派學者來回的筆戰,一派推崇極化訓練的好,練完考試都考100分(大量的Zone 1訓練,與較多的Zone 3高強度間歇,甚少Zone 2),另一派則說金字塔型訓練才棒(大量的Zone 1訓練與Zone 2的LT訓練,較少Zone 3高強度間歇),你極化的根本亂搞

我來幫忙摘要一下兩派的論點,當然也各有其符合邏輯與有力證據支持的推論,也順道點出兩邊都有的盲點,到此你還有興趣看?那就可點開本文來了!

2022年2月24日 星期四

什麼是挪威式鐵人三項訓練?Arild Tveiten的十大訓練心法

挪威鐵人隊,左起Kristian Blummenfelt, 教練Arild Tveiten, Gustav Iden, Casper Stornes;圖片來源

這兩三年間,挪威的兩位代表性鐵人三項選手:Kristian Blummenfelt(以下稱邦邦)與Gustav Iden,前者去年包辦東京奧運冠軍與ITU World Triathlon Series年度冠軍,還有IRONMAN 70.3的世界最快紀錄(創於2019 IRONMAN 70.e Bahrain的3時25分21秒)與IRONMAN世界最快紀錄(創於2021 IRONMAN Cozumel的7時21分12秒,僅管該賽事游泳項目因是強勁的順流致使最終有些許爭議,但既然官方承認了,那就是個最快紀錄了)。

而Gustav Iden(正確唸法是古斯塔夫伊登,不是艾登,以下簡稱一燈大師😂,伊登)則是2019年與2021年IRONMAN 70.3 World Championship冠軍,並以埔鹽順澤宮頭號弟子聞名全台。

這兩位分別才28歲與26歲年輕世代的掘起,引發出了國內外相當多的討論。當然也別忘了在上圖中最右側的Casper Stornes(2018 ITU Bermuda冠軍,贏過同場的邦邦與伊登;同時也是2020年東京奧運選手,最後第11名完賽)。這三個選手的共通點都是來自於同一名教練的培養,因此許多不管是專業教練或業餘三鐵愛好者都在評論著,到底他們是怎麼練出來的?有沒有一套挪威式訓練法呢?

這篇文章幫助你來整理一些討論與文章,特別是從邦邦16歲時,就一路帶著他訓練的教練:Arild Tveiten(根據我聽了數十遍他的自介,發音接近於『阿里爾乏哼』,歡迎有懂挪威語的朋友教我正確發音)之觀點,看我們能否從中汲取到一些寶貴的訓練心法!

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訓練雜談:從馬拉松成績個案想想游泳訓練的投資效益 | 2022年小願景


這是一篇閒聊的文章,是關於2021年12月份台北馬拉松賽後,我訓練的其中一位業餘跑者在FB上所寫的心得,不知道你看到上面的心得後,重點會畫在那裡呢?

2021年7月9日 星期五

【文章分享&翻譯】 訓練無竅門,堅持而已

夏威夷歐胡島的鑽石頭山(Diamond Head)山頂俯瞰一景;看到新聞報導,美國人現在瘋狂出遊潮,連夏威夷的鑽石頭山都擠滿了人潮,門票停車費都大漲,那就分享紀錄於2015年的舊照吧

這週看到一篇很有感觸的文章,原打算分享就好,但越看越覺得有很多想說的話,卻好像又被這文給全說完了,乾脆來翻譯一下好了!


2021年3月31日 星期三

把自己逼過頭了嗎?│文章分享:5項認真魔人常犯的錯誤

"對於一個教練而言,最怕的不是遇到愛練不練的人,而是企圖心旺盛不輕易放過自己的認真魔人。"

2月份時收到的禮物,來自個人一位學生所繪製的水壺,慶祝流量破5萬。
先前2/28的文章有分享過另一面,這次公開正面。
不過現在已破8萬了,請準備10萬的繪圖喔XD

這篇寫些淺顯易懂的東西,不談科學研究,只有閒談與分享,是個人前陣子看到這篇出自《Triathlon Magazine Canada》雜誌中的文章,個人看了相當有感,特提出分享:5 mistakes highly motivated triathletes make

2021年1月21日 星期四

J帥著作任意門:2015-2019年 J帥專欄文章大集結

八里的日出,這個Smile代表我整理完後的心情

其實從還沒運動時,個人就在寫東西了,但真的認真把寫文章當成一回事,是2014年底接了Don1don專欄起,自2015年至2019年五年裡,寫了百餘篇文章,雖然有部份散落在各地,但大多還是在Don1don專欄裡,只是一直沒好好整理,最近有幾個動機啟發來動工整理一下。

一來,偶爾被問到一些訓練相關問題,其實我大多寫過了,但對方有時也不知放在那裡,畢竟也百來篇文了,有時我自己也要找一下,乾脆在這裡開個傳送門。

二來,文章多了,東西也亂,也不曉得讀者如您是何時才開始運動或開始看到我的文章?有時搞不清楚來龍去脈,好像也影響了閱讀品質,讓我來幫你整理吧。

三來,這次整理,不包括過往賽前點將錄系列的至少十來篇文章(包括KONA的啦,或台灣的比賽),還有寫過一些短篇或週報之類的,因為我想比賽都結束多年了,應該不太有人想再看過往的介紹了吧,真有興趣再請移駕至don1don看。另外也扣除幾篇我不太喜歡的文章(大多是對訓練沒實質建議的業配文),故保留以下這些文章,並區分為15個大分類超過120篇文章,如果你看過有60篇以上,請受我一拜!

以下分類與文章連結,請點選下方『閱讀更多』後,按文索驥去找你需要的文章吧,相信大部份您的疑問應該都可以在此解決

2020年6月7日 星期日

文章分享與解讀:來自世界冠軍教練Dan Lorang提醒的10件事

教練要訓話了,讓開讓開;紀錄於2019日本愛媛馬拉松的不知名肥肥吉祥貓

分享這篇來自於《220 Triathlon》的文章,因為實在寫得太棒了,完全說中我的心聲。
故我會全文引用過來,同時在每一段的上方摘要內文並註記我的看法,英文好的可直接看英文,懶得看就請看我的註記,請參考。


原文:FRODENO AND HAUG’S COACH DAN LORANG ON HOW TO TRAIN FOR IRONMAN,  By Debbie Graham  February 3, 2020 


2019年的KONA冠軍Jan Frodeno與Anne Haug,創下了兩個巧合,其一是兩人都是德國人,其二是他們都受教同一教練:Dan Lorang,分別長達7年與15年。所以這篇文章就是分享他的執教經驗,也提供給正在準備長距離鐵人賽的朋友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