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不是我,而是本賽報主角:江老師。 他說跑完後,有如釋重負的感覺,肩上霎時只有輕柔的溫暖,因為....很多東西都放下了 |
這篇文章不是我寫的了,我終於有邀稿成功的一天了😂
這篇賽報記錄,是我協助訓練的一位朋友,男性,42歲,在學校擔任教職,以下就稱其為江老師吧!
江老師是馬拉松跑者,找我之前的成績是3時33分,接著在2022年年底台北馬拉松推進至3時22分,2024年1月的勝田馬拉松推至3時16分,這次2025年的愛媛馬拉松推進至3時11分56秒。
但是,我想談的不是他的成績,特別在這『大破三(大家都破3小時)』的時代,他的成績不算特別突出,但他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人,他的問題不在課表上,而是心理上出了點問題,有道過不去的檻,這檻,是我想分享予你的故事!
如果你也有一種『完美主義』傾向,或是我稱之為『模範生心理』,這是我自創的名詞,用來描述那些很想要把課表做到完美,甚至超越完美的人,一旦達不到,他們就會陷入嚴重自責、焦慮、甚至就此放棄,但說實在的,你做到超乎標準或僅做到課表要求,其實只差個幾秒而已,但模範生就是常常為了要多貪那幾秒,不允許自己稍稍慢一點,要嘛練得很痛苦,要嘛就是一旦掉速就放棄整個課表,後面也不跑了。
多年的教練生涯,我看過不少這樣的人。故我請他寫下去年一整年的訓練過程與心得,期望是能解開他這心理狀態,試著更放寬心一點來面對訓練與比賽,也許這時你就會發現,可能只要花個8分力、9分力就能達到100分了,而不是費力過了頭形成無效率,反而只能獲得60-70分的成果。
J帥角度來看江老師過去一年
再讓我碎嘴幾句,簡述一下江老師過去一年的準備過程。我們原本的設定是在他一年前跑到316之後就要往3小時挑戰,或至少推得到30X,故去年夏天練了相當多VO2MAX為主的課表,旨在提高他的基礎速度,但當時就隱約發現有些不對勁,他只要是測驗日,無論5k或10k,通常都跑不好,甚至比前一年還慢。
時序入秋,速度強化期雖做不好,但也要往長跑走了,當時目標是要練到年底半馬有90分內或至少92分的水準,但我當時那種隱約的不對勁越來越明顯,只要是稍有壓力的課表,他一定爆掉,且越來越頻繁,但是沒啥壓力時,他狀況就會相當好,或是他很愛的800m間歇,他都會跑很好。
11月中,迎來了新竹半馬期中考,沒跑到90分就算了,還慘爆到1時43分,且連心跳都爆了,他是挫折,我亦是。
2週後的12月初,是第二場期中考:石門水庫半馬。我給他下了一個指令,規定他不准看錶,不看時間也不看心率,全程只能盯著前面的人跑,以超越前面的人為目標。此舉,他最後跑了1時39分!新竹是平路,跑得比石門水庫的山路還慢4分鐘,最妙的是,兩場的比賽平均心率一模模一樣樣!
而我就確定一件事了,這人只要沒有速度與數據壓力,他發揮就會正常。故我原以為石門水庫一賽已足以解了他心魔,之後應該就沒事了,可以好好準備愛媛馬了。
沒想到,接下來幾乎每一次長跑都爆掉,甚至跑到吐,跑到反胃(但明明速度沒有到很快,心率也沒有很高)。僅管我不斷降速來調整他課表,他依然爆掉、反胃、想吐.....,有一陣子也會問我是不是果膠問題?牌子問題?該不該換果膠等等。
我一直告訴他,這跟果膠無關,唯一有關係的是,可能這時又讓他看錶了吧,故他壓力又來了,而壓力壓到他想吐.....(細心的讀者應該會想起來,我去年寫了好幾篇談果膠的文章,其中一原因就是要解他的疑惑,你的問題真的不在果膠上)。
直到賽前約半個月左右,也就是農曆年前,某天江老師突然丟我,說他不去日本,不跑愛媛馬了。
賽幸得(台語)啊這人😆~
總之,我還是逼他去跑,課表照開,一樣按照他應有的能力來給配速計劃,但我也撂了一句蠻狠的話:『阿你就不是個咖啊,跑好跑壞誰理你啊?就算你跑310、300好了,who cares? 或是你爆了,跑到4小時? 也沒人在乎你啊,你在壓力大個屁啦,明天太陽一樣出來,年後一樣上班,不會因為你跑多少就改變他人對你的認知!』
狠話撂完,有點自責....又再講了一段話....
『長遠來講,或許你該承認,你就是對長跑或比賽或有難度課表有壓力,承認你會害怕,而不是視而不見,誠實面對自己的弱點,也接受你害怕這事的事實,接著試著好好面對自己的壓力一次,不要害怕它,也許無法這次就解開,但學著與壓力相處,且是和平共處,這才是你來比賽的真正目的,而不是成績!』
幸好結果是好的,江老師這場是準準的按我要的配速走,他有看錶,沒有被數據壓垮,他也吃了果膠,沒有反胃,不會想吐,還越跑越快,跑了個前半馬1時37分,後半馬1時34分的漂亮negative split。
心結解了,我也鬆口氣了!你也有過不去的心結嗎?試著誠實面對它,好好與它和平相處,也許當你正面對決它時,它就自我邊緣化了。
以下,就是江老師的賽報了。
😊我😊是😊分😊隔😊線😊
江老師的2025年愛媛馬拉松賽報
愛媛馬隔天,我登上日本現存十二天守之一的松山城。欣賞腳下的城市風光,俯瞰著才熱鬧舉辦完馬拉松的城山公園,內心仍陣陣澎湃。轉過頭來,不遠處的雲層漸漸透出了一些光線,我被這景緻吸引,趕緊拿起手機紀錄。
 |
松山城面積廣闊,需要走上走下,比較適合賽後前往 |
在寒流稍稍減弱的上午,氣溫仍低,看著雲彩光影變化的我,拉下口罩深深吸了一口氣,再次感受昨天比賽時那一次次灌入體內的冰冷空氣。這10個月來的狀況就如同眼前景色,尚未撥雲見日,但總算盼到些許希望的光芒。
#我不是來談如何破PB(Personal Best)的
決定投入馬拉松的世界後,自己三不五時就會瀏覽各路高手分享的賽事心得與訓練過程。欣賞之餘不禁心生嚮往,是不是有一天,我也能寫一篇初馬就330、跑個兩年即達成BQ甚至是破三的賽報?
沒有,可惜沒有這種英雄命。我就是個運動天分很普通、身體素質很一般,中年後才嘗試投入長跑的路人甲而已。然而,在耐力運動的漫漫長路上,跌撞摸爬、陷入低潮和自我懷疑的經驗可能稍微有一些。
#陷入泥淖的夏季訓練
這兩年,有幸獲得J帥的指導,我在夏天會主攻速度課表,入秋天氣漸涼後再轉攻半馬,接著在冬天跑全馬。2023年的盛夏8月,我的5K計時終於跑進20分內,因此對於2024年的速度訓練有相當期待。教練也幫我安排了4月至7月,5K-10K的測驗每月交替跑一次,猶如月考,頗有壓力,但有壓力才會成長進步啊!不是嗎?
只是,那個異常忙碌的四月份,工作上的壓力大了許多,雖然下班後的練跑好像就把工作瑣事暫時忘卻,但時間一長,持續消磨的心力要說沒有影響大概是自欺欺人。首次測5K的前一夜,睡眠品質極差,清晨4點起床後,頭還有點昏沉,結果目標配速才維持1公里就開始掉速,一路爆胎到4K就跑不下去了。
兩週後,J帥安排了一場補測,我決心要雪恥。然而,跑是跑完了,但時間很不理想掉到21分鐘,坦白說我覺得不太需要練都可以跑這樣,不斷質問自己為何練了那麼多,而狀況還比前一年差?接下來,患得患失的壓力越益膨脹,10K測驗也完全不及格,心情可說是更為沮喪。
那週間的訓練沒問題嗎?還真沒啥問題,往往都能達到教練的要求甚至超越。然後就落入了週間找回自信,週末失速迷航的循環。這期間,教練也一直嘗試幫我調整課表,LSD、石門水庫跑Tempo、拉最大攝氧量,甚至在七月還放緩了整體訓練節奏,重新累積多一些有氧跑量。狀況看似稍有起色,但仍有一段差距,就這樣度過了一個跳不出泥淖的夏天。
 |
入夏前展開訓練,覺得自己像秧苗般充滿希望,殊不知… |
#沒有最爛,只有更爛的新竹半馬
時序進入九月,天氣漸漸轉涼,訓練進程開始聚焦十一月的半馬賽事。
其實在2024年1月底的勝田馬拉松,即便身體出了一些反胃乾嘔狀況,但終究還是以3小時16分,均速4:38/K勉強拿了個PB。如果那時候問我,接下來的目標是什麼?我會說是半馬SUB90。
於是,即使在內心充滿掙扎的夏天,仍鼓起勇氣尋找賽事,而且還一次報了兩場,分別是平路類型的新竹半馬以及地勢起伏不斷的石門水庫半馬。對於前一年在半馬前夕發高燒而DNS的我,這次可說是買了雙保險,總不可能那麼ㄙㄞˋ連續兩場都生病吧?
就難度而言,半馬要跑進90分鐘內,絕對是力拚新竹。於是,週間速度課表、週末漸漸拉長配速是此階段的主軸。照理說,十月的溫溼度已經比溽暑還友善得多,我「應該」能銜接上長距離所需的體能。結果幾次週末的配速跑還是相當踉蹌,J帥都已經讓我從M配速起跑再慢慢推到HM配速了,但吃課表的狀況往往是跑沒兩下心率就開始飆高,後段只能囫圇吞完週末特餐。
明明我週間的間歇跑速沒問題!明明這課表看起來不難!明明我去年同期間還可以推到更高的配速啊!但怎麼LT的距離一長,狀況就會開始嚴重衰退?別說半馬90分了,我開始懷疑95分好像都不保了。
賽前一週,每天都很關心比賽日的天氣預報,一直期盼溫溼度都能降到很舒適的狀態,看到20度左右的氣溫,才稍微安心了一下,隨即看到90%的溼度,就又開始擔心起來,比起溫度,在溼度高的情況下跑步更令人困擾,心理層面已經是投降輸一半的感覺。
起跑後,溫度無法提供掩護、濕度卻壟罩著我,汗水很快就黏膩在全身上下,別說420-415配速了,我連保住425配速都力不從心。當速度落到430外,我突然覺得這彷彿不是我的身體、我的心靈到底困在什麼地方?一個人可以靈肉分離到如此不堪的狀態嗎?
最後甚至掉出440而爆了,在發現號稱半馬卻多出1公里贈送跑者的當下,我苦笑著但心如刀割,只能慢跑回終點,連100分鐘都守不住。
#抓下前一個!盲跑石門水庫
賽後受到教練一番關切,我知道他語重心長,而且一直嘗試幫我調整狀態,但日常訓練和測驗比賽的表現差距之大,搞得他也很頭痛後續的安排?更糟的是,兩週後就要迎接石門水庫半馬(是誰這樣亂報名的啦?),那賽道難度可比新竹高上許多。
即使對於水庫的路線非常熟悉,但為了轉換心情,仍挑了個easy day到現場晃晃,把其中幾個轉折與坡度變化再看清楚一些。而這週末的課表也不難,主菜單就是個3*3K漸速跑,教練還特別註明如果狀況好的話,可以每公里各減5秒來跑,為什麼覺得我狀況會好呢?我看了課表都想笑。
更好笑的卻是,熱身後一開練就覺得身體很輕鬆、速度推進頗順暢,高標完成課表!這跑完後自己整個就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雖然配速9K是真的很短啦,可也不至於那麼輕鬆,現在的身體狀況到底是?
比賽當週,教練給我的配速建議是:別管配速了,帶錶但不要看錶,全靠體感來跑,誰擋在前面就抓下來。
「連心率都不看?」我半信半疑想再確認一下。
「對,把錶轉到另一面,把前面的抓下來就是了。」教練的回覆斬釘截鐵。
好吧。反正一來配速如果抓不好、心率數字不理想,看了又容易心煩意亂。二來,水庫那些上上下下的坡度、長度、跑感,我其實像走自家後院般地了然於心,盲跑或許是可行的。
我早早擠進靠近起點的區域卡位,偷偷瞄一瞄眼前為數不多的跑者,等下就要把你們抓下來……嗎?剛開始的確抓了幾個,不過經過爬上壩頂的淘洗,強者已看不到車尾燈、暴衝者已落下,跟我程度差不多的跑者各自就位,接下來就是一個互咬的階段,就算我抓不到前面的,也不能被後面的抓到。
遵守約定,錶當然完全不看,而我清楚自己是處於一種「有在跑」的狀態,15度的氣溫即使陽光露臉了,也不至於太辛苦。過了最後一個長坡,距離終點還剩5K,開始覺得自己終於可以正常完賽,憑藉下坡加足了馬力,到了最後1K平路尚能催出速度。在終點線按下手錶計時,錶面轉正一瞧,這不僅是我首次在石門水庫半馬跑進100分鐘內,更是大半年以來訓練和測驗最相符的一次。
 |
水庫環湖公路就是我練跑的後花園 |
#我不是去觀光旅遊的
水庫半馬後,重新累積有氧跑量,讓前陣子忙於比賽的身心稍稍喘息。入冬的天候也是最好練長跑的階段,無論是LT或者是LSD課表都順利進展,狀況頗佳,在邁向愛媛馬拉松的路上,一切看似就要步入正軌了。
然而,第一個長配速練習又把我推入自我懷疑的深淵。在那個濕冷的清晨,陣陣寒風襲來,體感溫度只有5℃,帽子袖套手套都戴上了,卻怎麼跑都熱不起來。而腸胃也來補上一刀,才吃兩包果膠就開始反胃不適,停跑一下後掙扎再行,大口大口喘著氣但心跳卻詭異地在低檔徘徊,雙腿無力勉強撐完訓練。
課表看起來不難吧?怎麼推不進預定配速?這不就是我期待的低溫嗎?
就這樣困擾了幾天,又得鼓起勇氣面對週末的長跑。週間時光飛逝,週末的訓練卻感覺十分漫長,因為我又搞砸了,甚至還比前一週更差。
不是已經好好練習吃果膠了嗎?週間不也確實執行恢復、飲食調配、睡眠管理嗎?週末乾冷100分的天氣還不滿意?跑鞋已經換上最適宜的,推進居然還無力?我到底在幹嘛?(幹!我到底在衝三小?)
一連串自我質疑的心魔骨牌推到最後一塊:我到底還要不要去愛媛?
我不願拖著疲憊的身心狀態、拉著糟糕的訓練體感飛去日本,即使機票、住宿、報名費都投入了,但從沉沒成本來看,應該要理性做出決斷,畢竟我真的不是要去觀光旅遊的。
我傳了訊息給J帥,不是要討拍,是想表達愛媛馬就到此為止吧,我們的合約是訓練課表並不包含心理諮詢,教練不用再花心思處理我的狀況了。那時只想獲得一個解脫,且已喪氣到不太想看到教練回訊息的心情。
 |
只是愛媛馬可愛的海報看起來很適合觀光旅遊(咦?) 圖片來源 |
#賽前減量,減心裡的量
J帥沒有放棄我,仍嘗試給我一些建議和調整方式。賽前兩週,面對最重要、有如模擬考的長跑訓練,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一樣早睡早起、一樣到場就位、一樣老老實實吃課表,雖然最後還是沒跑到預定的配速,但至少沒有在中途就反胃舉白旗了。
接著進入賽前減量期,讓身體從幾個月以來累積的疲勞獲得修復,進而達到可以比賽的狀態,是耐力運動訓練中兼具科學實證與個人調整藝術的階段。長期讀J帥的文章就知道,這時貪多加練無益、狂練也是心酸。
那對我來說呢?事已至此,就是一副大概大概的執行心態,比較有差別的是調整作息,將所有的跑步都安排在早晨上班前進行,讓自己的生理時鐘盡量接近比賽的時間表,但依然對於是否成行感到懷疑。
「長跑比的不是速度,而是比心裡放什麼東西。」小說《強風吹拂》的金句浮現某天晨跑途中。腦海自動化地回放將近一年的訓練、測驗、比賽、陷入的低潮、罕有的佳作、熱氣蒸騰的馬路、傾盆大雨的PU跑道…,好像把這些東西放入心裡,就讓人更有勇氣迎向挑戰。以往賽前的確常這麼做,甚至在前一天晚上還會打開訓練紀錄回顧。
「不對!不是這樣。」內心小劇場出現了對抗的台詞。
我在心裡放太多東西了,放了太多無法消化的期許。現在是減量期,減了跑量應該也要減一些心裡的量。何況這段時間以來,真的也沒啥好內容可以放進心裡的,那還是甭放了。
幾天後,賽前一週的配速跑,純粹只是個調整,讓身體記得比賽配速,14K而已。跑到最後2K時,順順把配速推了上去,似乎不太費力,甚至還算是輕鬆,突然感覺這配速至少還可以駕馭個5K,也許10K也有機會。我沒有天真的以為現在情勢大好,但有一個微弱的聲音好像在說最糟的狀況已經過去了。
#在愛媛,參與一場盛會
比賽當週,照例收到了教練的配速建議,應該是考量前陣子的起伏,J帥煞費苦心提供了三種方案讓我選擇。但是重點在後半段,其一是點明我根本不是個咖,跑好跑壞根本nobody cares,何必庸人自擾壓力大;其二是希望我誠實面對自身弱點,學習正視因比賽而生的害怕,學著與壓力和平共處,這才是成績之外,參賽的真正目的。
打包行李時,我向太太表明這段期間的心情變化,畢竟平常只有練跑完小小抱怨一下自己的情況,並不透露太多,以免讓她擔心。
「什麼?怎麼可以不去!」
「我不是之前就跟你講說跑得很爛,不想去了嗎?」
「我以為你隨便講講就好了。」
「……?」
原來平常那些輕描淡寫,對她來說真的是雲淡風輕。隨即又來了一箭:「去跑啦,誰管你跑怎樣,該買的東西要帶回來就好。」然後就塞了幾個壓縮收納袋給我,方能買好買滿,完全不會給我心理上的壓力,只有行李上的。
 |
剛到了松山,暖身跑前旅館窗外還飄著接近零度的冰雨,告訴自己還好不是下雪啊! |
賽前一天,到了會場領取參賽物資,從場地配置、動線分流、志工動員、服務設施…等,深深感受到主辦團隊的專業與熱情。而所有來到現場的跑者,或呼朋引伴、或攜家帶眷、或如我一般隻身而來,臉上喜悅的表情、言談間的愉悅交流、現場拍照合影的氛圍,都讓人感覺這真是一場運動盛會,我們要一起跑第62屆愛媛馬拉松了。
起跑點在松山市區,充分感受當地民眾的熱情加油,加上跑者分區分流的順暢,即使人數眾多,也很快就可踏著舒服的節奏。幾公里後,起跑時的興奮感漸漸平緩,也以為到了郊區就要靠身旁的跑者彼此砥礪,殊不知全程42公里,毫無冷場、綿延不絕的加油群眾,才是跑者最大的支持。我試著將目光移向人群,分散正在比賽的注意力,那一聲聲的甘八爹、Fight、Nice run,我回以微笑與手勢,偶有熱情之手伸出,我報以爽快擊掌。
 |
跑者的分區分流規劃非常確實且動線流暢
|
隧道裡,跑者們輕快而規律的踩踏聲「噠噠」迴盪;瀨戶內海吹來的風,寒冷刺骨,但那一片溫潤湛藍卻教人平靜;鄉間賽道旁,長者們在屋宅前裹著毛毯的鼓勵神情…。我試著將感官吸納征途上的一切,大多時候忘了看自己的心跳、也不執著於機械式的定速。
過了半馬,呼吸還順、步伐尚穩?過了28K,三分之二了,腸胃OK?過了32K,體能沒撞牆?我心裡不是沒有懷疑、那些壓力沒有不見、擔心害怕沒有消失,但這回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似乎奏效,我將速度再推上去一些,直至終點。
在衣保區趕緊拿出手機,我要跟太太報個平安,螢幕顯示她的未接來電和訊息,頓時心裡暖了起來,總還是有人掛念的。還有另一個人,賽前說好不關心成績、不會追蹤我的J帥,傳來我的每5K計時表,並附上:「Beautiful negative split」。
 |
有別以往,這回一直到終點前都還有力氣奔跑著
|
後半比前半還快的馬拉松,這對我而言好不真實。然而,在那些脆弱的深邃黑暗中,關心與信任的光芒是如此真切閃耀著、始終引領著,給我繼續造夢的機會,衷心感謝。
 |
往松山城途中,一所中學校門口,彷彿映照練馬拉松的心境
|
喜歡這篇文章或想支持這平台嗎?請點選下圖給予實質支持!
 |
想瞭解『請J帥喝咖啡』計劃說明,請點選此處 |
同樣是心理問題,我當下選擇放棄運動,現在要練回來好難...
回覆刪除不會啦,只要曾練過,曾經有過,要練回來不難的! 只是這次別放棄了
刪除negative split 和sub 3 都是不得了的成就🫡
回覆刪除前半馬用心率120bpm慢慢跑,後半馬再認真,negative split到手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