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9日 星期二

三個特別的運動心理現象:強項的詛咒、逆襲的自信、與狀況良好的陷阱

跟宮島、松島併稱日本三大景點的天橋立,像一條龍橫跨兩岸,你覺得有像嗎?

鐵人三項是個非常特別的運動,看似有很多數據、器材、工具的輔助,甚至也有越來越多方式能即時得到生理的數值,但實則潛藏在客觀的數字底下,是更多心理層面的主觀意識。

若簡單將運動區分為運動科學與運動心理學兩大塊,在早些年前,我可能會認為運動科學重要性佔比達80%,運動心理大約只佔20%。但隨著自己的比賽與教學經驗後,現在則逐漸認為科學與心理層面可能各佔到50%,不過對於實力越高者,心理層面的影響恐超過甚至大勝科學層面。

且當距離比賽越長,心理層面的影響就越是大。試問,假設今天只是個100m游泳賽、800m田徑賽等,比賽當下絕對沒太多內心戲,演員都還沒登場,比賽就結束了,可是當比賽距離越長,那心中滿滿的內心小劇場,演個三季都不為過

怎麼說呢?這次我分享三個個人觀察到普遍出現在鐵人三項,甚至馬拉松等耐力運動中會出現的三個現象,一一來說明。

2月去日本時,連兩天碰到右邊那對牛氏夫婦,他們走的景點與我們一模一樣,只是剛好反過來走。那頓時我以為是在坐貓空纜車嗎?日本是有沒有那麼小啦!

強項的詛咒

『強項的詛咒』是指,若某選手在單一項目(游或騎或跑)越是強,他/她往往越不想在這項目輸人,甚至想要大幅的贏過對手,那怕當下配速已超過自己體能限制,而付出的代價就是在比賽後段提早衰竭。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個人過去常提到的Lucy Chalres-Barclay,她游泳很強無庸置疑,也出自於優勢也好,自尊心也罷,她往往都想在游泳項目能領先多少是多少,再靠著單車不被後方追擊到,跑步也想一直逃到終點,但往往結果都還是會被追回來。

但我始終覺得對Lucy而言,這種壓力是非常大的,你知道你有能力在游泳就領先,接著單車想要盡管逃,能領先多久是多久,但你並不曉得實際後方追兵的相對位置,頂多有折返點時可以加減算一下,但你本能的就是要一直逃,這種其實很可能推過頭,在單車後段就體力提早用盡,跑步提早撞牆與衰退嚴重。 反而在後段保持在2-5名位置的人,只要確保我距離不被拉開太遠,體力能省則省,尤其單車功率與速度是呈等比而非等差關係,這意思是速度越快,你要增加的功率不是相等的,例如時速從30到31km/h,你增加的瓦數可能只需不到10w,但時速要從40推到41km/h,可能得增加到20w,才能對抗隨著速度上升而產生更大的風阻,故後方選手只要確保距離不被拉太遠,再靠著合理的跟車距離再省一點點體力,靠跑步追回就好。

單車項目裡也有此現象,越以單車見長的職業選手,如Lionel Sanders, Sam Long, Cameron Wurf等人(妙的是,這些人的游泳往往都偏弱),除了想補上游泳的落後領先團的時間差以外,也更想在單車上不斷追擊前方選手,但這一追或出自於單車強項的優勢,往往都很容易在長距離賽裡提早耗盡體力,不利於後方跑步。

反倒是跑步見長的選手,只要確保前兩項結束後,與前方還在合理的追擊範圍內就有可能逆轉勝。但這當然也不表示練三項時,特別加強跑步就好,因為你只是可以稍稍落後領先者,不代表前兩項結束後,落後個30分鐘以上還有追上的機會。

也許您會覺得,那是職業的世界與我無關。但若回到業餘分齡選手身上,強項的詛咒其實更為明顯,不管是從個人觀察與實際資料解析後,很容易發現游泳強項的選手想盡可能縮短時間,就算都推到了乳酸閾區甚至無氧區都在所不惜;而單車強項的選手,甚至不惜把自己推到逼近極限,往往都很容易高估了自己對痛苦的忍受極限,但往往都栽在了跑步項目。

反之,我這幾年發現往往比賽結果好的分齡組選手,特別是實力較為中等或中上程度者,其實都很清楚自己不可能在單一項目裡取得領先,反而有了漸為穩健的配速,讓體力均分到113km或226km上。

所以結果上來看,我發現了許多人僅管可能平時在訓練中的游泳臨界速度(CSS)、或FTP或跑步速度,不見得是最優秀的人,卻往往能有最為穩定的輸出與配速的一致性,反而在耐力運動中勝出。故如果你始終沒辦法在單項中成為翹楚,也不用過於難過,比賽是看最後誰先進終點,不是誰拿了單項冠軍。

在天橋立有個必做的拍照姿勢,我有被老婆逼著做,但打死不PO.......

逆襲的自信

當比賽愈進入後段,愈接近終點,而你還能不斷超越對手時,每超越一個都能帶來無比的自信心與冒出源源不絕的體力來,此被我稱為『逆襲的自信』。

這點其實不僅在鐵人三項中會發生,凡只要是耐力賽,像是馬拉松或公路車賽,只要你愈靠近終點,理論上來說,應該是體力逐漸耗盡,速度與強度應該是逐漸下降才是。但妙的地方就在於,只要你到了後段還能超越對手,每超過一個都會再帶來一點自信,若是你終於超越了整場都在追逐的對手,甚至是你長年來一直想贏的人,當超越的那瞬間,絕不是只回一點血那麼簡單了,此時體內會冒出滿滿的體力來,頭皮甚至會發麻,全身起雞皮疙瘩,忘了身體的疼痛,產生自信爆棚的現象一路到終點。

反之,如果比賽進行到了後段剩沒幾公里時,當你發現卻不斷被他人超越,那種自我懷疑的心理現象必然會浮現,是我掉速了嗎?是我變慢了嗎?我好像真的跑不動了?等等,會有滿滿的負面情緒湧上心頭。甚至若還有你很在意的對手超越時,那就彷彿被一擊KO一樣,直接大爆炸了。

被拍背的人往往都直接崩潰,而拍背的人會有如神助,突然又灌入源源不絕的體力;圖片來源

狀況良好的陷阱

所謂『狀況良好的限阱』,是指在耐力比賽中,當你越覺得賽前準備得越完整,反而更增添了比賽中配速過度大膽的風險;相對而言,自我覺得準備沒那麼充份的人,往往有了更一致與穩健的配速。

僅管我們都知道,沒有人會在比賽前一刻覺得自己準備完整了,或訓練量都很夠了,就算是單項的選手(如馬拉松),也是會擔心短距離速度是不是還沒出來?長距離是否少練了2-3次?比賽配速真的撐得完嗎?

但這還是會有程度的差別,若你知道已經做到了史上最大量的訓練時數,也做了最完整的週期訓練,似乎真的沒什麼好挑惕時,往往也會傾向於在比賽中用比較積極的配速法。

反之,在個人教學經驗裡面,倒是碰過不少準備沒那麼充足,比賽配速都走偏保守風格的人,比賽結果往往也是較為理想。

我想了很久,歸納出三大原因:其一是,當你覺得自己準備越足,你越不想在比賽中浪費多餘的一點時間,於是轉換區用跑的,騎車時上坡要猛攻上去(甚至看一下功率數字,還會覺得哇~我今天狀況超好),下坡與順風也要一直踩;甚至越覺得自己狀況好的人,越忽略的補給的重要,反正我狀況好嘛,少吃一包兩包果膠沒差,少喝點水沒差。但反過來看,覺得自己準備不足的人,轉換區雖不至於在那補裝更衣花很多時間啦,但會很害怕在比賽中爆掉,會很本能的在節省力氣,有順風時就踩輕一點,有下坡時就摸摸魚滑下去就好,進到跑步段也不太會很急著把自己推到極限,每經過補給站都利用點時間吃點東西,調好呼吸等,反而有了最穩定的配速。

讓我額外補充個例子,以上個月Challenge Taiwan的比賽裡,我給了我其中一個學生的特別建議是,我不要他騎出低VI值(Variability index;VI是NP/AP,用來判斷輸出的穩定性),一般來說三鐵賽會希望控在1.05左右甚至以內,此意即NP只比AP高出5%,但他因個人生活的一些事情,這次訓練準備是非常不足的,故我要他下坡時就休息、順風就輕踩,補給站有需要下車就下,不要刻意追功率,反而要製造出高VI值的結果,這種書上都沒提的策略,卻能保他最後跑步段能一直跑而不爆掉,結果上當然就非常理想了。

其二,所謂的準備充足,也意味著這樣的人在賽前是累積出相當高訓練量(高疲勞),甚至身體已有部份肌肉已逼近受傷邊緣,我甚至碰到一個蠻普遍的常態現象,那即是越覺得狀況好與準備充足的人,有時也越懷疑自己是不是那麼好?於是很愛在賽前來個測驗,不管是測ITT、測游泳、測跑步,且只要測驗中覺得有機會刷新自己紀錄,會更想把自己推到極限。那好啦,這產生的高度疲勞,往往就在比賽後段中浮現出來了。反之,覺得自己準備不足的人,到了賽前反而很害怕多練了就恢復不來,倒是養出了一身的健康肌肉,又靠著比賽中穩健配速,往往都獲得出乎意料外的成績。

第三的原因是,越覺得狀況良好的人,對於比賽成績越有極高度的期待,除了在比賽中分秒不想多浪費之外,甚至也想多推上去一點,當然若能全按劇本演出自能獲得美滿結局。然而,當比賽距離越長越複雜,變數就越多,只要一旦發現目標成績守不住了,那種心理的落寞感會相當大,配速上也可能兵敗如山倒,會產生一種反正SUBXX不保了,那成績就沒意義的小孩任性!反之,準備相對不充份的人,他很難預估自己的成績,當然還是抓得出可能一個區間,而這區間又絕對比準備充份的人來得大,是故就算比賽中變數與失誤發生了,他還是能告訴自己,沒關係,我還是可以在XX時間內完賽,他的心理狀態不會這麼快崩塌。

坐纜車往下時,看這一幕真是心曠神怡

三大運動心理現象帶來什麼樣的啟發?

以前還在唸書時,自創名詞是個非常難也不太受鼓勵的行為,因為光是操作型定義、構念的界定、測量等程序非常複雜。但寫寫文章,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真是開心😂。

這篇提供了個人長年來的三大觀察,包括:『強項的詛咒』『逆襲的自信』『狀況良好的陷阱』

這三者的核心精神有個共同點,那就是『配速』很重要,按計劃進行更是重要

你有時就是必須認清這是個耐力運動,是個三項運動,是個生理與心理共同結合起來的運動,我們不是比單項數據如FTP誰高誰低,也不是比誰的訓練量多少,而是比誰臨場就是能把手上的牌打到最好,就算你拿的是一手爛牌,都還是有可能一開始就梭哈四張大老二的人。

不想輸在自己最拿手的項目能理解,但習慣觀察數據的人就會發現,當你把強度推到90%的最大心率,與95%最大心率,很可能產生出來的速度差異並不大,但前者可能能讓你撐上1個多鐘頭,可95%強度,就算只有幾分鐘,也對後續的體力衰竭有大大的影響。反之,也許只要推到80% FTP強度,別人就必須拉升到85%才追得上你,故擁有一項特別強的武器當然很好,但武器不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就將對手KO,讓自己省點力,讓他人多費些力,長時間下來,你的贏面才大。

同理,狀況越好,越得小心前段就興奮過頭而忽視了許多小細節,也別因過度自信採用了大膽的配速策略。定好你的配速計劃,也緊釘著你的配速計劃,並保有一點彈性,就算狀況再好,務必要忍!耐力運動比得是誰能撐到最後,誰能在後段有機會逆轉,越是急著在比賽前段就想贏的人,後續準備要付出的代價就更大,當你忍得住,能一路到後段,別人在掉速而你在不斷超越,別忘了,這時每超一個還能獲得回血的紅利,那就是一個最理想的比賽了。


接著把天橋立來回跑一遍,真是個舒服與風景優美的地方,蠻推薦此地的。


喜歡這篇文章或想支持這平台嗎?請點選下圖給予實質支持!

想瞭解『請J帥喝咖啡』計劃說明,請點選此處

4 則留言:

  1. 自創名詞真的是很開心😂😂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但也不是亂寫啊,也是又一番道理在的,且我也給了定義啊,哈

      刪除
  2. 說的很有道理,學習了~~

    回覆刪除
  3. 真的是這樣耶,今年CT自知練的沒有之前好,策略上會保守,結果比賽後段越跑越興奮,反而破PB許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