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4日 星期四

鐵人三項訓練該如何相輔相成?研究與個人建議

你看的是風景,我想的是生計;紀錄於2020年六十石山

鐵人三項是一項運動,不是分開的三項運動!

這是我很常掛嘴邊的一句話,雖然看起來每次只練其中一項,但都要想到對另兩項的影響,避免單一訓練課表的疲勞過高,影響到接下來執行另兩項訓練的品質。

但另一角度來說,有沒有可能練某一項,卻能對另一項有所幫助呢?例如練車,卻同時提高了跑步的能力?

有!這次要分享的研究,就是這麼樣的一個主題!


先來看這篇文章:Effects of 4 weeks high-intensity training on running and cycling performance in well-trained triathletes

這研究找來了12個平均34歲的業餘三鐵選手,在一開始,先用跑步機測他們的VO2MAX、血乳酸與20分鐘的單車計時,這12人的平均VO2MAX是60.55ml/kg/min,水準算還不錯。

接著將這12人分成兩組,第一組每週執行兩次單車間歇訓練,第二組每週執行兩次跑步間歇訓練,間歇訓練內容是7組5分鐘需達85%以上最大心率的強度,這兩組選手的其他訓練課表包括游泳、騎車、跑步則都一模一樣,並且控制在最大心率70%以下的有氧訓練。這些訓練持續4週後,再來測一次他們的進步狀況!

當金針花開,有觀賞與觀光價值;金針花含苞未開,有加工與食用價值(今晚,我想來碗金針花排骨湯)


研究結論摘要:

1. 統計上的顯著性並不明顯(樣本太小是一原因,四週的訓練也可能效果不足),但還是可以來看看圖形(下圖)。藍色是訓練前,綠色是訓練後;每一張圖的左邊是單車間歇組,右邊是跑步間歇組。圖左上A,是20min單車TT時的平均心率(這個我最後講);圖B是在4mmol/l時的跑步心率,單車間歇組有略微提升一點,跑步間歇組反而略降;圖C是在4mmol/l時的跑步速度,單車間歇組提升明顯,跑步間歇組反而略降;圖D是跑步最大速度,無論單車間歇組或跑步間歇組都是下降!




2. 無論單車間歇組,或跑步間歇組,在LT1的速度都提升了(這研究是以2mmol/l作為LT1,4mmol/l作為LT2;若不懂LT1與LT2,可再去看我之前談乳酸閾的文章)。尤其單車間歇組,跑步平均速度從11.9k/h提升到12.7k/h,進步了6.7%;跑步間歇組,跑步均速從11.56k/h提升至11.8k/h,進步了2.1%。

若看LT2的速度,單車間歇組從14.85k/h進步到15.62k/h才會超過4mmol/l的 LT2點,反之跑步間歇組,從原14.4k/h略降至14.13l/h,就會進LT2。

白話來說,在有氧的速度上,兩組的速度都提升了,但單車間歇組的反應更好;若看無氧的速度(血乳酸濃度超過4mmol/l),也是單車間歇組的反應比跑步間歇組好。

3. 20min的單車計時測驗,單車間歇組足足提升了8.8%,跑步間歇組反而變慢了3.5%。

以上,這研究想強調的是,單車間歇訓練不只可以提升單車能力,包括有氧能力與計時賽速度,也同時對提高跑步速度有比跑步間歇組更好的成效

其實我愛看這片山下風景勝過花海


但有幾點個人持有的懷疑:

1. 20min的單車計時可以提升8.8%,是很誇張的數字,尤其是42.0k/h提升到48.97k/h,雖然是在滾筒訓練台上測的,可以理解是要控制掉在外騎的天氣影響因素,但4週可以提升到近49k/h,有點太扯,尤其實際在外測過ITT的話,你就能理解時速42與時速49根本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不過對比跑步間歇組從41.8k/h退步至41.05k/h的速度,也許能呼應作者想表達的論述,但或許用功率來作研究變數,可能個人比較能接受。

2. 上方圖中的A,是20min單車計時中的平均心率,兩組都下降了,個人完全不能理解。要先知道,20分鐘的計時,絕對會進無氧心率區,不可能平均心率還下降的,理應兩者不會有明顯差異才對(你今天全力跑5km,跟1個月後全力跑5km,平均心率不應有明顯落差的)。

關於這點,作者的解釋是,四週的訓練後,選手都無力了,所以心率拉升不起來,我相信也許有此可能性在,尤其一週要執行兩次7組5分鐘間歇,等於是70分鐘的間歇強度,連搞四週後,是有可能肌肉與心肺都處疲勞狀態,但單車間歇組的速度提升那麼多?好像又有說不出的怪。

3. 兩組的跑步最大速度都下降了,這一樣可以用疲勞來解釋,也許再晚一週後測驗,這個就提升了,我是這麼認為的。

六十石山名稱由來有二,其一是這邊土壤肥沃,一甲地可生成60石(ㄉㄢ\)穀子,比起一般的40-50石還多;其二是日治時期,這原種了許多樟木,後被砍伐一空,露出60顆大石頭。所以你怎麼唸六十石(ㄉㄢ\或ㄕ/)山,就取決於你相信那一個說法囉!

實際上的運用與訓練上的建議:

這篇研究,僅管個人覺得有些奇特的地方,不過反正看到什麼就分享什麼,好的可以吸收,不甚優之處,可以幫助思考,以下提供個人的幾點想法:

1. 不管是游泳、騎車或跑步的單項訓練,絕對會影響另兩項訓練的效果。只不過,效果是好?是壞?在此研究中,單車間歇訓練,對跑步會有幫助;但跑步間歇,對單車間歇效果幾乎為零。

那是否以後,只要練單車間歇就好,跑步不用練強度了?我相信答案不是這樣的。

分享我在排訓練的作法,通常要進強度訓練時(例如間歇),會以游泳優先進來,因為游泳是能達到刺激心肺、提高最大攝氧量,但對於肌肉傷害最低的項目;其次才是單車,最後才會進跑步的強度訓練。

原因無它,跑步的傷害與衝擊最高,尤其練三項者,很少有腿部肌肉是完全健康的狀態,不像單練跑步者,一週頂多2-3次質量課表,其他天都在緩跑或休息,但三鐵不然,單車常常會消耗掉許多腿部力量,而在腿部帶有疲勞狀態時,高強度跑步或長跑,就很常發生姿勢跑掉狀況,這時就是容易產生高受傷風險的時刻(千萬謹記,跑步是最容易產生運動傷害的項目)。所以若你常留意職業選手的練法,很少長跑是超過25km或2小時以上。這跟單練馬拉松者有很大不同。

很重要,故再講一次,若打算將間歇或強度訓練整合進三項訓練中,建議先以對身體負荷較低的游泳開始,其次或是同時進行單車,等身體適應了,才會進跑步強度訓練,是我一貫的訓練習慣

2. 有助益,就會有衝突。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想得一樣,如果這研究,再新增一組測試者,一週各執行一次單車間歇訓練與跑步間歇訓練,那會發生什麼事?我推測也許結果是單車計時速度提升,但沒單車間歇組的效果大,同時跑步的LT1與LT2速度也都提升,但效果大小嘛...我想不出來。

不過這才是最常見的訓練模式,很少有人在練三鐵時,只練某一項目的強度,另兩項則只練有氧。但三者搭配起來,就不是件簡單的事,尤其單車間歇加上跑步間歇,一週裡要各執行一次,腿部肌肉是否健康就打個問號!別的不說,以這研究來講,一週70分鐘的高強度間歇,四週後就產生最大速度下降的疲勞,還有心率上不去的問題。那更別講若同時三項都要開強度的話!

我比較常用的作法有三種,第一種是將三個訓練的高強度拆分到兩週裡來做,第一週可能是游泳加上單車間歇,第二週是游泳加上跑步間歇。就看想強化那個項目,那就每週執行一次該項目,另外的兩項當輔助。

第二種作法是一週裡三項強度都做,但組數不會多,例如這研究是以5分鐘間歇7組,我可能改為3分鐘5組即可,這樣單一項的疲勞度不會太高,隔天還能再執行另一項目。基本上同上一點的道理,你不能以單一訓練模式套用到三鐵訓練模式裡,單練跑的人也許可以練跑步800m的10組或400m的20組,但放到三鐵裡,打個5折6折都無所謂,因為你還有另兩項訓練等著你!

第三種作法就是用訓練區間來搭配,有的項目練間歇,其他兩項目練LT或長Tempo,隔週再對調,讓三個項目在每週都有一個發展重點,這是疲勞度較低,壓力也較小,同時練起來也較為有變化的方式。

不管何者,重點是要練滿整個週期甚至一整年,不要在短短幾天或幾週裡就Over Training甚至受傷!

3. 間歇很重要,但不是一切。很多人以為要提升速度,就是練間歇,但本研究也告訴你了一個間歇訓練的額外好處,間歇還能提高有氧的能力,提升血乳酸濃度到達2mmol/l前的速度,其他常聽到的間歇好處,還包括代謝乳酸能力、提高血液輸出效率,強化快縮肌等等。但也得小心運用,多了就可能產生反效果,例如本研究的跑步間歇組,幾乎各重要數據不是下降,不然就是不變,個人覺得一週兩次跑步間歇應該是個關鍵點,1週2次5分鐘間歇7組,真的光想就累。

但再回到整體訓練安排層面來說,當你訓練強度越高,或訓練疲勞越來越大時,必然就是得調降其他訓練的強度,這也就是所謂『極化訓練(Polarized Training)』的精神,讓訓練往兩個極端走,一端是高強度間歇,另一端是低階有氧,這也是本研究的安排,除了間歇訓練外,其他所有訓練都在最大心率70%以下完成。有氧訓練,是耐力運動的根本,也是確保你訓練上不受傷的基石,基石穩健了,間歇訓練才有意義。

以上,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可以請我喝杯咖啡喔!

想瞭解『請J帥喝咖啡』計劃說明,請點選此處


4 則留言:

  1. uBike間歇練起來(大誤), 我還是乖乖的練跑步就好.. XD

    回覆刪除
  2. 教練說的看不是很懂 , 反正小孩丟給教練剩下的都是教練的事了, 哈~ 哈~ 哈~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