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提高最大攝氧量,該練短間歇好?還是長間歇好(三)?高強度間歇的不同組合

因為看了孫女的影片後,就騎來這了.......台中市和平區的巨人之手

在高強度間歇訓練世界裡,其實也有相當多元的練法,只要透過不同的時間、強度與組休的安排,就能變化出數種讓人臉紅心跳的課表,當然最終目的是提高我們的最大攝氧量。

然而,這議題其實也不是第一次提了,過去至少寫過兩篇相關的文章,可先請參閱如下(若沒空看,但又想要個超懶人直白結論的話:長短間歇都要練!):

1. 提高最大攝氧量,該練短間歇好?還是長間歇好?(一)

2. 提高最大攝氧量,該練短間歇好?還是長間歇好?(二) 

然最近又看到了一篇新研究,還是可以再補充進來,且有個新增的討論:『有沒有對VO2MAX提高最有效率的間歇呢?』,以及『假設你只能選一種的話,練長間歇好還是短間歇?』

同時,近來也有人詢問我對於挪威4x4間歇課表的看法。好的,我試著一併整理與回覆。

至於這個雕像由來,本來是要蓋成一個休閒農場,後來因故荒廢,原本已打造好的巨人就因此繼續沉睡在此,等不到樂園開園,但反而等到了很多重機族前來,我這天騎來的短短停留時間,前前後後至少20-30台重機來踩點。

研究摘要

這篇2024年10月份才剛發表的系統回顧與後設分析研究:Comparative of Different Interval Training Methods on Athletes' Oxygen Uptak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這篇針對三種間歇訓練的練法,分別是:

1. 高強度間歇(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通常是個低於或約當於100%VO2MAX的強度,以跑者來說,約莫是3000-5000m配速;或是單車FTP的Zone 5;或是游泳的400-600m間均速。大多數人都是抓在2-5分鐘為一組的練法,組休安排可能落在1:1上下,進階者可稍縮短組休時間。

另外補充,近期我看到許多人在轉貼所謂的『挪威4x4間歇(Norwegian 4x4 HIIT Workouts)』,且不斷強調練練這就能提高個10幾%的VO2MAX,連今年很紅奧運5000m金牌的挪威選手Jakob Ingebrigtsen都是這樣練,聳動的標題果然是製造流量的關鍵密碼。

然而這根本不是什麼新穎之事,不管是單車與游泳都很常操作2-5分鐘左右完成的間歇課表,包括知名的亞索800,但不要冠上個『Norwegian』以及『奧運冠軍(剛好又配合上屆奧運三鐵金牌Kristian Blummenfelt也是挪威人』,就賤古貴今的把其他距離或時間的課表丟掉好嗎;再者,請相信我,不管是Jakob Ingebrigtsen或是KB邦,他們要練也不會只練4組4分鐘,這頂多當熱身用而已。

4分快與3分緩的間歇組合,並不是多罕有之事,但冠上個Norwegian好像就成了神課表,是真的嗎?圖片來源

2. 衝刺間歇(sprint interval training, SIT:通常是30秒左右的短衝刺,且會高於100%VO2MAX的費力程度,組休時間也較長。

這起源於Billat's 30s,當然也有蠻多變化的型態,短一點的15秒到長一點的60秒鐘都有,配合訓練強度來變化組休時間長短,是單車領域很常見的課表。最為經典且進階的課表是30秒短衝刺搭15-30秒組休,持續10-13組後,加休3-5分鐘,再來1-2個循環。當然跑步與游泳也能如此練,只是在長跑訓練裡會較少人有此安排,短距離選手才會稍多。

3. 反覆衝刺間歇(Repeat sprint training, RST):通常是指10秒以內的全力衝刺,伴隨著至少1分鐘以上的恢復時間。單車選手較有可能有此課表,或是專攻於短距離田徑的選手,就會有20-60m不等的短衝刺跑步課表。

其實若有空拍機的話,從高空俯瞰更為震憾,詳細可google有更多人分享照片。我那天只有冷到想拍完照快點走(氣溫7度)。

研究發現

理解了三種常見的間歇型態後,本研究接著設定了幾個標準,最後一共篩選出32篇過往相關研究,共768名受試者,幾點有趣發現摘要給您:

1. 果不其然,三種間歇都能提高最大攝氧量,不管你練長還是短間歇。

2. 若要比較何者的效果最好且最能提高VO2MAX的話,RST > HIIT > SIT。但這部份可能造成誤解,後續我會再談。

3. 先提下圖的另一個發現,一群做『MICT訓練(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中等強度的持續訓練)』,另一群控制組都只做輕鬆課表,兩群組反應在VO2MAX上是沒有顯著差異的。這就是為何大家可能常聽到我建議,除非你很清楚也確定要練中強度,否則這就是個蠻雞肋又浪費體力的訓練區,詳可參見Zone3的文章


4. 再來進行一些次群體的分析,也有些重點值得讓您知道。首先是『訓練期要多長』?在HIIT的研究裡,可看到明顯VO2MAX需要到6-9週才有明顯效果;SIT則是3-6週可見效果;RST也是3-6週可見成效,然超過6週後就不再見有更進一步提升了。

這邊可用兩個角度來解讀,其一是若想在短期內收到VO2MAX提升之效,利用SIT與RST的效率較高,但至少也要練個3週才有效果;而長期來說(6週以上),還是HIIT較能穩穩的提升VO2MAX這就是為何我上方提到關於『RST > HIIT > SIT』的效果要小心解讀,因為當考慮了時間因素之後,這效果與順序可能就改變了

第二個角度就是用來解釋為何到越靠近重要比賽前(一個訓練週期的進展期中後段到接近競賽期時),高強度訓練的重要性越高,你越能在最後時刻把VO2MAX拉升起來,越有可能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

5. 再者,『訓練頻率』上,有3篇研究發現每週3次的HIIT訓練(相較於不練HIIT者),會對提升VO2MAX最有效果;也有1篇研究指出,每週2次HIIT,會比只進行MICT訓練還更有提升VO2MAX的效果。SIT的研究也是如此,每週3次對提升VO2MAX最為有效果。

白話講,若是新手,可一週執行一次間歇訓練即可;若稍有基礎了,可考慮一週各執行一次長間歇與短間歇,這是比較有效率的練法。

6. 在『訓休比』上(也就是訓練與組休時間比率,例如跑3分休3分,則組休比等於1;練4分休3分的話,組休比為1.33,以此類推)。若是HIIT的課表,4篇研究發現組休比小於1,對提升VO2MAX最為有效;3篇研究指出組休比等於1,對提升VO2MAX最為有效;若是SIT的課表,6篇研究指出約在1:2最為有效果,也就是30秒衝刺配合60秒組休緩和時間,若訓休比大於1(練30秒與組休不到30秒),就有高機率整個訓練無法完成,或是刺激根本不到位。

時間越短的間歇訓練,往往也意味著強度更高,組休時間必須長,特別是RST的安排,很可能達到1:10甚至1:20(衝刺10秒、組休2-3分);而SIT則建議1:2;HIIT訓練,基本可從1:1開始,若難度太高,組休可稍多一點,若進階一點選手,可縮至1:0.8等,這都是可配合個人體能狀況微調的。

自從巨人之手紅了之後,當地政府就又來蓋了一個石虎的裝置藝術,總覺得那裡怪怪的?一個荒廢的農場紅了,再增蓋新的打卡點?為何不乾脆一次把這整修好呢?好吧,看在小虎可愛的份上,算了

訓練與研究建議

雖不是第一次談此議題,但既然會談,一定是有我想分享予您的東西:

1. 首先,真的沒有那一種間歇法比較神,而另一種就浪費時間的證據,長間歇與短間歇只是透過不同的生理機制去強化VO2MAX,已是訓練有素的朋友,本身也早就習慣於練間歇的話,我很建議您去增加間歇的多變化組合。

若是鐵人三項訓練者,那組合方式更多元了,可以在一週裡,一天用游泳練一個SIT短衝刺(速度快者練50m短衝刺,稍慢者可練25m短衝刺),另一天用單車練一個HIIT長間歇(3-5分鐘);隔週再練一個游泳的HIIT(例如200m短衝刺),搭配一個跑步的30-60秒爬坡全力衝刺(SIT間歇),以此類推,就增加了許多訓練上的挑戰性,也給身體有不同的刺激。

2. 若是單項訓練者,一樣能做一個長間歇與短間歇的搭配,跑者可練一組800-1600m間歇,另一天也許練1分鐘內的法特雷克,或是短坡的衝刺,都能對身體有相當完整的刺激度。

單車選手當然就不需多提了,這運動本身就能組合出最多元的變化,甚至我最近看一個職業自行車手,他很常會在長騎日的尾段,加幾波6秒的全力衝刺(RST),模擬真實比賽中,他必須在終點前衝刺突圍的感覺,這都是相當好的搭配。

還是再一次強調,訓練課表是很活的,也很少有人只練單一種間歇訓練,都是多樣化的搭配,給身體肌肉、心肺系統、神經多樣化的刺激與再適應。

3. 至於較資淺或害怕間歇的朋友,其實我的觀察是許多人往往都抓不到那個很累但不過勞的感覺,也就是配速配得並不好,或對自己期望太高,設計了過高難度的組合,只要一兩次操爆了,日後就會害怕不敢練,而久未練,那個感覺更抓不到,就成了個惡性循環。

我分享兩個經驗法則供參考,其一是與其相信數字,不如相信你的體感,當你覺得一個間歇課表已經要你拼到約8-9分力才能完成,這強度就夠了。可若是已到了9以上甚至10,那組操完會完全動彈不得、想吐、完全無力緩和,甚至到影響當晚睡眠或練完2-3天後都在酸痛,那這強度絕對過高了,要保持在你很清楚今天的間歇課表的全部組數練完後,你還有體力再加個1-2組,這才是正確的。記住,我們做間歇訓練的目的,是要提高我們整體體能,而不是要去刷在這短時間的自我成績,我能幾秒內游完、又騎了多高瓦數或跑多快並不是重點,有刺激效果才是。

其二是,這篇研究也告訴你了,不管是HIIT、SIT或RST,都得起碼至少練個3-6週才有效果,甚至HIIT有可能到6-9週間才看到明顯成效,更不可能冠個『挪威』二字,或『奧運冠軍課表』就好像比較有用一樣。

真正讓你變強或VO2MAX提高之法,是『持續性』每週都有練,那怕一週就只練一次,也許就只有30秒10組、或2分鐘5組、或3分鐘3組而已,都好過完全沒練,重點在持之以恆

延伸閱讀:寫給新手看的間歇訓練Q&A


2024年最後一篇文章,還是想提醒大家:持之以恆的重要!大家明年見了。


喜歡這篇文章或想支持這平台嗎?請點選下圖給予實質支持!

想瞭解『請J帥喝咖啡』計劃說明,請點選此處















2 則留言:

  1. J帥,上面的(一)和(二)好像是一樣的鏈接?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