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0日 星期四

2020 PTO Championship評論整理;額外討論,跟車距離20m有差嗎?

圖片來源

本文前半段大多是是複製個人在粉絲頁上的文章,重新整理後貼過來的,因實在寫太多了,還是留存起來,也許明年同賽事之前又能拿出來複習。故看過的話,可直接跳到後半段,討論另一主題:『當跟車距離拉到20m之後,還有沒有跟車的效益呢?』

同時,今年PTO絕對是最大場也是最多高手聚集的賽事,加上總獎金100萬美金,冠軍獨得10萬美金,當然也吸引許多不管是奧運冠軍、IRONMAN冠軍、ITU冠軍等等短與長距離者都來了,在這無聊的一年裡,總算給我找到點樂子了!

比賽影片(完整版)


比賽影片(36分摘要版)



比賽距離:游2km、騎80km、跑18km,共100公里。

比賽地點:Daytona位於美國佛羅里達,比賽地點是個賽車場(去年有部很好看的電影《賽道狂人》有提到過,這片很好看,也推薦給你參考)。

比賽結果(以下主要摘自 12/7粉絲頁貼文)

個人原本預期男子組冠軍會是Vincent Luis,沒辦法,這兩年他在51.5k內的距離根本毫無對手,以這場比賽時間3小時左右(最後冠軍3h05m,Gustav Iden),我認為勝算是最高的。
但是,Vincent被罰時了2分鐘,退出競爭行列(影片6:17:50處,可以看到他被罰完了,Javier Gomez才跑出T2,而且為了戴錶,跑步還卡了一下,挺有趣的鏡頭,以後應該推出彈性錶帶,一套上就好了)。
補充一下,這場比賽規定的『嚴禁跟車距離是20公尺』,一般IRONMAN規定是『12公尺』。但在這賽車道上,單車一圈是4公里,要騎上20圈。
以游泳僅2km,並且單車賽道平到不行來看,時速都是29-30出頭mile在跑(46-50km/h),要拉開距離很難,要超過前面的人更費體力,真的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踩20公尺的罰時紅線。
而且,全平路開80km,幾乎都單一姿勢,也因此肌肉很容易就僵硬掉,於是就又出現犧牲者,單車一直在前段的Alistair Brownlee,跑步時小腿抽筋,又退出競爭行列Jonathan Brownlee表示:大哥沒有輸、大哥沒有輸~嗚嗚~~)。

嗯,這場賽事也有許多新車亮相,知道Alistair騎的是那一台嗎? 圖片來源

Gustav Iden則是騎完車後還排在16名,但其實跟第一名也只差74秒(單車結束時,前9名的差距都在1分內)。那就看誰剛剛單車開過頭,現在就付出代價了,路跑不到一半距離後,Gustav Iden全抓回來,並一路領先到終點,又幫順澤宮拿了個冠軍,並進帳10萬美金。
比較了不起的是Lionel Sanders,從影片來看,游完泳落後4分,幾乎全場沒鏡頭,但單車騎完就追到只差1分了,最後也是以差1分結束.....(教練~我想練游泳~~)
另一位跟LS型態很像的Sebastian Kienle,小腿有傷,騎車時又痛了,DNF!
此外,Rudi VoN Berg 的跑步姿勢很漂亮,有興趣可多觀察。

左為Rudi Von Berg, 身材比例與跑姿都漂亮(右是Sam Long,我也不知他在幹嘛);影片

男子前五名:
Gustav IDEN (NOR) 3:05:06
Matthew HANSON (USA) 3:05:57 (+0:51)
George GOODWIN (UK) 3:06:09 (+1:03)
Lionel SANDERS (CAN) 3:06:19 (+1:10)
Rudi VON BERG (USA) 3:06:41 (+1:35)

女子部份,我原預期是Anne Haug最高機率能奪冠。
But, 這位真的是黑馬了:Paula Findlay
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有點像演員Amy Adams(艾美亞當斯)的Paula,她的黃金年代是在2009-2011年間,ITU好幾度冠軍,但隨後就是渾身傷,還有被『缺鐵血貧血』症狀所困擾,僅管2012年仍代表加拿大參加奧運,但實力已走下坡,好幾度都想退休。

一直到2018-2019年才轉戰戰場到IRONMAN 70.3,也慢慢拿了些名次闖出一點成績來。而她今年也不過31歲而已,雖不知她怎麼治好貧血的,而且很可能用的藥很容易就踩到禁藥的地雷,但她今日真的是最佳女主角,不只老天厚愛,自己也努力。

女子冠軍Paula Findlay,  圖片來源

Paula Findlay在單車第5圈後,就一路領先,偶有Lisa Nodern追過去(話說,我很喜歡Lisa這套黑底配桃紅與黃色三鐵衣配上Scott Plasma的感覺),但可能也開過頭了,一出T2就被Paula海放了,後面甚至只能用走的(影片2:48:33,與2:50:28直接跟裁判聊天了),可惜了。

左為Lisa Norden, 黑、紫、黃的衣服配色,個人挺喜歡

另一個單車原本也是保持在前三的Lucy Hall,可能也是開過頭,跑步跟最近的雨一樣,直直落。就這樣讓Paula Findlay毫無懸念的獨跑完18km,笑納冠軍與進帳10萬美金....。
第二名的Anne Haug游完泳還輸40秒左右,單車輸到差4分,而且又被判罰時2分(影片2:34:43處),本來以為沒救了,在罰時帳看起來還有點不高興,轉轉頭,抓抓跨下(嗯?女生也有這困擾?),接著從第7名開始追,2圈後就追到變第2,包括刷掉去年2019 IRONMAN 70.3世錦賽第二名與2016 IRONMAN 70.3世錦賽冠軍的Holly Lawrence,最後也是第二名結束。

騎Trek的即為Holly Lawrence,我真的很佩服女生穿這種三鐵衣要怎麼騎這麼久的車?

我覺得最可惜的還是Anne Haug被罰時這段,沒加這2分的話,女子組比賽會更好看,但Anne Haug賽後採訪的這段,講得蠻好的。
“I’m going to run as fast as possible now. It would have been easier if I had 21 kilometres left instead of 18, but I’m trying. I’ve nothing to lose.”
Haug kept promise and started to push the run, heading towards the second spot very soon. “I was even more motivated after the penalty. Paula had an amazing race, there was no chance to beat her today. I wanted to win here and everything you can cope for is putting your best performance out during the day and I really did.” (資料來源
前五名:
Paula FINDLAY (CAN) 3:24:55
Anne HAUG (GER) 3:27:32 (+2:36)
Laura PHILIPP (GER) 3:30:00 (+5:05)
Holly Lawrence (UK) 3:31:09 (+6:14)
Amelia WATKINSON (NZ) 3:31:50 (+6:54)

賽後成績評論(以下主要摘自 12/8粉絲頁貼文)

很好奇的來觀察一下選手們的成績,先提提男子組,我抓出總排名前20位的職業選手,同時我各給游、騎、跑,各訂了個優秀選手的標準,這樣來看看誰是最全面或誰最擅長某一項目!


游泳2km:23分內(1:09/100m)是一級選手水準,這一集團大概有12個人,以Vincent Luis與Brownlee兄弟等活躍於ITU的選手。再來就是23-24分的水準。最後,被圈起來的是在Top 20名裡,相較來說,游泳較慢的(Lionel Sanders:不要一直針對我!)
單車80km:不少人都騎進1h40m內(均速48km/h),最快的是Magnus Elbaek Ditlev的1h38m12s(丹麥選手,23歲,前途不可限量)、其次是Sam Long 1h38m23s(美國人,24歲,嗯....一個...頗臭屁的選手,不行~我要客觀,好吧,很有個人特色!)、第三快的就是Lionel Sanders的1h38m30s。
單車相對較慢的,列了兩個,其中之一就是Javier Gomez,他的跑步是全場第3快,但一如過往的罩門,他在單車上並沒有很明顯的優勢,騎1h44m,相較其他人慢了個2-3分,就退出TOP 3之列了。

個人一直很喜歡的Javier Gomez;圖片來源

跑步18km:有5個人跑進1小時內(3:20/km)。第二名的Matthew Hanson是最快的57分21秒(3:11/km),比起最後冠軍的Gustav Iden還快55秒,但就是輸在游泳+騎車差了1分38秒,但他從一路落後,出T2時連前20名都排不到,最後竟大逆轉成第二名,也是一絕了。

Matthew Hanson圖片來源

所以再回來看Gustav Iden,他的游泳並不在第一集團,單車也不突出,但對比其他選手可能強了A項,卻輸了B項目,或是抽筋的抽筋、罰時的罰時、傷退的傷退,就算沒有任一單項是最強的,靠著平均都夠優秀的水準,你是冠軍!

男子冠軍Gustav Iden,  圖片來源

PS. 幾個知名選手,Alistair Brownlee跑步時小腿抽筋退場DNF、弟弟Johnny Brownlee跑步跑了1時07分,就算扣除他也被罰時了2分,跑65分也不該是他應有水準,故退出前20名、Tim Don與Sebastian Kienle有游泳沒騎車成績DNF、Gustav Iden的好朋友小胖Kristian Blummenfelt沒來DNS等等....

女子組成績與評論
一樣抓出總排名前20位的職業選手,不過女子組出賽數較少,DNS就有11人,DNF 4個,DQ 1個,只有40人完賽。一樣同上篇模式,給游、騎、跑各訂了個標準,見附圖!

游泳2km:26分內(1:18/100m)是一級選手水準,共有15人游進26分內,其中還有6個游進25分內(1:15/100m)。
對比男子組共計46人完賽裡頭(8人DNF, 7人DNS),就有16人游不進25分的成績,若以平均水準來講,或許女生在游泳上是與男性相差最小甚至能贏過的一個項目。
(((Lionel Sanders表示:看我幹嘛........)))

Lionel別恨我啊,不是只有我在傷口上灑鹽啊;圖片來源

不過女子游泳上,真的要講慢的就是Heather Jackson,她在長距離上成績一直很好,IRONMAN 70.3世錦賽與KONA都有前三名內過,不過她這次騎與跑也不突出,成績普普收尾。
單車80km:以1h55m內(均速41.7km/h)當個標準,騎最快的不在下圖內,而是Lisa Norden,也就是我昨日提到三鐵衣很漂亮且騎Scott Plasma的女生,她騎1h51m04s,但跑步DNF;第二快的就是冠軍Paula Findlay的1h51m13s;再來是Kimberly Morrison的1h51m24s,但跑步大爆了,也是我在下圖Top20中,跑步成績唯一被我圈起來的人。
Anne Haug騎車則沒想像中得快,騎了1h54m26s,當然也是夠快啦,但跟Paula一差就3分,罰時再2分,再怎麼跑得快也難追了(除非是跑個全馬)。
跑步18km:1時10分(3:53/km)當個起碼標準,Anne Haug是唯一一個跑到65分台的,跑1h05m01s(3:37/km),但問題還是單車略慢與罰時。因為Paula Findlay是女生跑第二快的,1h06m25s(3:41/km),真的輸得也無話可說,只能服氣。
再來總排名第3到第6名,都有至少兩個很優秀的分項水準,但可惜還是有一項不夠優秀的問題,所以掉出Top2或Top3。
那講到單項水準,就不得不提游泳強到破表的Lucy Charles,還有後兩項也強到可與男生匹敵的Daniela Ryf有來的話,會發生什麼事呢?


補充資料:跟車距離20m的影響?

不管男子或女子組,都要選手被判罰時2分,包括Vincent Luis, Jonathan Brownlee, Anne Haug,尤其若將總成績扣掉這2分,而假設其它條件不變的話。那Vincent Luis會跟男子冠軍Gustav Iden差15秒而已;而Anne Haug則只跟女子冠軍差37秒。這麼微小的差異,有沒有可能改變比賽結果呢?

所以我們再延伸討論跟車、跟車距離與跟車效益的問題。

PTO將跟車距離延長至20m,比現行IRONMAN 12m的跟車距離還長,但是IRONMAN的規定裡,如果選手進入12m內的跟車區域,必須在『25秒內』,超越前方對手或退出12m跟車區(Drafting Zone),否則才能被判為跟車並罰時


但在PTO這賽事裡,除了採用跟車距離為20m外,我查不到萬一進入跟車區裡,該在多少秒內超越?

僅管根據官網資訊(下圖),本場採用的是USAT(美國鐵人三項協會)的規定是『15秒內』,可是這是但並無查到該在多少時間內超越?而且USAT訂的跟車距離是3個車身,即6公尺而已。距離短一點的跟車距離,當然可用較短的秒數要求。但若是20m的跟車區,只有15秒,其實難度蠻高的。

我印象中好像有聽到轉播人員提到是40秒內(不確定),但我後來找不到那個播報的片段了,有知道的人還請補充,感激。

總之,這邊一個大重點是:『參加賽前說明會是非常重要之事』因為每一個大會的規矩都會有大同小異之處,例如這邊的規定,不只跟車距離不同、超越秒數也不同、判罰的時間也不同(IRONMAN是罰時5分、PTO則是罰2分),甚至在那邊罰都不一定,故瞭解賽事資訊,也是保障自身權益

資料來源

再來提一下跟車距離的問題,20公尺難道就沒有影響了嗎?

以下圖來說明,資料來源是《Cycling Weekly》,這是風洞實驗裡的數據,並以前方選手以250w來騎的狀態下,後方車手緊黏著的話,由前方所帶出的牽引氣流,可幫助後方車手省下90.3w(39.5%)的驚人數據;若拉到10公尺距離,後方車手都還能省33.5w(13.4%);再延伸到15公尺也還有26.6w (10.6%)的效益;而拉到了20公尺,竟也還有22.4w(8.9%)的跟車效果。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雖然這是風洞實驗結果所呈現的跟車效益,然而這瓦數所節省下來的數據,絕對會比外騎高上許多(外面的風勢、風向、地形、等等許多因素都要額外考慮)。

但也別忘了一個重要的事,跟車是當前方騎士速度越快時,後面能省下的力量越多(參考下圖)。所以,當這群PTO選手都以時速近50km/h在騎時,就算後方選手維持在剛好20m的跟車距離,跟車效果必然還是存在的。

圖片來源

僅管我們大部份的人,不太可能碰上20公尺這麼長跟車距離,但其實如果你會擅用合理但不違反比賽規則的跟車距離,其實也能在無形之中幫自己省下一些體力的。

最後就是,在賽車場裡飆速,似乎真的蠻有趣的?希望有朝一日,也來去參加這場Challenge Daytona賽事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可以請我喝杯咖啡喔!

想瞭解『請J帥喝咖啡』計劃說明,請點選此處

4 則留言:

  1. 跟車的效益很大,而且會讓人誤以為整個集團的人都很猛。

    回覆刪除
  2. 尤其是封閉式賽車場,所以規定才要拉到20公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