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1日 星期五

如何決定游泳的T PACE?

日本宮古島,紀錄於2016年宮古島超鐵

耐力運動的世界裡,決定『訓練區間』是非常重要的事,所有的訓練課表都是從訓練區間衍生出來,僅管各家學派的『訓練區間』有所不同,有人分成4區、也有5區、6區甚至多到10區。但是不管幾區,或你慣用那一類的分類法,個人認為三個最主要的『訓練區間』不外乎三個:有氧區(Aerobic)乳酸閾區(Lactate Threshold)無氧區(Anaaerobic)

乳酸閾的相關概念,個人過去提過,有興趣或不瞭解者,請依關鍵字去檢索。

而有氧與無氧的訓練課表容易理解,乳酸閾的區間訓練就會有較多變化型,甚至過去的一篇文章在談跑步的Tempo與LT的差異(你講的Tempo是那一種Tempo),或是單車也有所謂的SST甜蜜點訓練,當然更別提熟知的FTP測驗,都是圍繞在乳酸閾區的訓練。

所以跑步很容易理解T PACE的概念與配速的範圍,有用功率計的人也能找到自己的LT POWER,就算用心率當基礎來訓練,也能抓到LTHR,可是游泳的 T PACE呢?

今天介紹兩種決定游泳T PACE的方法:CSS法』1000m法』
所有的訓練課表都是根基於此;圖片來源


這邊將用很簡要的說明來談兩種決定方式,後面再談一點個人的觀察。

方式一:臨界泳速(Critical Swim Speed, CSS)

CSS的測驗流程:
1. 充足熱身(包括熱身緩游/伸展/短衝刺數組,依個人習慣)
2. 全力衝刺400m
3. 緩游5-8分鐘獲得充份休息
4. 全力衝刺200m
5. 緩和

CSS的計算方式:
(400m時間 - 200m時間) / 2 = CSS (單位:時間/100m)
例如:400m為8分整,200m為3分50秒,則(8分 - 3分50秒)/ 2 = 2分5秒/100m 就是CSS,也就是你的T PACE。

由CSS來決定配速區間:
算出CSS後,這就是你的游泳T PACE,並可以此進行LT的速度訓練。一般來說,『CSS減3-5秒可作為短間歇的無氧區速度訓練』;或是把『CSS加5-10秒以上作為有氧或輕鬆游的配速』

之所以會有範圍的差異,是因每人速度快慢不一,速度愈快的人,可減的秒數會越少,反之速度較慢的人,CSS的秒數加減範圍可較大;另外就是依你的訓練距離、組數、休息時間而定,例如若是50m間歇,自然會減的秒數比100m還來得大。總之,接下來就是訓練課表的各式各樣變化了。

較為簡便的方式是,您也可進入許多線上試算的網站,例如Myprocoach就有線上計算與給你各建議的訓練區間。

以上,是簡要的CSS介紹與應用,接下來是個人觀點,以及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意思是不想看可跳過............但不要這麼衝動嘛,看一下嘛,最花時間的是這裡耶XD)。

宮古島超鐵游泳前的等候區有個小池可熱身用,蠻特別的經驗,在中間水裡面的就是我了

CSS的由來與定義:
這個測驗主要是400m與200m的衝刺組是關鍵,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1992年的這篇研究《Determination and validity of critical velocity as an index of swimming performance in the competitive swimmer》。

在他們的定義裡面,CSS指的是『可以持續游一段時間並且不會力竭的速度(swimming velocity over a very long period of time without exhaustion)』

對於定義,你可能會覺得聽起來好像怪怪的,假設這例子是全力衝刺400m的均速是2:00/100m,那游2:05/100m的CSS,是能持續一段時間沒錯,但到底能游多久呢?

CSS訓練的適用情境:
一般來講,我看到許多教練是以能持續游1500m的情況,也是長距離泳者或是鐵人選手較普遍會運用CSS的。但若是主攻短距離的游泳選手裡,就不見得適用了。

(好比你不會去問Usian Bolt,YO MAN, what's your T pace?)

但這邊,個人衍伸出兩個想法。

第一點,以200m與400m的衝刺來講,若是擅長短距離爆發力的游泳選手,所測得的CSS成績較快;但反之若是耐力較優秀的人,他的衝刺能力不佳,故CSS也不會比前一位好,可是他也許CSS能持續游較長的時間。所以也許到了1500m後,兩人時間會相當接近?

故我也找出了能符合我概念的圖示來說明,下圖X軸是游泳距離、Y軸是速度、藍線是中距離游泳選手(200m-400m)、紅線是長距離游泳選手,在100m與200m裡,中距離游泳選手理應會游得比長距離選手好,但過了400m可能兩者的均速就不會差異太大。這也是為何CSS是較受到長距離游泳選手採用的訓練方式之一,短距離選手就不需太計較CSS的訓練了。

而中長距離的鐵人三項選手,則更可能是落在紅線以下,畢竟在正常的訓練中,短距離爆發力並非是三鐵選手訓練重點,反而更在意的是在線的中右端,能夠有一條衰退幅度甚低的平行線。
圖片來源
第二點想法是,業餘選手實力高低差異過大,有的人20分多一點可游完1500m,也有人也許需要40甚至50分鐘才游完1500m,而後者往往他的乳酸耐受能力與代謝能力一定也沒前者好,要他以LT的強度撐到40-50分鐘,基本上不太可能。

同時,我回過頭去看1992年原本提出CSS的研究,該研究也有測游泳受測者的血乳酸值,畢竟這名詞的關鍵字是『Critical』,中文有關鍵的、臨界的、緊急的之意。故白話來講,這就是個再快就會爆掉的紅線區,故以血乳酸濃度來看,應當是接近於無氧乳酸閾值的點(LT2點,不懂或忘記的人請查個人過去乳酸閾介紹的文章)。

故該研究讓受測者以CSS速度游到4分鐘時,測他們的血乳酸濃度,就已達到平均4.23mmol/L(共9名受測者,血乳酸值介於3.4-5.1mmol/L之間),這個超過4的值,就是一般認為過無氧乳酸閾的點。

那麼,回過頭來講,要叫一個人撐40-50分鐘高血乳酸濃度的強度?除非他受了多大刺激吧,不然不太可能的(就算游完也是降了強度,不會到這麼高的血乳酸濃度,畢竟人對於要全力衝刺20分與40分的認知,絕對是有所不同的,後者一定會有本能上的體力保留)。

故我找到後續較為合理去驗證CSS可持續時間的研究,例如這兩篇《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Critical Speed, Critical Stroke Rate, and Anaerobic Capacity in Relation to Front Crawl Swimming Performances》與《Critical Swimming Speed Obtained by the 200-400 Meters Model in Young Swimmers》。

第一篇研究以受測者全力游30分鐘,並計算其均速後,與CSS作比較,發現差異其實不大,CSS快了約3.2%;第二篇研究則是以CSS去比較菁英選手全力游1500m的成績,也是CSS高估了約3.5%,不過這些選手的1500m平均游完時間是20分30秒,但這研究有個但書,這些選手都是短距離衝刺型的,所以可以說不意外的他們的200m與400m表現會較好,因此拉高了CSS值,才會造成此結果。

總結來講,CSS是可以持續一段時間不力竭的游泳配速,而這時間應當是至少可達20分以上,甚至可接近30分。故才會有CSS可用來預測1500m的說法(前提是你的1500m或落於20-30分之間)。但如果你的1500m要超過30分以上,那CSS絕對是高估值了。

宮古島超鐵賽前接受當地學校『下地中學』的招待,這個海報畫得真美

方式二:1000m測試法

1000m的測驗流程:
1. 充足熱身(包括熱身緩游/伸展/短衝刺數組,依個人習慣)
2. 全力衝刺1000m
3. 緩和

這個方式就簡單得多了,取1000m的均速就是你的T PACE。接下來程序同CSS,以此T PACE減3-5秒作為間歇組訓練;以T PACE加5-10秒甚至更多,做為有氧訓練,當然也別忘了T PACE本身的游泳訓練,例如300m*4,或是400m*3等等不同變化。

此測試法最大的優點是簡單方便,也排除了短距離爆發力的表現好,長距離產生較大落差的問題。

但同樣不是沒有缺點,對於也許15分鐘就游完1000m的人來說,該T PACE可能就無法持續到30分鐘這麼長時間;反之,若需要30-40分才能游完1000m者,這恐怕也不是一個血乳酸會達4mmol濃度的負荷量。

故對於游得快的人而言,我會採測1500m的距離,取平均配速作為T PACE;或是對於游較慢的人以全力游20分鐘的距離,或是游800m的平均速度當作T PACE。這樣對於游得快的人,抓到的值會更準確,對於較慢的人來說,壓力也會較小。

人是活的,訓練也不是死的,彈性運用,適才適性適所,這是訓練複雜卻也有趣之處!


飛機上俯瞰宮古島海域,不知還有沒機會再相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可以請我喝杯咖啡喔!
想瞭解『請J帥喝咖啡』計劃說明,請點選此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