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篇文章是今年2025年9月14日,即將於法國尼斯舉辦的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賽道分析,大多是來自於好幾個網站與Youtubers的資訊,我自己要看,我帶的人也要看,或者未來您有可能去參加IRONMAN France(95%以上是一樣的賽道)的朋友,也許將來某天您意外在網路上也會找到這篇分析文章,又覺得這篇對您有幫助,那我就很開心了。
當然也許對絕大多數人都沒有用處,不過若您想與我一起看看這賽道,歡迎共享。
三個冷知識分享:
1. NICE是歐洲最古老的鐵人三項賽事舉辦地點,從1982年起就有鐵人三項賽,最早的距離是游1.5km、騎100km、跑42km,後來距離不斷更動,一直到2005年,IRONMAN來到此地接手原有賽事,成了226km距離至今。
2. 但是IRONMAN France(NICE)的總距離並非226km,而是單車僅有170km的總距離216km。而近三年來在此舉辦的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才刻意將單車拉滿180km,湊足226km,那10km差別在下方兩張圖呈現。
![]() |
正規的IRONMAN France比賽路線,紅線是IRONMAN,藍線是IRONMAN 70.3賽道 |
![]() |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多一段來回各5km的總10km段(左上方,大多平路) |
3. 此地的跑步路線,是全世界226km距離賽事中,跑步爬升高度最少的比賽,跑完一個馬拉松僅有9m爬升(也有一說是23m也有30餘米紀錄),看似是個絕佳刷跑步紀錄的賽道,但前提是你有著騎車爬坡如履平地的能力,以及完全不怕熱,因為這跑步賽道幾乎無樹蔭。
單車賽道分析資訊
由於游泳與跑步實在很簡單,沒啥好談的,故直接談複雜的單車賽道,提供幾個好用的網站及Youtube影片資訊。
1. Strava
不多說,可靈活運用與分析相當多資料。雖然我並沒加入會員,光看也夠了,有興趣可點取連結前往。
這網站有相當多IRONMAN賽道的資訊與周邊相關情報,只是需加入會員,我並未加入,只截取高度圖來看,也是夠用。
3. Ride with GPS 我是從此網站下載GPX檔,準備到當地使用,這網站優點是可以去細切各路段的坡度。但較為奇怪的是總爬升達3365m,但其他地方所取得的資料頂多2400-2500m之間而已,蠻怪的。
4. 法國的職業選手Leon Chevalier(里昂哥,過去提過他多次),他這影片講得蠻清楚的,口條不錯,影片建議可看看,有字幕。
5. 英國職業選手Fenella Langridge,口條沒有Leon好,但我喜歡她對賽道分段的方式,也是我取用並修改資訊的來源。下方我也會用她的分段當基準,提供您進一步資訊,影片也可看看。
6. Patrick Delorenzi是分齡組選手,前年2023在此是10時41分完賽,騎車5時45分(根據Strava上資料,加權平均功率為214w),他一段一段騎與分享心得,非常實用。
7. 是專門找一些各地IRONMAN賽事完賽者,與他們聊聊賽道的特色、分析與注意事項(忽然覺得,如果中文有這種頻道,我應該可以很常去上吧),不過片長蠻長的,閒聊內容居多,這可最後還有時間再看。
8. GTN頻道,簡單的資訊。
單車賽道分析資訊:我的角度
這是文章開頭的圖,請特別留意,上圖是個170km的版本(IRONMAN France賽道),但在距離上,我已自己加過了,故例如到110km處,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版本就是110km沒問題,但若是IRONMAN France版本(單車距離170km),這裡是100km,此點特別留意。再來就是我處理過的賽道資訊,提供您參考:
![]() |
![]() |
若您是去參加IRONMAN France(單車僅170km),請在Section 6之後,都把距離減10km,也就是Section 6就是100-112km的連續下坡,並注意109km前後1km的髮夾彎,以此類推 |
個人的幾個應對想法:
1. 賽前租車,把賽道繞一圈,特別是後半段的下坡,相當多急彎的路線,技術層面高,一定要看過。
2. 前段爬坡練不練倒是其次,或只練第一段就夠,40-59km的坡大致緩而穩定,不是太需要擔心的路段,畢竟如果你連騎這一段都很吃力了,那這場比賽完全不建議你考慮。倒是比較難的段會在後段特別是134km後的連30km下坡,路不寬,旁邊還有懸崖,加上此時也近中午了,體力流失又注意力下降,是個風險上升的路段,如果賽前有至少一半的試騎經驗,在比賽當天有所幫助。
3. 一定要利用特殊需求袋,減少身上帶多餘的補給,畢竟到此以前,已爬了1300m以上了,帶越多,負擔越大。
4. 將體力切成三段,爬上最高點(40km處),要有只用完1/3體力的準備;接著是40-110km的丘陵是第2段,再用1/3體力;最後留1/3體力與100%專注力應付下坡(然後騎完後還要有額外的至少30-40%體力能跑馬拉松😂😂😂)。
5. 預估完騎時間,根據我比較了相當多選手的資料之後,我認為大略會是你在『其他IRONMAN賽事中的騎乘時間乘上10%-20%』,例如別場180km是5時30分騎完,那這場你若能騎到6時3分內就算非常傑出了,最差情況(20%)就是可能會到6時36分。至於是10%還是20%?取決與你自己(爬坡能力、體重、過彎與下坡技巧),以及老天幫不幫忙,包括天氣氣溫多高?有沒有風?特別是這季節,若有風的話,『應該』都是從海上吹過來,那就變成最後下坡與最後平路16km都是逆風,有此概念,會方便你決定是否多做補給的準備。
6. 至於要騎公路車還是三鐵車?上方影片絕大多數都是建議三鐵車,不分職業或業餘,但我更同意下方GTN頻道這影片所講的:『騎你最愛的、最舒服的、最常騎的、讓你不管在上坡、下坡、丘陵的路面都騎得充滿自信的車,那就是你的正確選擇』。
以上,提供給各位或將來有想去NICE的朋友們參考,若還有資訊需補上,我會再回來補充。
喜歡這篇文章或想支持這平台嗎?請點選下圖給予實質支持!
![]() |
想瞭解『請J帥喝咖啡』計劃說明,請點選此處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