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不符系列:七星潭 |
這文章標題有一種台灣新聞很愛用的騙點閱率的寫法😂😂😂,但我真的不是啦!
因為這次要分享的研究,標題就是這麼下的:『When It HIITs, You Feel No Pain(讓你無痛不累吃下高強度間歇課表)』!
但既然我都被騙得看完了,就順便來分享給你一些我的看法吧!
完整的研究標題是這樣:『When It HIITs, You Feel No Pain: Psychological and Psycho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Respite-Active Music in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且是今年才發表在《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的論文,算是個還蠻不錯的期刊。
七星潭日出 |
研究設計:
這篇研究共24人參與,12男12女,平均22.5歲,他們將分別在3種音樂情境下,進行各8組自行車全力衝刺的間歇,每1組間歇進行60秒,接著休息90秒。當然,這三次的間歇訓練都有間隔至少48小時,並且測驗前有先抓出他們的最大瓦數,以及測驗前有充份熱身。
關鍵點在於這3種音樂情境,分別是第1種『不聽音樂』、第2種『中節奏(Medium-tempo(120-125bpm)』、第3種『快節奏(Fast-tempo(135-140bpm)』。並分別觀察受測者在不同音樂情境下的生理數據,包括主觀的疲勞度、注意力、感覺與客觀的心率反應和騎完後的享受程度(Enjoyment)。
最妙的是,你以為是在這60秒間歇時放音樂嗎?
NO,執行間歇時不放音樂,而是在90秒緩和時放音樂(看到這更覺有趣,更想知道結果了)。
但是,音癡如我的第一反應是,怎樣是中節奏?怎樣又算快節奏Tempo?於是我看了他們所提供的歌單如下表。受測者在執行課表時,每一組的90秒組休時,就會聽到所對應的音樂(下表最右欄位,1-8依序是歌的播放順序),等進60秒衝刺時,音樂會再關掉。
來兩個範例,這一首是中節奏的『Body』(個人覺得這首歌很好聽)
這一首是快節奏的『Havana Remix』
當然別忘了還有一組是不放音樂的,你只能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研究結果:
原本我會猜測是『快節奏』的音樂,會讓身體亢奮,應該會恢復較快?或是都『不放音樂』,讓身體快速平靜下來吧?但結果卻讓我意外,竟是『中節奏』的效果較好。摘要幾個重要發現如下,而由於本研究的數據量其實相當多,有興趣的再自行進去看,我僅節錄個人覺得該研究重點與值得議論之處:
1. 受試者在間歇組休時,聽中節奏的音樂,會感到較低的主觀疲勞度(RPE)。以下圖來說明,下圖上方是在間歇60秒衝刺時的主觀疲勞(這時不放歌),下方則是休息90秒時的狀態(這時要聽音樂),結果都以中節奏音樂的主觀疲勞較低(都是下圖中,不管上圖還是下圖,皆為最下方的線條)。此外,不管聽何種音樂,線條(即主觀感知疲勞量表)都是一路往上的,這點很正常,因為間歇課表本就是越到後面,疲勞度越高。但是受測者在組休時聽了中節奏音樂,到了第5組、第6組間歇之後,體感疲勞就與另兩組音樂的差距拉大開來了。這結果用白話來說就是:『操的時候不覺得累,休的時候又能快速恢復準備PLAY,只要你聽了Medium Tempo的音樂』。
2. 但是不管是聽那一種節奏音樂或不聽音樂,不影響騎乘時的『專注力(Attention)』,也不影響訓練與組休時的『平均心率』。這邊關於心率部份,有個有趣的討論,心率是一個生理反應的指標,可代表訓練強度(間歇60秒時),也代表組休90秒時的恢復速度(恢復越好,心率降得速度越快)。但既然在聽三種音樂節奏下的心率反應都沒差,可是騎乘者的主觀RPE卻有明顯差異,所以是否間接說明了:『音樂型態會左右大腦對於疲勞的認知』。舉個例子來說,同樣在180bpm心率下,聽中節奏的音樂會讓人覺得似乎比較不痛苦,或是好像只有170bpm的痛苦程度,這是本研究最重要的假設與發現。
3. 最後一個個人覺得很有趣的發現是,在訓練完後,也會問受測者評估他們的『享受程度(Enjoyment)』,這是採用一個特別的問卷量表,而結果上也是在測驗過程中聽『中節奏』音樂,會比聽『快節奏』與『不聽音樂』還更覺得這訓練過程更美好。若再兩兩比對『快節奏』與『不聽音樂』的統計分析,也是『快節奏』比『不聽音樂』的享受程度較高。白話又來了:『中節奏音樂,會讓人騎完車後更有滿足與享受感,並有想喊安可的期待』。
實際訓練上的運用?
說實話,這真是一篇娛樂性質大於實質訓練意義的研究😂,這麼形容並非是說這研究不好,而是確實箇中的確有些有趣的解讀,同我常與人說的一件事:『訓練的其中一個目的是:欺騙大腦』。
例如無論是練長距離或短衝刺,只練個幾次就想要改變生理結構是不太可能的,但自信心會增加不少,特別是在比賽之前。因為知道自己是可以完成比賽距離的70%或80%,或是能用更快的速度與瓦數撐過那些痛苦時光,那些痛苦就會被大腦記憶住,當在比賽中面臨撞牆時,告訴自己,當初那些多難的課表訓練都撐過了,今天只要再多一點點就可以了。
至於為何要說這篇研究的運用上有點困難?那是因為,我們平時不管在跑步或練車(更別提游泳要聽音樂更是有點麻煩),不太可能像這研究設計這樣,訓練時不聽音樂,但組休或緩和時聽音樂吧?大概就是同一類型音樂放到底。
我仔細回想個人經驗,確實在三種節奏音樂可選擇的情況下,『中節奏』是比較耐聽的。『快節奏』在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當下,會有腦部刺激效果,讓人High起來沒有錯,但時間一長,其實會讓人聽得很煩躁,會很不想再練下去;另一方面,在訓練台或跑步機上『不聽音樂』,短時間訓練合適,但時間一長其實又格外單調,故到此就可理解,為何訓練完會有最低『享受程度』的感覺。所以不管怎麼樣,訓練當下透過些小工具的運用,甚至你是看影片或線上團練等方式,都是透過注意力轉移,讓大腦少去想痛苦或無趣等關鍵字,讓時間好似有加速流動的效果。
但另個角度來說,如果不想練,其實聽什麼音樂都練不下去。這不見得是身體有些什麼疲勞,可能是缺乏動機、訓練厭倦、失去目標、甚至怪給天氣等等都有可能。所以,在某些時候,運動心理學的重要性可能比運動生理學還來得重要。這篇研究指出了其中一個小小的情境因素,就足以改變騎乘者的感受,從這角度來說,就算是娛樂性質的研究,也有深埋其中的人類心理探究。
最後分享一個個人經驗,若我在踩訓練台碰到撞牆了或不想騎了,偏偏又好死不死跟老婆因某些小事起了點爭執,往往整個人就會瞬間醒過來,那面牆就塌了,腦也High了,腳又有力可以繼續騎下去了,真的履試不爽。
訓練,就是在欺騙大腦,希望你也能找到可以欺騙大腦的工具!
#忽然發現這是我在這網站所寫的第100篇文章了,給自己拍拍手👏👏👏
找到一個美麗的地方訓練,心情往往也會較好,這也是跟聽音樂欺騙大腦轉移痛苦注意同理,但這時不能跟老婆吵架,不然沒有照片事小,可能連鑰匙、手機、錢包都會被丟入海裡....... |
我聽一樣的曲目,開音響或用耳機踩得比較定心一點,聽電視喇叭會心浮氣躁。
回覆刪除一樣的曲目,會一直跳針~跳針~跳針~~~ 叫我姐姐XD
刪除一開始跑步還有聽音樂(拿手機),幾年後買了手錶(沒音樂功能),就漸漸習慣不聽音樂了.J帥你騎車或跑步有聽音樂的習慣嗎?另外,聽說現在游泳好像也可以聽音樂了.
回覆刪除我騎車(訓練台)一定要有聲音,但跑步不管怎樣,我的上限能接受就是一小時,多了就跑不下去,但騎車5-6H都沒問題。
刪除很久以前有游泳MP3,現在應該也還有,但不便宜就是了
我則是喜歡DJ KEN LIN的混音...聽著聽著就會有驚喜,跑步或踩台都很適合
回覆刪除我找來聽了,還不錯耶,謝謝推薦
刪除此操非彼操也..
回覆刪除我也和小鈞拔拔一样没有听音乐的习惯..或许也要学下欺骗大脑了 XD
試試看放些娛樂性的聲音效果,也許也能讓心情放鬆一下,覺得訓練過很快啊
刪除我都是開著Netflix看影片,不過太硬的課表,它在演什麼就會像過往雲煙一樣~~
回覆刪除這樣就對了,只有輕鬆的課表才能把專注力給分心出去的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