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0日 星期五

跑鞋開箱:Scott Speed Carbon RC評測


Scott Speed Carbon RC 開箱

沒想到我騎Scott的單車這麼多年,還從不曾幫單車寫過開箱文(回憶文倒有一篇...),沒想到第一次當品牌寫手,竟會是寫一雙跑鞋!

沒錯,這次來聊聊跑鞋、碳纖跑鞋、Scott所開發出的第一雙碳纖維跑鞋!


碳纖維跑鞋所引發的連鎖效應

要說近幾年來,跑鞋市場有什麼突破性的大躍進,2017年由Nike所發起的Sub 2計劃,連帶的帶出將『碳纖維板』置入於跑鞋內部,絕對是一個引發至少三波革命性轉變的契機,第一波無庸置疑的讓各大跑鞋品牌紛紛推出碳纖維板跑鞋,幾乎已找不太到有那一個大廠還沒推出碳板鞋了,個人所擁有的碳鞋包括此雙Scott在內,也已經擁有到第五雙了,並且只要有新的碳鞋上市,我也很習慣的會去鞋店試穿,還曾有一回在某家鞋店試穿到店員都有點不滿的說了一句:『你可不可以決定好要買那雙鞋再來試穿啊?』,其實我也才試了4雙而已啊,而且碳板鞋單價這麼高,當然要多加考量再三啊,這樣作生意不行呀。

是的,這也帶出了第二波突破性的發展:『價錢的突破』,碳鞋的單價瞬間漲了不少,幾乎可買非碳板的路跑鞋2-2.5雙的價位了,並且也引發了許多行銷上的話題,不管是各種限購方式,包括限定成績與限定日期、或特定店才能購入等等,碳鞋的身價與市場瞬間水漲船高了幾個等級。

而回到跑鞋設計本身,2009年由Christopher McDougall所撰寫的《Born to Run(中譯:天生就會跑》,所引發出來的其中一個風潮是『赤足或薄底鞋的興起』,當時各家鞋廠所崇尚的風格是簡約、輕薄、低鞋跟差(Drop, 即跑鞋前側至後跟的高低差),當時所追求的極輕量的馬拉松鞋款,甚至可以做到鞋重150g以下與5mm以內的鞋跟差,例如Asics Sortiemagic就能做到僅1mm與140餘克左右的競速馬拉松鞋款。但在碳鞋上市後,逆轉了這個近十年的局面,轉而由厚底鞋、高鞋跟差(8-12mm甚至更高),輕量化也不再是唯一追求,反而許多達到220g以上,甚至超過250g以上的鞋款。

碳纖維板的出現、價格的翻倍上揚與增厚增重與增加鞋跟差的三大革性,無疑是徹底的改變了近3年來馬拉松鞋市場的分布。



你不知道的小秘密

在談這雙Scott跑鞋以前,先分享給你兩個你可能不知道的小故事。第一,其實早在1989年,就有廠商嘗試把碳纖維技術植入跑鞋裡,那家廠商叫Brooks,他們是從『撐竿跳』運動得到的靈感(見下圖;資料來源),希望藉由跑者施力於地面的動力,能藉由碳纖維板的吸收並進而轉化推進的動力。接著1990-2000年代,陸續又有FILA(對,就是那個現在以老爹鞋紅起來的FILA)與Adidas皆嘗試開發,但都無寂而終。這幾家不管是技術上無法突破,還是無法被市場接受,等一切集大成總算開發出來已是2017年的NIKE了。是故,當現在碳板鞋日漸普及後,我們還是得感謝過去20餘年間辛苦開發絞盡腦汁的工程師們。

圖片來源

另一個小秘密是當Scott Speed Carbon RC此款跑鞋一曝光,許多人紛紛好奇,怎麼Scott也做跑鞋?不是單車品牌嗎?

其實Scott最早也不是做單車的,開發單車與周邊產品不過就是近30年來的事情,這公司1958年成立時,是以滑雪用品為主,以滑雪杖與滑雪用風鏡而聞名。一直到1989年時(嗯?又是1989年?那年這麼熱鬧?),才開始進入單車用品市場。至於跑鞋,Scott也在越野跑市場耕耘多年,是故在越野風氣較為盛行的歐美環境,早已是主流品牌之一。故挾著過去幾年的經驗與優勢,今年總算切入路跑市場。

Scott Speed Carbon RC特性與個人試跑心得

目前為止,試穿試跑了5次,1個長跑、1個法特雷克變速跑與3個輕鬆跑,幾個關鍵字描述心得:『寬楦者福音』、『厚而硬實』、『落地穩定』、『中足落地』、『抓地止滑』

『寬楦者福音』

這雙並沒有特別說明是給寬楦者穿的,而個人腳型屬寬楦且足弓處還有些塌,偏有些扁平足,故一般都只能穿2E或4E寬楦鞋款,還有足弓過窄的歐美鞋款幾乎都是穿幾次就痛幾次。但這雙Scott穿起來並沒有特別狹窄不舒服的現象,故個人認為若以日系Asics或Mizuno的鞋款來看,這款應是偏向於2E,對於大腳ㄚ者是個福音。

『厚而硬實』

這雙Scott鞋款初穿起來的感覺,並不像他廠牌碳纖維鞋款那麼Q軟,僅管也是偏向厚底鞋,但反而感到的是中足處有紮實感。這個狀況在我跑步時也一直在思考,為何這雙鞋沒有Q彈的感覺?直到看到身旁一台公路車經過就突然想通了😆,『碳纖維』本質就不可能是Q軟的啊,不然碳纖公路車不就軟綿綿無法正確傳遞力量了嗎?真正Q彈的應該是泡綿大底或中底的設計。

再者,當初鞋廠之所以會有將碳纖維技術植入跑鞋的主要想法之一,就是要避免跑者在落地的剎那,因衝擊力道導致鞋底泡棉變形,進而無法完整支撐住跑者,尤其是每個人落地的方式都不同,過度內旋或外旋的跑者,只會隨著越跑越讓鞋子變形,增加受傷的風險。而嵌入碳纖維板後,其紮實厚硬的特性,可以將跑者衝擊力道平均分散掉,將局部衝擊轉為全面緩衝性。

故這一雙鞋款,無論實穿或跑起來,是能夠直接的感受到鞋底那一片硬實的碳纖維板,但泡綿大底的設計也非採用過度Q軟的材質,軟硬適中。

圖片來源

『落地穩定』

續上一點,也受到那一片碳板設計的關係,在跑步落地時的每一步,都能感覺到有一個支撐的力量讓落地點一致,不易變形。有一天的跑步裡,我刻意挑了個路面崎嶇的路面,去試驗在不同路面上,此款鞋的穩定度結果也還不錯,特別是對於厚底鞋來說,若穩定度不足,就容易發生跑步翻船扭到的問題。我想,或許是承繼了Scott過往在越野跑鞋的開發設計能力,這個適應多路面的穩定性是其優點,故雖然是一雙Scott路跑鞋款,但我倒覺得拿來跑越野可能會更佳適合。

『中足落地』

為何說我會考慮拿來跑越野呢?原因就在於,我穿此鞋在跑的時候是完全沒作功課的情況下,但前兩次跑起來都有點抓不到跑法與落地方式的感覺。後來才開始作功課上網爬文,發現此鞋的鞋跟差(Drop, 即跑鞋前側至後跟的高低差)』僅有5mm(見下圖),這倒讓我蠻意外的,因目前坊間大多數知名碳鞋款,鞋跟差都偏大,少則8mm,高則10-12mm。

官方數據,Drop與重量兩個數據通常是我會優先看的重點;圖片來源

在此,幫不懂的朋友快速補充一下鞋跟差與跑姿會有的差別,以下圖來說,最左方是0mm的鞋款,傾向前足落地者跑起來會較為自在;中間是6mm,或是4-6mm的鞋款,大多對於中足落地者會有較好的適應性;而前足與後跟差異越大,甚至達12mm的鞋款,則對於後足落地者,不只適應較好,也對足跟落地的衝擊有較佳的保護力,能避免產生所謂的『Over-Stride(過度跨步)』造成的可能傷害。

僅管在早期的一些看法裡會認為,鞋跟差越小,越是競速款的鞋子,反之鞋跟差越大,越是建議給新手使用。不過,個人認為此點看法在近年來已站不住腳了,因不管是前足或後腳落地的跑者,或是低鞋跟差與高鞋跟差的鞋款,都能找到速度相當好的代表跑者。真正的重點應當是在於不同跑法的跑者,應該穿適合你的鞋款,而不會有單一標準的。而個人習慣上,也都會有低鞋跟與高鞋跟差的跑鞋,就看我當日想練速度或慢跑而定,也趁機刺激不同跑法所能鍛練而出的不同肌群。

圖片來源

另補充一張圖,由左至右分別是12mm, 9mm, 6mm, 3mm, 0mm鞋跟差,所對應出來的跑步姿勢與落地方式;圖片來源

回到Scott此鞋,『鞋跟差』是5mm,故對於中足落地跑者或中偏前足落地跑法會有較好的適應性,加上堅硬高支撐度的碳纖底板,能夠幫忙分攤掉一些落地衝擊性。個人想法則認為,前中足落地跑者,往往會傾向於使用較高比率的肌腱與小腿肌群,若有個碳板幫忙分攤緩解掉一些足部疲勞,或許能延長維持跑速的時間與距離。

『抓地止滑』

最後來看鞋底設計,過往個人發現,市面上普遍的碳鞋鞋底大多採用平面設計,少有顆粒、勾爪或相關高抓地力的設計,個人也是偏好高抓地力的鞋款,有種跑起來很有速度感的感覺,在雨天地面濕滑或跑山跑坡時會有更好的抓地力。

而Scott Carbon這雙鞋,雖也是走目前主流設計,但其實鞋底又分成兩部份,白色是泡綿,摸起來偏滑,但黃色底則有磨擦力大幅提高的感覺,用手指撫摸在上面,很明顯的感覺到高磨擦與制動力,反饋到一般路面上的跑感,抓地力的表現上還不錯。僅管目前還沒碰過雨天跑步的日子,但也許有機會拿來跑看看濕滑路面,或甚至拿去跑跑越野,也許更能試探出它的止滑與抓地能力。

另外,鞋面的設計倒也還不錯,從下圖的角度來看鞋面設計,相當的薄與透,無論是排汗或透風效果的表現都勝過一般跑鞋。

結語

以首次開發的碳纖維跑鞋,並且以此進軍路跑鞋市場的產品來說,初試啼聲確實仍有其優點與市場性,挾著其在越野跑的多年開發經驗,運用到此鞋款的穩定性、高支撐性與抓地反應度上的表現都還不錯,加上碳纖維鞋板植入跑鞋後,可增加落地的穩定與反饋性。

但個人認為稍嫌可惜的是鞋跟差僅5mm略小了一點,對於這幾年若已穿慣高鞋跟差的跑友們而言,或是從他廠牌碳纖維跑鞋跳來穿Scott Carbon這雙,就可能在剛起跑時會有抓不到跑法的陌生感,像這期Scott共推出的三款路跑鞋裡面,另兩雙非碳纖維底板的跑鞋,Pursuit與Cruise分別有達8mm與11mm的鞋跟差,可能就較容易入門。

圖片來源

總之,我認為此跑鞋的定位上,對於想尋求一雙較寬楦板的碳板鞋、或是習慣中足落地跑法者、或是除了跑平路也愛跑跑越野林道的跑者而言,這是雙表現不俗的跑鞋,當然,更是喜好Scott品牌的推薦入手品。有機會的話,推薦您去試穿看看。


本文是業配文,不用再特別贊助我了,除非你咖啡喝不完再招待我吧,感謝

想瞭解『請J帥喝咖啡』計劃說明,請點選此處


3 則留言:

  1. 葉佩雯沒提供購買傳送門,廠商會同意過關嗎? XD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雙鞋,其實沒人叫我寫啊,哈~我自己想寫的,而且就我所知,好像也不易買到

      刪除
  2. 這鞋看起來很不錯。更好看的是照片中跑者的小腿!羨慕 線條美極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