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NICE 圖片來源 |
今年的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創下了相當多的紀錄,包括有別於過往40餘年的歷史都是在夏威夷舉辦(2021年的賽事是因疫情影響,不得不被迫改至美國本土的Utah St. George舉辦),今年將是首次移師至美國之外,來到了法國的尼斯(NICE),進行男子組的年度決賽,比賽日期將在9月10日展開。
而女子組則繼續留在夏威夷KONA,比賽日期同樣延續過往,都在10月份的第二週末舉辦,今年是在10月14日。
而本篇我們將先聚焦在尼斯(NICE)這場男子組決賽,分享我的觀點。而這次的寫法將有別於過往,我不一一列述亮點人選來寫個流水帳。而是改以我認為今年值得注意的看點,以及在該觀點之下,值得留意的熱門選手或您一定要認識的職業選手們。
圖片來源 |
選手名單
今年總計55位職業選手資格,美國、澳洲、法國都各有6位選手參賽為最多,比較特別的是在IRONMAN官網裡,Cameron Wurf出賽的國籍是安道爾(Andorra)而非過去常用的澳洲,否則澳洲應是最多職業選手參賽的國家;其次是德國與丹麥各5個選手為其次(補充資訊:丹麥人口僅有585萬人,卻能出這麼多職業三鐵選手);紐西蘭、挪威、奧地利、巴西都各有3名選手;最意外的是三鐵強國的英國,竟然只剩下一名Joe Skipper代表,蠻讓人意外的;而看到最後也會發現一名代表台灣的張團畯,真是久違了。
在55位選手中,Jan Frodeno, Brent McMahon與Michael Weiss都是42歲的年紀,為本屆最資深選手;法國兩位代表選手:Clement Mignon與阿滴Sam Laidlow,與荷蘭的Niek Heldoorn都是24歲,為本屆最鮮肉;整體平均年齡為31.8歲(扣除查無年紀資料者)。
參加最多屆的選手是Michael Weiss的11次(完賽9次),其次是Bart Aernouts的9次(完賽7次),要多年來保持身手不斷取得資格,本身就是個不容易之事,僅管Michael Weiss曾有過禁藥的黑歷史,但不得不承認這兩人多年來都始終保持一定程度以上的身手,不斷取得資格又不斷在KONA完賽,其多年來所付出的努力仍值得肯定。
本屆也有17位選手是首次登上世錦賽舞台,尋求他們在NICE璀燦發光的機會。
資料來源為IRONMAN官網與Trirating,以及自行整理 |
觀戰焦點一:全新的賽道(游泳)
今年最特別之處莫過於比賽賽道完全不同了,我分別從游泳、騎車與跑步來談幾個可能的改變。
首先是游泳,先請各位瞭解一規則,若水溫在24.5度以上,所有選手(包括職業與分齡)禁穿防寒衣,僅能穿Speedsuit;若水溫在21.9度-24.5度之間,職業選手禁穿防寒衣,僅能穿Speedsuit,而分齡組選手可著防寒衣;若水溫在21.9度以下,所有選手皆可穿防寒衣。
之所以談這點,就是KONA與NICE雖然都是游海,然而KONA的水溫通常較高一些(鐵定高於24.5度),故多年來都是禁穿防寒衣,僅能穿著Speedsuit,包括職業選手與分齡組選手都是如此;然而NICE的海水溫度稍低一點,根據法國的天氣預測資料來說,9月份的海水溫度應該是介於21-24度之間,若再以今年6月份IRONMAN NICE來說,當時是職業選手可著Speedsuit,而分齡選手著防寒衣。
故NICE今年的狀況,個人認為8成會在22-24度的水溫之間(沒辦法,全球一直暖化啊),故穿防寒衣機率應該不高,因此游泳時間很可能還是會與KONA相近,第一波集團應該會在48分左右上岸;倘若突然天氣有變,可著防寒衣的話,應當會在45-46分間看到第一集團上岸。
此外,以往KONA是一趟來回,一游出去就是將近1900m的距離才折返,對於開放水域有恐懼者,第一次游離岸這麼遠是個不小的心理負擔,但職業選手不會有此問題。NICE則是一個W型不上岸的兩趟(下圖),這種賽道可預期的就是每一個折返點都必然會有一波肉搏廝殺,不過職業組本來就殺很兇沒差,倒是分齡選手得在每個轉折點時稍遠離浮球一些以策安全。
游泳路線;圖片來源 |
還有NICE的下水點並非是沙岸,而是碎石岸,腳底板可能會稍痛一些;圖片來源 |
觀戰焦點二:全新的賽道(單車)
單車路段是有別於KONA賽道的最大不同點,也是最大的挑戰,不多說直接看下圖,總爬升2427m。
單車路線;圖片來源 |
若是KONA的賽道,多是起伏的丘陵與折返點前的Hilo有一個8km左右的長緩爬坡段,總爬升為官方紀錄的1700m左右。但在NICE賽道,只有一出發時是平路,接著慢慢緩上,而重頭戲在42km左右開始,一路爬到58km,直接爬升800-900m;接著又是一路上上下下的丘陵,到了118km左右下坡後再接一個陡坡,之後以為沒了嗎?都是下坡應該輕鬆了對嗎?不,後段雖一路從1100m海拔高度一路下到平面,但這些下坡是相當多彎道的狹窄路線,故前段考驗選手爬坡能力,中段考驗體力,後段考驗下坡過彎技巧,是與KONA完全不同的型態。
因此,個人認為今年6月才拿到IRONMAN NICE冠軍的Clement Mignon有非常大的優勢,他同時也是法國地主選手,加上今年5月還是World Triathlon Long Distance World Championship冠軍,今年氣勢非常旺(但他今年另外三場比賽全DNF?這是個不拿冠軍就DNF的任性嗎?)。
另外,也可參考一下Clement Mignon的成績,他今年是游泳49分、單車4時34分與跑步2時45分,總合8時17分39秒奪冠。而該賽事單車最快的選手是Cameron Wurf的4時31分,他最後總成績8時29分為第四名。
地主選手,又是6月份的IRONMAN NICE冠軍,Clement Mignon有相當大的優勢;圖片來源 |
只不過在過去NICE的單車賽道距離其實是都不足180km的,僅有172km,但今年為了舉辦世錦賽的關係,特別拉長了距離達足180km,那今年成績會如何?個人認為在高度競爭刺激之下,很可能最後單車成績應當在4時40分內就會有第一個完成的選手。
甚至騎進4時40分內的選手恐不只一位,包括一定是將刷新賽道紀錄當首要目標的職業自行車手兼三鐵選手的Cameron Wurf,這是他過往比賽的特色。而且補充個資訊讓你瞭解,Cameron Wurf今年5-6月份間,是連續四場比賽,只有第一場是PTO的100km,後三場皆為226km的IRONMAN,這三場全是單車偏難的賽道,包括先比Lanzarote、再比Austria、再戰NICE,這三場比賽是在5週之內完成的,更驚人的成就是,他這三場比賽雖都沒拿冠軍,但單車項目都是第一,能同時兼職業自行車手與三鐵選手沒在跟你開玩笑的。要是他雙腳健康狀態下,就算距離再加8km上去,他應該也不會慢4時31分太多。
ㄜ...我知道放背面可能不太禮貌,但這張Cam Wurf的終點照真的太可愛了;圖片來源 |
另外還有去年KONA騎得比Cameron Wurf還要快的Sam Laidlow(阿滴),去年在KONA賽道騎到4時04分的驚人速度,加上身型也偏精瘦,這個爬坡賽道很適合他,加上他又是法國地主選手,雖然今年比賽狀況不算太好,還有一場IRONMAN Lanzarote跑步時棄賽DNF,好在8月初時調整出了一個Challenge London冠軍,且游騎跑各單項不是第一快就是第二快,完全調整進入巔峰狀態,僅管8月20日的PTO Asian Open是DNF出場,但其實那是他生病而非傷痛,調養幾天應就能恢復身手,尼斯沒出狀況的話,Sam Laidlow目指前三名。
前三名應該會有阿滴Sam Laidlow的位置;圖片來源 |
還有兩位可能的地主黑馬選手必須介紹,第一位就是同為法國人的Denis Chevrot,現今PTO世界排名第22位,他雖有6次KONA出賽紀錄,但成績都不是太理想,但他雖然已35歲,反倒是這兩年成績都還不錯,這三年間有IRONMAN Asutria冠軍、IRONMAN Frankfurt冠軍,今年又是IRONMAN Hamburg冠軍,甚至這場成績是快到7時26分20秒完賽,該場游泳46分、單車4時01分、尤其是跑步2時31分,光跑步時間都比最後只獲得第4名的Jan Frodeno還快上6分多鐘,大幅逆轉奪冠。故Denis這種幾乎是全能性的發揮,加上又是法國地主選手,相信已經多次到尼斯訓練了,這種多坡多彎與高複雜的路線,對賽道愈是熟悉則愈是有利,個人認為他有前5名的實力。
個人認為的最可能黑馬Denis Chevrot;圖片來源 |
另一位法國地主黑馬選手是去年KONA介紹時,個人也曾提過的里昂哥:Leon Chevalier,現今PTO世界排名15名,可能較少人聽過他,一來他才26歲,轉職業選手也不久,但他可是去年2022年Alpe D'Huez的冠軍與2021年的亞軍。Alpe D'Huez是法國當地非常知名的賽事,也多次被各大三鐵媒體列為人生中必參加的三鐵賽事之一(Bucket list),其距離是游泳2.2km、單車118km,包括總爬升3200m的可怕山道路線、最後再跑20km爬升340m。而去年Leon的單車成績為3時52分,足足快了第二快的選手達12分鐘的懸殊差距,最後20km還能跑75分水準。加上去年KONA第7名完賽,成績是7時55分的水準,完全扮演好奇兵刺客的角色。故地主選手加上非常擅於爬坡在尼斯絕對是優勢,唯一弱點就是游泳偏差,3800m不穿防寒衣情況下(例如去年KONA),需52分鐘以上,但強大的爬坡能力可能讓他有機會追上領先集團,並在跑步段繼續推進至前10名之內,衝得進前5名就是完美收尾了。
118km爬升3200m的賽道,一樣用三鐵車上陣,這個人可能不知道世界上有一種車叫公路車吧?還是他把山路當平路騎了;圖片來源 |
觀戰焦點三:全新的賽道(跑步)
這是唯一比KONA簡單的一個項目(見下圖),在海岸線來回繞個四圈,完全沒有坡,沒有KONA無止盡的絕望公路,沒有Energy Lab的曝曬與海市蜃樓,是簡單但可能也有點無趣。不過優點是非常利於跑出最佳速度,加上可預期兩旁必是滿滿觀眾,個人認為很有可能會刷新新的IRONMAN馬拉松最快紀錄:2時30分27秒。
跑步路線圖;圖片來源 |
故我們就來看那幾位擅於最後跑步段的選手,很可能就是最後絕殺的關鍵角色。
第一位是Patrick Lange,他近兩年目標是挑戰在226km最後段能跑進2時30分內,從去年起也不斷創下226km的最快跑步紀錄,包括今年Challenge Roth則跑到了2時30分27秒,刷新前一個世界紀錄2時30分31秒,而這紀錄創的人也是他自己,創於去年的IRONMAN Israel,只不過這兩場都是跑步距離略不足的,都少了幾百公尺,但在尼斯這場的里程應當會足,但我想他還是會有2時30分至2時32分的搏命演出,只要跑得到,加上他的身形偏瘦小,在爬坡不斷的尼斯路線也有絕大優勢,故個人認為只要Patrick Lange跑得進2時30分內,冠軍8成入袋,跑個2時30-32分應也有前3名的機會。
當Patrick Lange開始跑步,你只能看得到他的背影........但可能看不了多久;圖片來源 |
Kristian Blummenfelt(邦邦)也是有跑到2時30分的潛力,但他的隱憂有三點,其一是他的身型畢竟偏大,在單車段稍吃虧了些,僅管他在去年2022年5月份的IRONMAN St. George冠軍(這場算2021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已證明了胖子也是很會爬坡的,該場賽事的單車總爬升是達2200多公尺,但其實他在該場的單車單項排名是第10名(4時18分42秒),他是靠著最後跑步為全場最快的2時38分才逆轉奪冠。
順帶補充一事讓您知道,去年這場St. George單車最快的人是誰呢?又是他:Cameron Wurf,4時15分43分。
KB邦的第二個隱憂是他似乎有傷的困擾?他在今年8月的PTO US Open跑步路段中一度停下來摸自己左股內側(下圖),還有在去年7月的PTO Canadian Open也是跑步時一度停下摸自己的左股四頭肌(下下圖),個人認為這應不是抽筋這麼簡單,應當有個隱隱待爆發的潛在傷勢。
圖片來源 |
圖片來源 |
另一位擅長跑步的就是邦邦的好友:Gustav Iden,這位去年KONA的冠軍,他在過去就曾被我撰文寫過,他真正強項是在跑步,甚至是能跑得比Jan Frodeno還快的人,而去年在KONA不只奪冠,跑步的2時36分也是全場最快。但是!他去年KONA之後就一直走壞運了,接著IRONMAN 70.3 World Championship棄賽DNF,而一心想前進巴黎奧運的他,在ITU的比賽也一直不順遂,今年的賽事幾乎都是倒數幾名完賽,PTO世界排名從前兩年非1即2,現在一路掉到100名之後了。而甫結束的8月奧運巴黎測試賽甚至也沒被挪威選入國家代表隊,後來8月20日的PTO Asian Open則因摔車而退賽DNF(這點跟J帥一模一樣,還摔在同一天....😓)。
且若您有看PTO Asian Open賽前官方所釋出的採訪影片,個人認為他已失去自信心了(下圖),通常這種賽前訪問,每個人都會武裝自己,展現出氣勢來,怎麼會有人說自己的訓練狀態叫『SO SO』?且這也絕對不是想『藏』或『謙虛』,而是他的發言語氣就已讓人看透了他經歷一整年的打擊後,有些自我懷疑,除非剩下的日子裡,他能找到個蘇格拉底開示他,否則我並不看好他能有往常的發揮。
圖片來源 |
觀戰焦點四:最後會有人成績SUB 8嗎?
雖然現在在職業男子選手的世界裡,SUB 8早已變基本盤,甚至730的關卡都一再的被打破了,但畢竟尼斯是個艱難的賽道,而若您有專心看並計算個人上方的推測的話,應可自行加總起來了。
各單項最快完成時間,游泳應是45分或48分(端看有無防寒衣)完成,單車應當在4時40分左右可能完成,跑步則是目指2時30分左右,這樣加總起來是7時55分到7時58分間,但個人還是認為職業選手穿防寒衣的機會不高,再考慮到兩次轉換時間(以5分鐘來算),最可能的落點會在8時03-05分完成,不過目前不可能會有三項都封頂的人物,或許8時5分-8分是最可能的前三名成績。
但若是在天氣高度幫忙,與選手間的強烈競爭下,單車項目是最可能再稍稍推進個3-5分的,且跑步也真的刷到了2時29分,那就很有可能在SUB 8完成。不過個人還是認為最可能落點在8時03分至8時06分之間吧。
另外補充一個資訊給您,IRONMAN NICE自2005年開始舉辦以來,賽道紀錄是由前IRONMAN 2013年世界冠軍的Frederik Van Lierde(已退休),也是2013同年所創下的8時08分59秒,這紀錄已懸了10年沒人能破,而他生涯也有5次NICE的冠軍紀錄。不過這紀錄是在單車距離172km所創的,我還是認為今年應該至少會有人刷新808的紀錄。
已推休的比利時傳奇Frederik Van Lierde;圖片來源 |
觀戰焦點五:北歐強國掘起
自1978年以來,IRONMAN世界冠軍有個很有趣的風水輪流轉現象,在1995年以前全是美國選手的天下(Mark Allen與Dave Scott兩人共拿了11次冠軍),接著進入百家爭鳴大混亂時代,各國輪著拿冠軍,但沒人能連霸。後來到了2004-2006年,連三年全被德國選手拿走,包括Normann Stadler與Faris Al-Sultan輪流;再來是2007-2012年是澳洲選手的天下,Chris McCormack與Craig Alexander兩人的對決至今仍是經典;再來自2014年起至2019年,連續6年期間靠著3位德國人:Jan Frodeno, Sebastian Kienle, Patrick Lange連番稱霸KONA。德國在這多年來總計10次KONA冠軍,也成了美國以外最多奪冠紀錄的國家,而最為經典的莫過於2016年,不只拿冠軍,這三人剛好就包辦前三名,瞬間讓人覺得GERMAN等同於IRONMAN的代名詞。
2020年受COVID疫情影響之後,2021年與2022年換成挪威海盜來襲,Kristian Blummenfelt與Gustav Iden接連奪冠。不僅於此,若我們再去留意這兩三年間快速掘起的選手之中,還有來自北歐丹麥,現居PTO世界排名第二位的Magnus Ditlev(帶錶哥),他今年6月底在Challenge Roth創下了7時24分40秒的新賽道紀錄,完全無法忽視他強大的進步速度與三項能力。
然而Magnus Ditlev的隱憂是8月初的PTO US Open賽事中,他竟在跑步段DNF未能完賽,理由是腸胃不適,這是過去極少見的現象,希望他在最後幾天的調整中能找到與腸胃和平相處的補給模式,我看好他坐三望二搶冠軍,若能達成此成就,將是第三位在同一年度連拿Challenge Roth與IRONMAN世界冠軍的人,前兩位為2007年的Chris McCormack與2011年的Jan Frodeno。
延伸閱讀:2023 Challenge Roth:賽後評析與Magnus Ditlev的七大不可思議
Magnus Ditlev;圖片來源 |
另一位丹麥代表就是Daniel Baekkegard(個人稱其為貝吉塔),目前PTO世界排名第9位,他曾是丹麥國家重點哉培的三鐵選手,後來在爭取奧運資格失利後轉往長距離發展,他在70.3中距離的表現都非常優異,但到了226km這距離時,總是缺了點什麼,去年St. George舉辦的IRONMAN世錦賽只拿到第7名,10月份的KONA則是DNF。今年最佳表現是Challenge Roth的第4名,成績為7時39分59秒。在正常發揮情況下,NICE的世錦賽要前3名有點難度,但應該可在領先集團裡看到他的身影,有前10名水準,加上他也才27歲,仍是大有可為的強烈競爭者。
Daniel為右一,應該能咬住領先集團;圖片來源 |
除了這兩位丹麥選手以外,還另有四位丹麥選手參賽,其中最應該推薦你認識的是Kristian Hogenhaug,目前現居PTO世界排名第21名,且他今年6月在IRONMAN Hamburg創下了7時31分11秒的驚人完賽成績(第三名),然而6月底又前往IRONMAN NICE參賽時,卻在跑步段DNF掉,希望他9月再回到同一賽道比賽時,能忘了這陰影。
丹麥選手Kristian Høgenhaug;圖片來源 |
再加上兩位瑞典籍的Jesper Svensson(今年最佳成績為IRONMAN Hamburg 7時36分,第5名)與Rasmus Svenningsson(今年在同樣山路多的IRONMAN Switerland為第6名,但單車分項第2快)。總計有高達11位的北歐代表選手,佔全部55名選手中的20%了,這11位中有奧運冠軍,有前兩屆IRONMAN世界冠軍,有Challenge Roth紀錄保持人,光這幾人網內互打就極為有趣,特別是在這三個都不算個大國來說,例如丹麥與挪威各500多萬人口,瑞典有1000萬人口左右,總共才不過2000萬出頭的人數,又是處於一個極為寒冷又不利於三鐵訓練的北國,竟能展現出當年維京人征服歐洲大陸的氣勢,他們前兩年已在美洲大陸稱霸,今年是否能再度征服尼斯,創下北歐新王朝,值得留意。
瑞典籍的Jesper Svensson,游泳與單車都頗為強大,但最後跑步稍弱一些,能搶進前10名就算成功了;圖片來源 |
觀戰焦點六:老將身退,再見了Jan Frodeno
若有在留意個人所寫的文章或FB貼文,應能發現這兩年間,我不斷重覆在長距離特別是226km這距離中,越來越多新面孔與年輕選手出現,衝擊到了原有選手的版圖,光這兩年退休的大咖選手不計其數,兩個在KONA熟悉的面孔,一位是Sebastian Kienle確定今年後退休,且也確定不參加NICE的世錦賽;而另一位Jan Frodeno則將NICE視為生涯最後一場賽事,想看其最後身手的不彷好好把握機會。
但要說Jan Frodeno真的會退休嗎?他目前在PTO世界排名第4位,今年在6月IRONMAN 70.3 Andorra奪冠;8月初的PTO US Open更是贏了KB邦邦、Sam Long、Daniel Baekkegard(貝吉塔)、Magnus Ditlev、Clement Mignon、Jason West等等一大票當紅選手,若看其單項成績,游騎跑都是幾乎無破綻,雖然都非單項最快選手,但也絕對沒人有他更為全面性的發揮,用當兵的術語來說,他表現得完全不像個待退弟兄,反而比較想要簽下去的感覺。
個人認為,他在尼斯應該還是有至少前三名的實力,說不定還真的拿到冠軍,那我認為退休計劃很可能就會再延一年吧。
你說說,他今年實力像要退休的人嗎?圖片來源 |
觀戰焦點七:那些消失的熟悉身影們
延續上一個話題,在前幾年於KONA大鳴大放或至少喊出要奪冠的幾個頂尖選手們,好幾位都在今年尼斯中缺陣了。
例如Lionel Sanders,他日前宣佈不再參加226km賽事,專心於70.3或PTO這距離,這是個很震驚的訊息,或許也跟他去年在KONA只拿到34名有關(成績為8時32分),但他並非能從中距離獲得優勢的選手。但也必須承認,現在的職業三鐵世界裡,他已然停滯的身手,已經被越來越多選手給超越了,最近一場的PTO US Open也只獲得第11名成績,時代的眼淚已然落下。
另外,這兩年大爆發的Sam Long,現在還居PTO世界排名第3位。但他早早就決定自己並不合適NICE的賽事,故一直都沒把這場當目標,而是決定去拼隔一週的IRONMAN 70.3 World Championship。他的型態跟早期的Lionel Sanders很像,游泳偏弱,靠著強大的單車與不俗的跑步來逆轉戰局。而他有一點更為不簡單,雖然體型相當大隻,但是他在山路賽道的表現卻格外搶眼,例如今年四場IRONMAN 70.3冠軍中,就有Boulder與St. George這兩場都是多山路段,一樣能拼到第一名,故理應他在尼斯表現應該也會不錯。但現在的三鐵世界裡,任一項稍偏弱都會讓你與頒獎台無緣擦肩,故他選擇改去別的賽事,或許也是個明智之舉。
還有Alistair Brownlee,今年不斷傳出要拼尼斯資格,也不斷聽到消息他會出賽某某場IRONMAN賽事,但最後不是DNF就是DNS,不斷受傷痛所困擾著,或許也將慢慢淡出三鐵舞台了。
此幕已成經典,恐再難以復見了;圖片來源 |
觀戰焦點八:睽違多年,終於又有代表台灣的職業選手
是的,把選手名單拉到最下方就能看到個熟悉的名字:團團張團畯,這已是繼2015年的職業女子選手李筱瑜之後,總算事隔多年,又有台灣籍的職業選手站上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舞台。然而,2015年的李筱瑜因比賽過程中發生了些狀況,最後是以被取消資格(DQ)的方式收尾,故目前為止,台灣還沒有任何一人能以職業選手身份在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完賽過,團團有機會寫下歷史。
他今年是在IRONMAN Cairns以8時36分21分,職業組第8名的身份取得資格,他當天有技驚四座的以45分08秒率先上岸,為所有選手最快,但請容我較為嚴厲的標準來看田徑選手出身的團團,他當天僅跑出3時11分成績,這不是他該有的水準。
故個人衷心希望團團此行在法國尼斯,除了再次為台灣爭光、再次寫下難能可貴的歷史篇章之外,也要跑出個驚豔的成績來,甚至若能在尼斯這艱難賽道還刷新個人8時36分成績,那絕對就是個了不得的成就了。
而我私訊團團時,他也跟我加油打氣希望我早日康復(個人在8月20日的IRONMAN Copenhagen賽事中摔車,決定提早返台,放棄去參加尼斯參加IRONMAN世錦賽了),同時下句話就很重要了,團團與我相約明年KONA見。
我努力,你也要繼續加油!
圖片來源為張團畯本人提供 |
在最黑暗的時候,看見曙光。 加油啦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