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6日 星期五

教練觀點:什麼是影響運動員練得好與壞的關鍵呢?

最近連著看了幾場越野超馬賽事,包括上週結束的UTMB,看著看著也看出了許多心得...(續~)

本次想分享一個蠻特別的研究,沒有任何統計分析,純粹是一個簡單的調查,不同於以往運動科學研究的地方在於,這是由『106位教練的觀點』來看他們執教多年以來,如何看待所帶領的運動員?到底是生理素質重要?還是心理素質?為什麼有些人對訓練課表適應特別的好?有些人則差?

這次的文章,除了我想分享給同是擔任教練的同業一些建議以外,也能給予一般正在從事訓練的朋友們不少共鳴,無論你是從事那一類運動,應該都能看到一些『唉呀~我也常常有這種感覺啊』!

本次分享的研究與個人撰寫的內容都極為簡單,絕對不燒你腦袋,也順道分享給你個人一些對於『教練』這角色的看法!

每次看完一場賽事,就會想著,如果我是選手?我要如何練?怎麼練?去那練?需要那些裝備?要練到什麼具體程度?

研究摘要:調查方式與教練背景

本次要談的是一篇發表於2023年的《Coaches’ Perceptions of Common Planning Concepts Within Training Theory: An International Survey》。而我必須要先提醒各位,這研究的抽樣方式並非是一個隨機抽樣,主因在於難以瞭解整個母體在那。故是採有目的性的便利抽樣,並由作者群們公開徵求志願參與者加入調查,設的限制是必需是以英語為母語,且正在從事教練工作者加入,也並不設限於那一種運動教練,此點必須先讓您瞭解。

最後一共106位教練完成調查,這些教練資料如下:

1. 92%為男教練、8%女教練。

2. 主要為35-54歲(52%),其次18-34歲(38%)。

3. 49%擁有碩士學歷,其次31%有大學學歷,也有11%的教練有博士學位。

4. 英國籍教練佔約36%為最多、其次為歐洲籍不含英國(23%)與北美籍(23%)。

5. 84%具有教練資格。

6. 教練年資15年以上者達31%,5年以內的僅20%。。

7. 運作模式有團隊者達42%,58%為個體教練。

8. 92%的教練們都曾經或仍在參與其執導的運動項目。

9. 這群教練所帶領的選手們,業餘者佔14%、區域級選手25%、國家級佔29%、國際級選手有32%。

以上代表的是這群教練們,不管在學經歷與執教經驗上,應該都是稱得上經驗豐富,甚至可推測不少人應該都在其領域裡相當具代表性的人物。

接著幾乎整個8月都在查超馬的論文、看頂級選手的STRAVA資料與研究他們訓練模式、還有看了一堆超馬訓練的影片文章等,看到廢寢忘食了,這也是種職業病了吧...

研究調查一

這調查問的第一大類的問題如下圖所示,一共僅3個問題,詢問教練們的同意程度,我摘要如下:


1. 第一個問題是:『非體能因素(如心理壓力)會對體能有所影響』。竟然有驚人的71%教練勾選了強烈同意,其次同意28%。沒人不認同心理素質的重要性

2. 再來『體能訓練(一般體能、技術、特定體能訓練等)是決定選手成績的最重要因素』。這題只有2%勾選非常同意,同意的也只有26%,沒意見的33%,不同意與非常不同意近4成(8%+31%)。

這也是很有趣的比率,且這還是個不分運動領域類別的調查,都能看到體能,不管是有氧耐力、技術層次、甚至特定體能,其實並沒有太多教練認同體能決定一切,有更多體能以外的事物在影響著選手的場上發揮程度。

3.最後一題:『選手有相似的訓練經驗背景,會對相似的訓練方案有不同的適應過程』。這個問題想瞭解的是去跨不同的運動項目,或從團隊運動到個人運動時,當他們在執行相似的訓練課表,會否有不同的感受或適應過程。這一題,有近9成教練同意(55%)與非常同意(33%)

舉個例子讓理解這問題,一個具有公路車訓練經驗的人,跨足到三鐵的訓練時,同樣都要執行一組間歇訓練課表時,對他而言完全不陌生,然對於因為想從事三鐵而開始練車的人來說,他可能在初期就會很難掌握好該怎麼踩才能達到目標功率,就算輕鬆有氧的練騎,光是要把瓦數練到能踩穩來就需要不少時間。那這衍生而來的可能發展就是有公路車底子的人往往能更快進入訓練狀況,對自身體能的敏銳度往往也更高。

但光想到訓練地點就頭痛,台灣不像歐洲有這麼多越野路徑,加上他們從小就生長在這種環境中,先天獨厚的優勢是身在台灣難以跟上的。不信你看這照片裡右方男性的小腿肌,那發達的程度,不知道是爬了幾年的山才練得出來的

研究調查二

第二大類問題如下,主要是想問在下方右側11個因素中,那些是對『運動員適應訓練課表最為重要的因素』?回答的方式,僅有兩個選擇:『非常重要』『絕對必要』!我先上圖,再來分享幾點看法。


1. 在『非常重要』層面,三項最高分的依序是選手信任訓練計劃(62%)』『運動員生活壓力(工作、考試、家庭等)佔62%』『運動員心理與情緒壓力(61%)』。相較來說,『非常重要』分數最低的兩項竟然是『物理恢復手段(34%)』與『選手參與訓練計劃(42%)』。

2. 再以『絕對必要』的程度來說,其實高分的項目也與上一點雷同,佔比最高的前5類依序是:『教練與選手間關係(56%)』『運動員生活壓力(工作、考試、家庭等)佔41%』『選手信任訓練計劃(37%)』『運動員心理與情緒壓力(35%)』『體能訓練(33%)』

3. 分數最低,也就是所有教練中最少人認為『絕對必要』的是『有詳細且特定的計劃(7%)』。這點其實有點與教練與選手間關係』『選手信任訓練計劃』稍稍衝突。只要選手信得過教練,就算課表與訓練方案沒那麼清楚,選手都會很認真且不會懷疑的去執行。

甚至我最近才與人分享一件事,一個教練的知識、能力、成績等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選手一定要信得過教練,那就算課表亂開或開錯了,選手都會理解成:『嗯~這一定是為我好的課表,就算我看不懂他叫我練這幹嘛😆』

4. 再來,這邊也能把『運動員生活壓力(工作、考試、家庭等)』『運動員心理與情緒壓力』兩者拉出來一起看,這都是非訓練外的個人因素,且這兩者都比『體能訓練』本身的必要性還來得高。

也許將來真的去跑越野超馬的機會不大,大概也不太可能會收到想練越野跑的人,不過這陣子密集的看了不少研究與資訊之後,倒也有所啟發,以後有合適機會再來談談好了(希望有人看...)

個人心得與經驗分享

個人對上面那段的調查非常有感!『訓練』本身真的就是最簡單的事,對業餘選手來說,不管你是那一種運動愛好者,每個人在一個週期裡平均下來,一天就是練個1小時為主,勤勞一點者或是鐵人三項運動愛好者會到2小時左右,再怎麼過動也極少數是平均練到3小時者,那在訓練時間裡,再扣熱身與緩和段,真正辛苦的地方不過數分鐘至數十分鐘而已,咬著牙眼一閉口水一流,一個課表就吃下了。

然而影響你吃不吃得下這課表的關鍵,往往就存在剩下時間裡的21-23小時,這是左右你這1-3小時訓練品質好壞的關鍵被老闆電了、被客戶罵了、被小孩氣炸了、睡得不好、應酬交際與酒喝多了,訓練品質就下降,恢復時間就拉長。甚至如果帶過青少年選手的話,你會發現他/她前一刻與另一半吵架甚而分手,那訓練品質與情緒簡直悲劇。

所以要當一個好的運動員,或一個優秀的業餘市民選手,說真的也很簡單,該練的時候練,該休該吃該睡的時候吃,該上班時高效率工作,不需加班時不要裝忙浪費公司水電😆,清心寡慾,減少複雜人際與社交關係,認真練也認真看待恢復與飲食這些事,練個一年半載必有小成,3-5年可有大成,如果一切可努力之事都做了還練不起來,那就認了!

但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運動教練?那就複雜得多了。專業學識與持續進修是基本功,然這份研究也已告訴了你,最為重要也最為必要的恐怕是瞭解你手下每一個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與生活品質,這些往往比運動科學還更加複雜。但遺撼的是,沒有人也沒有研究會教你如何經營與選手間的關係,也沒人教你如何走進他們的心理世界,讓他們全然的信任你

不過我也相信,每一個『教練與選手間關係』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會因為帶的時間長短而所改變,或是從青少年變成人後,個性與相處關係都會再有所改變。但身為一個運動教練,該涉入選手的非運動領域到什麼程度?這是最難拿捏的部份。有些人完全不喜歡你干涉他的生活,有些人愛喋喋不休與你分享他的大小事。理想上來說,瞭解一個人在生活層面的壓力程度,絕對有助於瞭解他的體能與恢復效率,能更有效安排好他的訓練模式,但過於理解或過度涉入,恐又可能讓教練與選手間的潛在專業權利關係降格,變成沒大沒小或是隱瞞教練而做出一些決定(偷改課表或偷報賽事等)。

所以這種關係不像運動科學大多有個答案或方向可循,人與人間的相處的動態過程極為複雜,可你想練好一個人,又不能不花時間去瞭解每一個選手的性子與眉角,『教練不好當』可能是唯一簡短而又粗爆的結論

最後題外話,回到個人本身,我就不是個很喜歡當教練的人,卻也莫名奇妙的從事了近十年,當初選擇了以教練來糊口,也只是為了能自立自強延續我的夢想繼續前進,這工作給我時間上的彈性,讓我能自由的訓練也自由的出國比賽。我自己也喜歡探索這訓練的世界,到底運動科學能幫助一個人突破極限到什麼程度?這是我始終在嘗試回答的問題。這工作也給了我大量的樣本,能嘗試不同的訓練課表放到不同的人身上,會有什麼樣不同的反應,讓我有理論與實務操作的機會。

但真的如同這個簡單的研究調查所發現的一樣,『訓練』本身或許重要,但並非全部,經營好與選手間的關係,不只瞭解每一個人生理數據狀態,還要瞭解他們的心理素質、生活壓力、甚至每人的脾氣,取得他們完全的信任,只有上述條件都滿足後,『訓練』本身的效果才會加乘放大。

我也常在想,『教練』這工作會做多久?一直以來的想法與對外說法都是當我不練了,不再追尋鐵人三項這夢想時,我就會放下了,因為或許熱情不再了,或許力有未逮了,可能也對探索運動科學失去興趣了,那屆時,我就不認為我能做到一個教練應盡的義務與本份了。那一天何時會來?我也不曉得,但在職的每一天,努力完成一切任務,也盡可能留下更多我見我知的文章資訊,就算那天我不練了,留下的數百篇文章與上百萬文字,絕對還是能留給後續想要鑽研訓練的人有所幫助,這也是本網站一直存在的目的!

敬,每一位認真工作的教練們。

熱愛你所從事的運動、工作,並且用心盡力讓你能以此為傲!若能有那麼一天,那這條路就絕對走得值得了!


喜歡這篇文章或想支持這平台嗎?請點選下圖給予實質支持!

想瞭解『請J帥喝咖啡』計劃說明,請點選此處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