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6日 星期五

讀書心得| 運動基因:頂尖運動表現背後的科學

最近關在家的時間變多了,也有很多時間慢慢消化以前買的書,這次來分享其中一本我看完覺得還不錯的書。

書名:運動基因:頂尖運動表現背後的科學
作者:David Epstein
譯者:
畢馨云
出版社:行路
出版日期:2020/12/02
適合閱讀族群:對於運動科學、運動基因與如何打造出頂尖運動員脈絡有興趣者閱讀。

個人心得與想法:

與其說這是一本瞭解如何成為頂尖運動員的書,倒不如說,我覺得這是一本訓練邏輯思考的書,它提出了許多反思,讓那些普羅大眾已認為理所當然的論點,獲得一個重新思索的機會,就讓我娓娓道來!

要用一個角度來評論這書想解答的問題,我會認為是:『優秀的運動員,究竟是天生(基因)決定?還是後天決定?』

這種『Nature or Nuture (天生決定或後天養成)』,在許多領域都是不斷在探索的問題,在教育學與心理學上,過去數十年來也一樣在討論著,人的智商是基因或遺傳決定?還是可透過後天養成?

基因決定論 = 訓練無用論?

如果你是投基因論定者一票的話,那這聽來就讓人沮喪了,因為這等同於說了我們靠著後天再怎麼努力,恐怕都無法改變老天爺已經決定的基因排序。這跟在智力的研究一樣,智商其實很大一部份是先天就決定了,但你總不會希望自己小孩跟你頂嘴說:『你們(父母)也沒多聰明啊,我這麼笨,也是遺傳你們,考試0分剛好而已』。

受此衝擊的最大論點支持者,就是鼓吹『一萬小時法則』的信徒,這派人認為,你之所以無法獲勝,是因為你的訓練時數不如比你多的人,不管是運動、音樂、藝術或各領域皆有此脈絡。甚至後續又有人提出『刻意練習』,意即你不能只是光訓練,你還必須投注心力,專注於改善自我缺點的學習,不是只有重視表面的訓練時數而已。

此派支持者,舉出了不少例子來駁斥外界認為的天生好基因,其實都是後天辛勤累積所致。例如職業棒球選手,尤其是優秀的打者,往往被認為有相當好的視覺反應神經,但科學家真的進行視覺反應研究時,優秀的職棒選手與一般人並沒有差異(但我肯定大谷翔平一定有些不同😆),他們之所以能有好成績,還是經由不斷的訓練,找出各種細小脈絡,從投手握球、姿勢、過去經驗與科學數據判斷來決定投手的可能球路,才能在瞬間做出擊球判斷,那這些細小的反應是如合匯整起來集中到一個強打者身上的呢?不就是靠日積月累的訓練而來的嗎?所以推崇後天訓練可翻轉人生者,往往也有更多正面意義,因為這讓人有勵志,有鼓勵創造自我無限可能的積極面。

那基因就不重要了嗎?當然也不是,你可能知道肯亞,尤其是卡倫金族人,是全世界最擅長長跑的民族,從800m到馬拉松,奪冠的機率是地球上所有民族比例之最;你也可能知道到了短跑的世界裡,就是牙買加人的天下。甚至在這些國家裡,你可能也聽過一些鄉野軼事,例如某某肯亞農夫在未經正規訓練下,偶一出來參加馬拉松賽就奪冠,對於那些辛苦訓練的選手們,聽到此消息,不就是個沉重打擊了嗎?我根本練心酸的嘛我!

不談民族,談個人。書中也舉了鐵人三項界的傳奇,四屆KONA世界鐵人冠軍的Chrissie Wellington,她從小未受過正規訓練,是直到15歲才被發掘了她的游泳天賦,後來百般無聊的又報了場馬拉松,沒什麼練就跑進3小時內,更別提她進入鐵人三項世界後,在226km的鐵人距離裡,她從沒輸過,後續才有研究發現,她的血容量與攜氧量天生就是比一般人高上許多,如果這不是天生基因,什麼才是?

另外,個人也想到一個例子,很久前看過一部七屆環法自由車冠軍Lance Armstong的紀錄片,他也是天生就擁有比一般人更高的乳酸閾值,也有更強的代謝乳酸的效率,在耐力運動世界裡,擁有這兩項能力,不稱霸也難。當然,後續的禁藥風波就是另一個故事了,可是我們也相信,本身實力不夠高,就算有禁藥加成,也不足以讓他能強大到如此不可思議的程度。

還有另外補充,我看過Chrissie Wellington的自傳,她為了獲得KONA冠軍,所受的訓練是地獄般的特訓,只有天賦沒有後天訓練也是沒用的。

所以,回過頭來思考開頭的問題,訓練當然重要,但目前仍無法解釋訓練到底有多重要?那基因也很重要,可惜的是,我們還是無法清楚找出到底是那些關鍵基因決定了一位優秀運動員。

肯亞人天生就會跑?

書中有許多不同領域的例子,但我想特別拿肯亞來聊聊(跟我這裡的閱讀觀眾群有關係)。

肯亞,特別是肯亞的卡倫金族人非常擅於長跑,你也可能在其他相關書籍裡讀過他們的故事,許多人也嘗試解析他們擅跑的秘密,包括:居住於高海拔區、赤腳跑、直線型的身材(稱為尼羅人)、還有從小就需因上學而來回長跑數公里至數十公里不等因素,這些打造出了他們高血氧的體能、輕柔且不易受傷的腿部肌群與強大的有氧耐力。

這邊譯者誤植了,根據wiki資料,應是496.7萬人,這邊少了個萬。
不然只有490人的民族,可以出成千上百個精英,也挺可怕的。

但作者反問了幾件事,那為何海拔更高的尼伯爾就出不了長跑菁英?甚至安地斯山脈啦、喜馬拉雅山啦、阿爾卑斯山啦等等,也沒有像卡倫金族如此高比率的長跑選手。赤腳跑的民族也很多,卻沒人比肯亞人擅跑?談到體型,作者也提到在蘇丹也有不少尼羅人,卻也出不了像瓦倫金這麼高比率的長跑菁英。

甚至有科學家研究了住在丹麥的男孩與住在肯亞卡倫金的男孩,研究他們的肌肉分配比率,結果卻令人意外,他們發現兩者的慢縮肌纖維比率並無差異,就算比較了最大攝氧量,卡倫金男孩跟丹麥有在運動的男孩也差不多(長跑運動主要是由慢縮肌來主導,而最大攝氧量是決定耐力運動表現好壞的重要指標)。唯二有差別的地方,在於經由三個月的訓練後,卡倫金男孩的有氧能力反應是高於丹麥的男孩的,還有卡倫金男孩的小腿圍比丹麥男孩細了15-17%,而腿越細,對於長跑選手來講,負擔越少,另一個研究指出,卡倫金男孩小腿平均比丹麥男孩輕了454克,可節省約8%的耗氧量。

既然先天影響如此之小,那到底是什麼決定了肯亞跑者制霸的關鍵?作者沒明說,但我整理書中實例後,歸為兩個:『文化』『饑餓』,但本質都是同一件事。即靠跑步,這個機會成本最低的運動項目,才有可能翻轉自己一生、一家人甚至一個家族的命運,這是丹麥男孩,或是尼泊爾人、甚至蘇丹尼羅人所不會選擇的路,卻已是肯亞人普遍認為要翻轉人生的關鍵。

同時作者提出個有趣觀察,那些得到金牌(獎金)的瓦倫金族選手,往往他們的孩子就不會再成為長跑菁英了,縱使他們的下一代,優秀基因還在,但已失去渴望勝利的饑餓感了。

基因+訓練+環境+?

僅管可能某些特殊基因(書中確實有提到有個MC1R基因會影響人的耐痛程度)或某些族群有些與生俱來的優勢存在,說來也確實對於『一萬小時法則』信仰者是種沉痛打擊。但幸運的是,其實科學家們還是無法完全解釋到底有那些關鍵基因打造了一位優秀運動員,而且這個過程其實存在一個很容易陷入導果為因的謬論,意即往往是在有優秀運動員出現後,我們才會嘗試去歸納是那些因子導致他優秀於其他人?然而,那些因子卻又往往漏洞百出。

甚至反過來說,也許有更多人具備更適合成為優秀運動員的基因,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被環境給限制住,或有其他路的選擇而不會走上運動員的路,所以真正的關鍵基因,也許我們根本還沒找到。

書中引用了Chrissie Wellington的一句話:『人人都有天賦,有時候那些天賦隱藏起來了,所以必須敢於嘗試新事物,否則你可能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事』

訓練當然也有其重要性,當然這是建立在兩個人的天賦相當的情況下,某一方的訓練時數高,甚至是所謂的『刻意練習』下,那自然可期待,訓練多的人就有比較大機率勝過另一方。但這最有趣的就是,偏偏就是沒有人與生俱來天賦是相等的,總是有些人反應特別好,有些人訓練無效,甚至書中也引用了一份研究去陳述,僅管高海拔訓練對於耐力運動相當有效,但偏偏就是有人高海拔移訓回來後,反而讓他的攜氧能力(紅血球供應量)降低。

『如果一項訓練或一套訓練行不通,問題可能不是出在訓練。就最深層的意義來說,問題可能在於你

這話是作者於最後一章節處所下,我覺得可以貫穿本書精華,此牽涉到基因或天賦差異,也可能是面對訓練的態度,或甚至是逃離饑餓的渴望程度,也可能是我們目前都還沒發掘出的謎團。

所以,訓練到底是什麼?看完這本書的我,我想定義它是發掘與探索自己天賦的過程,透過此過程,瞭解自我極限的框架,在此框架裡,找到各種有趣的可能

祝訓練愉快。


喜歡這篇文章或想支持這平台嗎?請點選下圖給予實質支持!

想瞭解『請J帥喝咖啡』計劃說明,請點選此處

3 則留言:

  1. 不能買咖啡耶~ 為什麼? 沒有付款選項??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最近幾天,這平台《綠界科技》好像在重新審核資格,故暫停交易,過幾天再看看,先謝謝你

      刪除
    2. 問題已解決,可付款了,感謝您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