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日 星期二

恭喜自己:2022年 IRONMAN AWA 全球第5名

辛苦了一年,值得了。

若看懂上一篇的AWA介紹的話,就能懂這篇的意義,也懂我看到這張表時會有多麼開心了。

2022一整年下來的辛苦終於有了代價,AWA全球積分M40組第5名 🎉 🎉 🎉 J帥 來自台灣

我與AWA的緣份

自2014年起,知道有AWA排名制度之後,隔年2015年就拼到AWA Silver,2016年起一路至2020年都是AWA Gold。早些年拿到Gold時,我就有發現在台灣拿高積分還蠻容易的,這樣好像對國外選手不太公平,喜歡『自討苦吃』的性格,讓我興起出國去跟人拼的念頭,於是出國拼KONA資格與拼個更高的AWA積分,就成了近幾年一直在努力的事。

過去每年年末結算積分時,我也會特別看一下積分排名,2016年在AWA分齡組是158名、2017年是202名、2018年是84名、2019年來到最高的65名,直到受疫情影響的這2年被迫中斷。

2022年終於世界又逐漸恢復了可出國的狀態,直接排了四場賽事,其中三場IRONMAN與一場IRONMAN 70.3,想搏一個AWA前50名的機會,但是有可能嗎

有啊,做到了!

2022年AWA積分結算

3場IM與1場IM70.3

年初的3月IRONMAN 70.3(有興趣可見IM703台灣賽報與4月IRONMAN Taiwan(可見IMTW賽報)都是分組第1的情況下,直接積分進帳3500+5000 = 8500積分。但如同個人『自討苦吃』的性格,台灣拿高積分太容易了,接下來兩場賽事,包括IRONMAN Austria與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KONA)才是見真章的時刻。

7月份奧地利拼到分組第9名(有興趣可見IM Austria賽報),一次又再進帳了4786分,讓我總積分變成13286分,直接攻佔到M40組積分第一名,霸榜了四週(見下圖)。雖然歐美主賽事都在6-9月間,我慢慢的就被其他更強的人刷下去了。

一度也是M40的扛霸子啊....

不過,開心一下下就好,接下來10月KONA才是重點,一來是更多全球高手群聚,再者我也誓必要刷一個更高的積分,好把我那場IRONMAN 70.3 Taiwan的積分刷下去,這樣最後結算三場最高積分時,我只會剩1場是有地主優勢,2場來自海外賽事積分,對他國選手比較公平了吧!

故最後就是KONA以分組108名完賽需要回顧KONA賽報的話由此去,積分進帳4034分,成功刷掉原本的IRONMAN 70.3 Taiwan賺到的3500積分。在取3場最高分情況下,我就以IRONMAN Taiwan (5000)+IRONMAN Austria(4786)+IRONMAN KONA(4034),總分13820分居第5位直到2022年年底,成為史上頭一次不僅擠進一年前設定的前50名目標,還一路挺進到M40第5位。

另外,若完全不考慮分齡組別,直接大雜燴全部分齡組選手的積分的話(當然這並不公平也沒這種計算法,純粹只是好玩),我的積分可排到全球20餘萬人中的第62名,聽起來也蠻威的。

一整年下來,這張竟成為我最愛的照片之一,把我的腿拍得多美啊,但隔壁那位老兄比我還細😆

在高興之後,我更在意的是....

開心完排名後,更重要的議題是開始研究我所屬的M40組領先選手們的比賽成績與比賽選擇,其中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跟大家分享,下表是我整理出來在2022年間,有跟我一樣比過KONA(場地標準一致,用來判斷該選手實力與我的差距),以及該選手這一年度間最佳成績的一場比賽,在M40的積分前20名裡,共有16人符合資格如下:

當一個里程碑完成,就開始思考下一階段目標,果然很自討苦吃

從此表可以看出三個發現,其一是沒有人最佳成績是在KONA所創的,普遍都要慢個30分鐘至1小時左右。唯有第3名的Wim Van De Wielle(比利時籍),KONA成績竟只比個人年度最佳成績慢2分而已,請收下我的膝蓋🙇🙇🙇;再來是第5名J帥、第7名的Brent Herring(美籍)、12名的Toon Veldeman(比利時籍)、與15名的Matthew Raske(美籍),KONA成績比個人成績慢20分左右(約當是3%-4%間的差異),這幾位都算是最能克服場地因素與發揮一定水平實力者。剩下的都是在40-60分左右了。

唯一一個衰退最誇張的是Trent Dawson(澳洲籍),KONA竟然爆到剩11時08分,足足比他個人年度最佳成績(9時9分)慢上2個鐘頭,而我也很感興趣的去查了他的KONA分段成績,之所以這麼慢的主因,在他最後全馬最後15km後都用走的了,最後跑了個超過5小時的馬拉松,否則合理也應該在9時30分內完賽的,也讓他原本年中時還在積分榜上第2位僅次於我,結果KONA賽後卻一路下滑到13名。

Dawson兄,這張照片送給你留存,不謝😆。

第二個發現是,積分排名高真的不代表選手強,只是運氣好又剛好挑對了比賽,碰上其他選手實力不算高,加上三場比賽表現都很平均,就有可能獲高積分,不然你看看榜單上純比較個人的最佳成績,或是KONA成績,M40第5名那傢伙實力只是普普通通,理應排不上第5的。是故,AWA高積分高排名,反應的還是具有一定實力但非絕對實力,可是狀況調整絕對了得,臨場發揮也定然穩定者。

第三個發現就最重要了,也給我非常大的信心。那就是若把我的KONA成績9時51分當一個標準,在正負誤差10分鐘內的選手們,有些人到了其他場地可以有8時59分、8時49分、9時23分的水準甚至KONA比得比我還慢上許多的人,到了其他場地,在天時地利人和都發揮的情況下,可以達到9時10分內至9時30分間的水平

對於個人今年另兩場IRONMAN賽事,無論是本來就很熱的澎湖,或是剛好碰上熱浪來襲又是偏難路線的奧地利,都沒能得到天氣之神的眷顧,但我想還沒到該氣餒與放棄的時刻,我相信應當在2023年,還是可以把成績再往上推一個層次,只是希望老天爺多幫忙了!

展望2023年,賽事規劃也都完畢,我也將繼續走在這條冒險的路上,走得更好,更有聲有色。

也再次感謝所有曾經幫過J帥的朋友們,因為有你們的協助,才得以讓這白人所主宰的運動領域裡,出了一個黃皮膚來自台灣的中年人,一舉攻上IRONMAN AWA全球排名第5位

這照片切得角度正好!

Scott, DT Swiss, Topeak與威立康體運動按摩是很少數長年來願意一直支持並贊助我的廠商,在次再度感謝一回,你們催生了全球第5名的J帥,THANKS。

練三鐵看似很孤獨,但並不寂寞,因為有許多的支持與期望在撐著我!

最後,因我先在Instagram上放了第5名的證明,於是有人感興趣提問,第5名會有什麼獎品嗎?

其實也沒有,一樣算在AWA Gold裡,福利同上一篇文章所提,我還是只在意能否優先報名一些超熱門的賽事,好讓我再次去高手雲集的場子拼搏。

多年來我所做的這些事情,純粹就是自己開心自己爽,我也對於當今社會被很多人用爛的梗:『讓世界看見台灣』沒什麼興趣,我稟持的理念比較會像是『走出台灣看世界』,看看別人怎麼練?怎麼變強?怎麼能如此熱愛這份運動?你才能自省自思,找到自己的不足,琢磨自己,也找到繼續撐過一個又一個辛苦訓練的動力,以為下一次登上世界舞台繼續努力著。

再一次恭喜自己,再一次感謝大家,我們一起把傳奇篇章寫下去。

永遠要對未來抱有期待,那是之所以我們能辛苦撐過眼前痛苦的主因(就是自討苦吃


願意繼續支持J帥自討苦吃的話,歡迎點一杯苦澀咖啡給予支持吧!

想瞭解『請J帥喝咖啡』計劃說明,請點選此處


13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