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話少說)這系列,意即話會很少,只講我看到的精華重點,我隨手記下,你也順便瞧一下!
這篇2024年研究:What’s (Not) in Your Supplement? An Energy and Macronutrient Analysis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arbohydrate Gels. 想瞭解一個簡單的問題,到底市面上的果膠品牌,真有其宣稱的碳水含量嗎?於是找了8家品牌果膠(如下),並實際檢測,結果是....

研究發現,Maurten的最準確,說多少碳水就多少;常見的GU與SIS果膠等品牌有些許2-3%誤差,但還算可接受範圍內;近兩年很紅的Precision Fuel 90宣稱有90g碳水,實則只有85.9g,少了4.6%;而Naak則比宣稱的少了15%之多;最扯的是Spring Energy,號稱一包45g碳水,實際只有12.5g,灌水灌最大。
該研究也進一步拿了Spring Energy多種口味的果膠再測,結果是差了43-72%之多。只能說啊,如果你有機會看到這牌子(我自己是沒見過),千萬別買。
廢話少說,但還是忍不住想多嘴
會想分享這資訊,是因為我這些年來也吃過非常多品牌的果膠,有時我確實身體有感,好像這某某果膠不如它所宣稱的碳水量?我好像能量掉得特別快?好像也餓得很快?斷電的時機來得有點早?這個疑問一直存在我心中....。
這研究的發現果然提供了點線索,更重要的是文中作者們提到的一個規範,那就是不管美國、加拿大、歐盟等地區對於營養標示的規範可以允許有達到20%的誤差範圍(我查過台灣衛福部規定,一樣也是20%),只要在此範圍內都算合乎規定,故你買一包號稱有45g的果膠,就算內容只有36g也都算合規!?(但我想你一定找不到宣稱25g,實際有達到30g的果膠吧?)
那在此條件下,我只能建議您兩個方向,一是選大牌的有信譽的果膠品牌;二是相信你身體的敏感度,若身體說這個果膠有灌水,那就有!
喜歡這篇文章或想支持這平台嗎?請點選下圖給予實質支持!
![]() |
想瞭解『請J帥喝咖啡』計劃說明,請點選此處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