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8日 星期五

一次搞懂四個訓練名詞3O1S:Overtraining, Overreaching, Overloading, Supercompensation

本週,我們聊『過度訓練』!

我前陣子很有感的在Instragram上寫了這麼一段話:『人都是在Overtraining過,才懂如何達到Overreaching』

但近日在跟一些友人聊天時,發現很多人沒聽過『過量訓練(Overreaching)』一詞。但『過度訓練(Overtraining)』這詞則不陌生,也是最不需要解釋的一個(一定是我很多前就寫過幾篇相關文章有關吧😄😄)

但是,到底兩者有何差別?

或者,我乾脆一次把這四個訓練週期裡常見的名詞,Overtraining, Overreaching, Overloading, Supercompensation,共計3個O與1個S攤開來一起講吧!

名詞解釋

過度訓練(Overtraining):過度訓練的文章,在個人過去舊文裡蠻多的不贅述,可以從這裡去找到相關線索。簡單來說,過度訓練是種結果,它會表現在生理與心理相當多的面向,包括:運動能力下降、持續疲勞、肌肉恢復速度下降、免疫系統失調、情緒低落或暴怒、睡眠品質變差、體重改變、靜止心率上升、女性則月事失調等等。但不一定會全部出現,反應在每一個人身上的作用也不盡相同,但只要同時出現多種症狀,且持續一段時間都恢復不了時就該留意。

過量訓練(Overreaching):Overreaching,目前還沒有一致的中文翻譯,有人譯為『過量負荷(來源)』,或是在許多文獻上會用『功能性的過度訓練(Functional Overtraining)』一詞,此是有別於已經『過度訓練(Overtraining)』是非功能性(Non-functional)的而言。但在此,我認為很容易還是混淆了兩者,故我通常直接用英文的Overreaching來說明,但為了在文章裡有完整描述,因此改用『過量訓練』這字眼或許貼切一點。直白來說,Overreaching就是練得多了些,但仍有益處,但還不到過度訓練恢復不了,處於一種練得多有點過頭,但還沒到太超過的程度

超負荷訓練(Overloading, 或Overload):這就很好理解了,是有目的性的增加訓練量,讓身體有更高的負荷壓力,這是可能導致過度訓練或過量訓練的因。

超補償(Supercompensation:超補償則是在超負荷訓練後,伴隨而來的大減量,讓身體有充足休息以吸收訓練的成效,也避免進入過度訓練。

訓練週期示意圖

以下方這張簡要示意圖來解釋,更易理解。訓練是透過不斷反覆的操練與休息,讓身體承受負荷壓力,但同時也要給予休息,反覆一段期間後達到理想的訓練週期安排(下圖中的Normal periodisation of training)。但也可能持續一段時間恢復不足(Underrecovery)或是持續一段期間的超負荷(Overloading)且缺乏休息時,身體開始出現一些過度疲勞的症狀,這時如果能安排一個超補償(Supercompensation),且也救得回來,那就能在恢復後,一樣達成有效訓練的目的,這樣的安排即是過量訓練(Overreaching)』。但反之,休息個幾天後還救不回來的話,這時身心所產生的不適狀況就成了過度訓練(Overtraining)』。

圖片來源

可能會有的疑問I:到底是過量還是過度訓練?

到此為止,也許你應該會產生兩個疑問!

1. 到底怎麼區分過度訓練(Overtraining)』還是過量訓練(Overreaching)』?

2. 超負荷訓練與過量訓練(Overreaching)』是訓練過程中必要存在的嗎?

先回答問題1,我的答案是『結果論』

從相關定義與文獻上來說,過量訓練(Overreaching)』是有計劃性的、有目的性的安排,它的疲勞現象是短暫的,數天內可退去,甚至有研究認為是訓練中所必要存在的。

過度訓練(Overtraining)』則相反,是不在計劃內的,也是選手所不想要的,因為它的疲勞度可持續多天,甚至數週數月以上,是短期內恢復不來的。

所以這兩者的關鍵差異點會有三個:『是有計劃性還是非計劃性』、『所需要的恢復時間長短』『最終運動表現有否提升』三面向。只要是有預期性的安排,就算出現嚴重疲勞的症狀,但短暫幾日的減量休息恢復後,體能有往上提升,即為過量訓練(Overreaching)』;反之,操過頭又恢復不了,並體能衰退持續一段時間(大多會以2週以上當一個指標),就是過度訓練(Overtraining)』了

但個人認為,這真的是結果推定論,當我在操到不要不要的時候,總都是會相信應該休個幾天(即超補償),身體就會恢復了,尤其是過量訓練或過度訓練所帶給身體的疲勞現象,初期都是很相似的,誰能料到我在幾天後是恢復得來還是恢復不來呢?

再者,僅管同樣的訓練量,如果日常休息、睡眠與營養沒跟上,就算不用超負荷訓練,身體也很容易恢復不來,所以常發現在一般人身上,好像明明訓練量也不大,但以往吃得下的訓練,現在反而越練越糟,體能不斷下降,一問之下才知,8成以上不外乎是工作壓力太大、趕工熬夜追劇😑😑以致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變差、甚至刻意節食導致身體缺乏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不足等狀況。故當身體有訓練刺激,但缺乏充足休息與營養時,就會有『恢復不足(Underrecovery)』現象,只要這狀況持續一段時間,也會產生部份過度訓練(Overtraining)』的疲勞徵兆。

因此,過度訓練(Overtraining)』不見得是一定要練到很操很累才會發生的,只要休息與營養的環節沒處理好,還是可能讓身體吃不消。

這時也應該看得懂下圖了,這圖就是在說明每日的訓練會產生程度不一的疲勞,但大多短時間內就退去(Acute fatigue),但只要持續讓訓練與生活壓力高於恢復速度,也就是壓力與恢復失衡,身體就會開始出現些過度訓練的幾個徵兆,例如情緒不穩定、疲勞等,但不一定會是過度訓練(Overtraining)』,必須持續一段時間(2週以上)才能稱之。

圖片來源

可能會有的疑問II:一定要操成這樣嗎?

接著衍生出第二個問題:『超負荷訓練(Overloading)』與過量訓練(Overreaching)』是訓練過程中必要存在的嗎?

我引用這篇2020年的研究討論:Functional Overreaching in Endurance Athletes: A Necessity or Cause for Concern?  ,並先摘要下方的這張圖來討論,這圖共有四種訓練週期的安排方式,是他整理過往相關研究後所得到的分類。下圖的紅線是運動表現,藍線是表現的差異(每一天的運動表現都會有些許差別,主要是受身體疲勞狀況所影響,但大致上藍線不會脫離紅線太多)。

左上圖a是控制組,也就按一般的訓練週期在走,沒有刻意的超負荷,以相當一致的訓練負荷在累積體能,故運動表現的起伏不會太大,最終成績表現可能有些許進步也可能持平。

左下圖b則是在訓練週期裡有安排一個『超負荷訓練(Overload)』的時期,這選手有短暫的疲勞現象,但尚未影響到訓練表現,超補償後,最終體能是上升的。也因沒有嚴重的訓練適應不良的現象,故圖b模式不會稱為過量訓練(Overreaching)』。

右上圖c則是同圖b,一樣走了一個『超負荷訓練(Overload)』期,但疲勞越來越高,運動表現持續下降(看紅線處),直到安排了『超補償』恢復後,最後的體能表現或比賽成績還是會往上衝,這樣才是所謂的過量訓練(Overreaching)』。

右下圖d就是圖c狀況的悲劇版,超負荷導致超疲勞,偏偏選手不信邪,硬操且休息又不夠,結果紅線雖然還是回到了100%處。但現實裡,很可能是掉到90%甚至80%以下才對,因為『過度訓練(Overtraining』了。

如果是你,你會希望是那一種模式呢?

乍看之下是b的模式最好,有做到超負荷的訓練,但並未在過程中讓體能衰退,也不需要到過量訓練(Overreaching)』,就能在最終把成績往上推的境界;其次是c的模式,就算已出現不少嚴重的疲勞現象,體能也持續往下滑了(有Overreaching了),但只要恢復安排得宜,還是救得回來。不然,寧可不要搞一個超負荷訓練,走圖a穩紮穩打的訓練週期模式,進步雖然可能少,但細水長流,又不會有太高的受傷風險。

但話說回來,一般人要練到圖d這樣走進『過度訓練(Overtraining』的模式,也真的沒那麼容易,不只要能承受長時間身體疲勞、酸痛與體能持續探底,還不死心的操自己不肯喊停,尤其當別人都看得出來你該停一下時,卻還嘴硬的說自己這要叫做意志力😑😑。我想,這樣的固執也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境界。

既然如此,要怎麼樣才能達到圖b或至少圖c的境界呢?我認為真的很難,因為這關係到好幾個層面,包括:超負荷訓練時是要增加多少訓練量才能達到有效果但卻不過勞?減量又該減到多少才能來得及恢復?又要怎麼處理在訓練中所必然產生的疲勞,但能清楚判定這是可以短時間內退去,不會是個會影響長期表現的過勞?更甚者,在超負荷訓練期間,有沒有同時留意到飲食安排與休息規劃?每一題都是個相當難處理的議題,這真的也不全然只是科學層面,更多是藝術層面的判斷與經驗了。

回到開頭那句話『人都是在Overtraing過,才懂如何達到Overreaching』

但看完上述這篇研究與寫完這篇文章後,或許該修正一下為:『能夠不Overtraining,也不需Overreaching,就能達到Perfromance improving才是最聰明的訓練』

但是,真的很難...,不過,相信在看文本文後,您就能搞懂這些不難的專業名詞吧!

------------------

最後補充一點資料,延續上一篇討論Harry Palmer的訓練文章,來看一下Sam Long過去三週的訓練量,足足達100小時,包括1700多公里的單車量、280餘公里的跑量與80公里的游泳里程。很明顯的他在處於走一個Overloading訓練階段,但最大的重點也是在Harry那篇文章裡提到的:『要衝量就要降強度』,Sam Long這三週的平均 IF值(Intensity Factor;強度係數)僅0.51,強度壓得非常低。但至於超負荷的結果如何?他又怎麼增加他在此期間的營養攝取?還有之後怎麼安排減量或超補償?甚至下場比賽直接攤牌來看,到底成績有沒有提升?這些才是箇中的真正學問!

圖片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或想支持這平台嗎?請點選下圖給予實質支持!

想瞭解『請J帥喝咖啡』計劃說明,請點選此處


2 則留言:

  1. 目前沒比賽, 在休息恢復睡眠, 都做得不賽季訓練那麼規律, 的確不小心弄不好, 就會變成 OverTraining 了. 這次學到了三個新名詞, 又長知識了🙃 另外, O 和 0 在文章內的字型實在難以分辨阿😵‍💫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那就忽略英文與數字吧XD. 其實這篇也沒什麼,很重視用字精確的話(例如我XD),再細看就好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