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訓練雜談:從馬拉松成績個案想想游泳訓練的投資效益 | 2022年小願景


這是一篇閒聊的文章,是關於2021年12月份台北馬拉松賽後,我訓練的其中一位業餘跑者在FB上所寫的心得,不知道你看到上面的心得後,重點會畫在那裡呢?

2021年12月24日 星期五

歲月痕跡:IRONMAN 70.3成績與年齡大數據揭密

有點想念海的味道了...

眾所皆知,年齡是所有運動的最大殺豬刀,不管你再有天份或再怎麼努力,年齡就是個不可逆的限制因子,你只能減緩它的影響,卻無法完全停止它的阻礙!

但反應到鐵人三項上,尤其在IRONMAN 70.3這距離(113km;游1.9km、騎90km、跑21.1km),年齡與各單項成績還有整體成績的關係是什麼呢?以及再把性別考慮進來之後,是男生被歲月殺得比較慘?還是女生?

這篇告訴你!

2021年12月15日 星期三

一場美麗的誤會:2021棲蘭林道越野跑25km

棲蘭山莊一隅;紀錄於棲蘭越野當天

『教練,我6月想去跑棲蘭50km』 C兄如此說道!
『喔~好啊~那我也去跑個25km好了!』J帥回!

(((過了幾天之後........)))

『我報完了,你呢?』J帥問!
『50k滿了,我沒報到,不去了.....』C兄!

(((😳😳😳😳😳
)))

接著台灣就爆發了疫情,6月賽事延至12/11,我也一直到11月才想起來這回事,但並不是擔心跑不跑得完的問題,而是.....『怎麼這麼多東西要買啊???』

2021年12月3日 星期五

閒聊:寫給新手看的間歇訓練Q&A

A說:你覺得我要練間歇嗎?

B說:不用啦,間歇那是等你有330內才在練的東西,你就一直跑就好了......。

太平山蹦蹦車;紀錄於2021年11月

以上的對話,是我前幾天在跑步時,意外聽到兩個跑者對話的內容,我當下超想停下來,跟他們聊上幾句......(但以我這麼愛碎唸的個性,可能一講又講不停了)。

好!這篇來寫點自己對於間歇訓練的看法,還有也許你有過的疑問,與我自己教練的經驗裡碰過的幾個常見問題!

放心,這篇我盡量寫白話,不引用任何研究與難懂的字彙!

2021年11月23日 星期二

Kristian Blummenfelt 打造新的IRONMAN紀錄里程碑! 但,紀錄該承認嗎?

新的IRONMAN世界紀錄...嗎?圖片來源

以往寫些觀賽後的心得與評論,大多放在Facebook粉絲頁上,但這場值得留書討論,而我想討論的點如下:

1. 邦邦Kristian Blummenfelt繼東京奧運金牌後,在IRONMAN這距離的首次出賽就一鳴驚人,以7時21分12秒打破226km的最速紀錄,是該紀錄留存。

2. 但不幸的,因海流甚強,且是一路順流,邦邦的游泳成績39分41秒,很不可思議的也打破了原有游泳單項最快的41分26秒(但他不是新的紀錄保持者喔,因為還有人游得比他還快)。但這樣的場地影響,該認可最後成績嗎?

3. 還有別忘了職業女子組冠軍的Sara Svensk也創造了IRONMAN賽事的最快紀錄。

既然要聊紀錄,也順便幫大家回顧一下現有的世界紀錄與單項紀錄與保持者囉。

2021年11月12日 星期五

熱愛耐力運動的你,請多多攝取魚油!

無論去到那裡,我的最大樂趣都是逛市場;紀錄於2017年日本茨城那珂湊市場

上一篇寫了個小蘇打與運動的關係,僅管證據上還不算太充足,也不是人人的腸胃都受得了小蘇打,我也誠實來說,我完全不會想試,因為效益真的不太高,純粹就是個有趣的科普知識分享。

但這一篇,就是想講個對於熱愛耐力運動的你來說,相當重要但常被忽略補充的營養品:魚油

不過有些可能不認識我的朋友,以為我是要賣小蘇打還是什麼保健品之類的,完全沒有,也沒有要推薦任何一家的保健品,反而我寫這些東西,是要跟大家討咖啡喝的😂。

開玩笑啦,我只想分享我的閱讀心得,想讓訓練的相關知識能夠很單純的被討論與分享,尤其這週想分享的一篇研究,也讓我自己長了知識!

好,一句話講完這篇重點:訓練量越大,請越重視魚油的補充

2021年11月5日 星期五

冷知識:你知道小蘇打是個運動增強劑嗎?

這是我固定會看的一個Youtuber😆;圖片來源

除了看些運動的影片以外,我也很愛看一些烹飪、烘焙的頻道,最近突然很想吃俗稱德國結的鹼水麵包(Pretzel),於是查了到底該怎麼做?意外發現有小蘇打粉製作的版本可以取代烘焙鹼。

不過這篇文章不是要跟你談烘焙😅,而是想跟你補充個冷知識。眾所皆知,小蘇打粉算是個生活日常很重要不可或缺的一個產品,它可以當除濕、除臭、清潔、去汙用品;作為食用級的小蘇打粉,則是烘培常用的添加物。

但你所不知道的是,食用小蘇打粉,也是一個強力運動增強劑,尤其對於短距離衝刺、爆發力相關的項目時,它是個能強化運動表現,並降低疲勞感的補充品

不信?來看看研究吧。

2021年10月28日 星期四

再談肌肉:核心肌群與跑步經濟性的關聯是?

太魯閣山月吊橋;紀錄於2021年10月

上週那篇文章意外的獲得了許多評論,也收到不少訊息與提問,其中一個脈絡的問題主要是集中在肌肉本身,例如:『那我該如何加強某某條肌肉?』、『怎麼安排肌力訓練進來?』、或是『上半身肌肉就不重要嗎?』等等,而有的問題很大也很難回答。

但我覺得還是回歸一個本質:『強化特定肌肉真的能讓我們的運動表現提升嗎?』

如果可以,那這強化的邏輯是什麼?是要肌肉更壯更持久?還是讓活動時,身體能更穩定?以及,你所期待提升的運動表現是在什麼方面?是衝刺更有力?還是更有耐力?還是更有效率?

還有,許多人都認為只有透過負重訓練,才能強化肌肉或運動表現?難道單靠騎車、跑步或甚至游泳本身就沒有幫助嗎?

每個都是大哉問,但我這次找出一篇蠻特別的研究來分享。

2021年10月15日 星期五

平路 vs. 上坡路:跑步所用的肌肉到底有何不同?

與內文無關,純粹很喜歡這張陽光透進樹縫間的感覺

有在跑步的您,也許聽過『跑跑山路,練練不同肌群』、或是『跑平路跟跑上坡路的跑法是不一樣』之類的話,但到底是那些肌群?又有那裡不一樣?

這是最近突然跟人討論到的話題,這篇就來快速解答一下吧!

2021年10月7日 星期四

單車遊記:南橫.難橫.騎乘記事與懶人包

在騎了四個多月的訓練台之後,終於能解禁自己回到實際的公路上了

中秋連假時,去了趟南橫騎單車,後來PO了幾張照片在Instagram後,有幾人問到關於那邊的路況,故來分享一下我那天的騎法與相關注意事項。

想忽略我碎碎唸的話,可直接拉到最下方看懶人包即可。

2021年9月30日 星期四

音樂型態會左右大腦對於疲勞的認知!

圖文不符系列:七星潭

這文章標題有一種台灣新聞很愛用的騙點閱率的寫法😂😂😂,但我真的不是啦!

因為這次要分享的研究,標題就是這麼下的:『When It HIITs, You Feel No Pain(讓你無痛不累吃下高強度間歇課表)

但既然我都被騙得看完了,就順便來分享給你一些我的看法吧!

2021年9月23日 星期四

從2021 IRONMAN 70.3 World Championship 結果來聊聊三件事

2021 IM703WC位於美國St. George舉辦;圖片來源

說實話,這場在賽前我並未花太多時間研究,也沒打算寫任何文章,因我覺得最近寫太多比賽分析的東西了,有點偏離我對此網站的定位了,比重分配上應當還是以『訓練』為主軸。

加上賽事進行時,我也跑去深山裡發呆過中秋了。但賽後看看結果,可說是有些遺憾但不太意外,後續在看一些報導與成績時,又引發了我的一些靈感,故這次很快的也簡單的談談比賽結果。接著,談談我比較想聊聊的三件事:『Gustav Iden與他的吉祥物』『Kristian Blummenfeldt邦邦與行銷操作』,還有『連Daniela Ryf都累了』

2021年9月10日 星期五

跑鞋開箱:Scott Speed Carbon RC評測


Scott Speed Carbon RC 開箱

沒想到我騎Scott的單車這麼多年,還從不曾幫單車寫過開箱文(回憶文倒有一篇...),沒想到第一次當品牌寫手,竟會是寫一雙跑鞋!

沒錯,這次來聊聊跑鞋、碳纖跑鞋、Scott所開發出的第一雙碳纖維跑鞋!

2021年9月3日 星期五

Collin Cup最終章:比賽成績、簡評、這個運動的未來在那裡?

2020東奧鐵人三項選手、混合接力組銀牌與Collins Cup冠軍Taylor Knibb,這個你該記住的名字;圖片來源

Collins Cup在上週末8月28日結束了,為了幫這一系列文章收尾,這最後一集就來整理一下選手成績、排名、觀戰心得、賽事摘要影片等等,最後再紓發這一年多疫情下的惆悵吧!

2021年8月26日 星期四

Collins Cup 第三彈:比賽內容/觀看方式/賽前選手分析

今年KONA取消後,Collins Cup看來就是今年最精彩的賽事了;圖片來源

Collins Cup即將在本週六進行,來快速導覽一下參賽名單與參賽相關說明。至於比賽由來或比賽流程就不再贅述了,請自行參閱前兩篇文章:Collins Cup(柯林斯盃)鐵人三項賽事介紹Collins Cup介紹第二彈:選手排名/網站資訊與介紹

2021年8月17日 星期二

2020東奧馬拉松成績分析(下):女子組 | 誰比較會配速?

夏天跑馬拉松!光看就很痛苦.......;圖片來源

延續上集的好評,本來無意再寫下集的,但上一集的點閱數有些超乎我的想像,僅僅2天時間就登上本網站史上第二高點閱的文章了,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加上在看女子組資料時,意外發現一些有別於男子選手的有趣現象,故讓我再開另一集來討論女子組,就當我對各位的答謝!

首先,讓我先問您兩個問題,請閱讀本文前先思考一番:

1. 在上一集中已經知道,男子馬拉松選手在奧運的成績,相較於個人最佳成績,整體平均差了7.58%,約是退了9分46秒。那您認為女性差異比率會是多少呢?比7.58%高或低?

2. 再延伸來比較前後半馬的成績差異,若差異越小,可反應出一個選手對體能與配速的掌握度越好。那您認為是男性選手的前後半馬差異幅度比較小?還是女性選手的前後半馬衰退較小?

想好答案後再看正文囉!

2021年8月11日 星期三

2020東奧馬拉松成績分析(上):男子組 | 溫度的影響有多大?

東京奧運馬拉松;圖片來源

每一年的夏天,我都會被詢問到諸如此類的問題:『跑不動,我好沒用!』『速度出不來,我是不是退步了?』『越跑越慢,我是不是沒救了?』『心跳都壓不下來怎麼辦?』.......。

不要那麼負能量好不好!夏天本來就不是屬於馬拉松的季節啊!

不信的話,我這次拿剛結束的東奧馬拉松男子選手資料來佐證,即便是到了奧運殿堂級的選手,即使奧會將比賽會場拉到了相較於東京而言,較為涼爽的北海道札幌,那些奧運長跑選手們的配速是否會受氣溫影響?又影響了多少程度呢?

2021年7月30日 星期五

2020東奧鐵人三項冠軍Kristian Blummenfelt奪冠分析 | 彩蛋:奧運有多難?

我想先跟東奧鐵人三項金牌選手 Kristian Blummenfelt道歉.....;圖片來源

首先,我想致歉一事。

我應是最早起碼3-4年以前就開始在用『小胖』來稱呼Kristian Blummenfelt的人吧,當初用意很簡單,我常常在介紹一些國外優秀潛力股的選手給大家認識,取個諧音讓大家好記得這些選手,尤其是Blummenfelt是個不易發音與記住的字(不信你自己閉上眼睛把他名字單字拼出來看看),我也完全不喜歡用那種中文直譯法,例如『克里斯蒂安.布朗費爾特』里係地貢啥小?這誰會記得啦)。

同理,過去我也以『阿娟』稱呼Gwen Jorgensen(取Gwen諧音,2016奧運女子鐵人三項金牌),或是用『丁董』稱呼Tim Don。但近來,
Blummenfelt奪冠後完全爆紅,有許多人對於他被稱為『小胖』格外反感,認為有歧視汙辱之嫌,其實我個人還真的沒有,但若讓人不舒服,我在此致歉。

以下,決定改用『克里斯蒂安.布朗費爾特』來稱呼(飛踢)。開玩笑的啦,以下改用Blummenfelt『阿邦』交替使用好了,再有意見我也沒辦法了。

好,進正文,這篇是來談論一下為何我敢在2個月前就說Blummenfelt很可能就是今年奧運冠軍?還有談談他的數據?以及若拆解他的三項開來,我們是否有可能追得上?讓我們好好來分析他吧。

2021年7月26日 星期一

讓我來當你的白老鼠:一個頂級職業選手的飲食改變與影響

2018 IRONMAN Arizona冠軍;圖片來源

很少有研究是拿單一職業選手當個案討論,甚至是進行為期半年多的研究,研究的還不是簡單的換個單車或換個鞋子這麼簡單,而是完全顛覆他原有的飲食習慣。

這次,介紹一篇有趣的研究,讓一個頂級的職業鐵人三項選手來嘗試一下在高碳水飲食與低碳高脂飲食兩種策略中,對他的訓練、比賽有何影響?

主角就是上面那一位,有人認識他嗎?

2021年7月16日 星期五

讀書心得| 運動基因:頂尖運動表現背後的科學

最近關在家的時間變多了,也有很多時間慢慢消化以前買的書,這次來分享其中一本我看完覺得還不錯的書。

書名:運動基因:頂尖運動表現背後的科學
作者:David Epstein
譯者:
畢馨云
出版社:行路
出版日期:2020/12/02
適合閱讀族群:對於運動科學、運動基因與如何打造出頂尖運動員脈絡有興趣者閱讀。

2021年7月9日 星期五

【文章分享&翻譯】 訓練無竅門,堅持而已

夏威夷歐胡島的鑽石頭山(Diamond Head)山頂俯瞰一景;看到新聞報導,美國人現在瘋狂出遊潮,連夏威夷的鑽石頭山都擠滿了人潮,門票停車費都大漲,那就分享紀錄於2015年的舊照吧

這週看到一篇很有感觸的文章,原打算分享就好,但越看越覺得有很多想說的話,卻好像又被這文給全說完了,乾脆來翻譯一下好了!


2021年7月2日 星期五

Collins Cup 介紹第二彈:選手排名/網站資訊與介紹

8月28日即將舉辦的Collins Cup比賽地點 Šamorín Slovak(斯洛伐克沙莫林);圖片來源

4月中時介紹過Collins Cup,時過2個多月了,來更新一下新資訊 !

不知道Collins Cup為何的,請看上一集:Collins Cup(柯林斯盃)鐵人三項賽事介紹│今年最值得期待的賽事之一

這次很想介紹一下官網上的資訊,滿滿的選手自傳、排名、歷史成績甚至還有像打電玩一樣的選手評分,對於三鐵迷來說,這根本是寶庫啊,不知不覺間就看了一整晚....

官方網站由此去:https://protriathletes.org/

2021年6月28日 星期一

耐力運動的9大必須營養指引:40年來的研究精華

Angels Landing, 位於美國Utah的Zion National Park知名景點;紀錄於2017年IM70.3 St. George賽後隔天

最近看了一篇整理得相當好的回顧式(Review)研究,且都是針對耐力運動為樣本的研究,作者們調閱了自1980-2018近40年的相關研究,再加以整理出52篇研究後,統整出對於耐力運動有幫助的9大必須營養建議,提供予選手與有興趣者參考。

就讓我幫你整理與導讀一下!順便分享一個Angels Landing景點的一些照片在文章最末段,幫你過過無法出國的乾癮。

2021年6月18日 星期五

耐力訓練後,該先補碳水化合物?還是先來杯高蛋白?

這次先來一個情境題,如果你今天進行了一個路跑賽,或是一個1-1.5小時間中高強度的訓練之後(例如T PACE或Tempo Run),此時你的眼前有兩杯飲料,第一杯是富含20公克的高蛋白飲料,第二杯是一杯含29.3公克碳水化合物的飲料,不含蛋白質。

你認為喝下那一杯飲料,會對你的因訓練負荷造成的肌肉傷害比較有幫助?會降低在強度訓練後的酸痛感?會加速你在接下來幾天裡有更好更快的恢復效率呢?

先想一想,之後再告訴你答案!

分享一下今年端午節,跟太太兩人第一次自己包粽子的照片。

2021年6月11日 星期五

功率計小實驗:Garmin Rally, Vector 3與Wahoo Kickr 5比較

這是我的實驗室!

最近在做個小實驗,實際來比較一下Garmin Rally還有Vector 3功率踏板,跟Wahoo Kickr 5的功率比較吧!

2021年6月4日 星期五

借鏡國外經驗:在防疫期間,他們(跑者/單車族)還在訓練嗎?

小琉球那隻想衝出牢籠的海龜;紀錄於2021年3月,三級警戒前...

自5月19日至6月14日這四週間,相信你我都沒想到,台灣竟也有近乎準封城的一天,雖然我覺得現在的三級警戒狀態,其實比較接近於日本的『自肅』,是種偏向於自我管制,沒有到硬性規定不得出門的完全封城狀態。

這是過去一年半裡頭,我們從各新聞管道上都看得到的國外疫情狀態,只是當真的發生在你我身上時,大家還是不免慌張擔憂了起來,尤其是否6月14日後就會如期解封?目前來看恐還是不樂觀。

既然看國外疫情實例也這麼多了,那我們換個角度來看看,在他國軟封城或自肅狀態下,那些喜好運動的人,他們的訓練狀況如何?是練多了?還是不練了?又訓練動機是否改變了呢?

來看看吧!

2021年5月25日 星期二

台灣屋脊縱騎:3-6天單車攻略法!

防疫在家不閒著,幫你規劃個好夢💤

上週那篇切地瓜環島(中雙塔)文章的流量大幅超越其他文章的瀏覽數,也收到蠻多訊息想仿效,而且就這麼巧的,騎完雙塔回來後,全台就進三級警戒,社會幾乎停擺了。

於是無聊的我,開始想了幾套難度不等的切地瓜騎法,以騎乘天數來分類,也許在疫情之後,我們能再帶著挑戰與夢想的心上路!

這篇文章,提供3-6天不等的難度等級騎法與注意事項(其實文末還有2天版的),走吧!

2021年5月21日 星期五

越是病毒伺虐的時代,越要顧好免疫系統 │ 談訓練與免疫系統

我從來沒想過會有一天得把這張卡片翻出來;圖中人物為2012年IRONMAN世界冠軍 Pete Jacobs,他寫給J帥的一句話,但因為他不知怎麼寫帥,那就算了XD

先講結論,現在草木皆兵,病毒隨時都有可能侵略你我身體,但絕不表示就停止訓練,而是要謹慎控制訓練強度,尤其高強度間歇訓練後的空窗期,正是病毒最易侵入的時刻,反之中低強度的訓練,較能提高身體免疫力,故合理安排訓練課表,與留意訓練後妥善保護好呼吸道與重視身體清潔,一起撐過去!

2021年5月15日 星期六

台灣屋脊縱騎:我到底騎了什麼(下)|中雙塔、切地瓜、切西瓜

翻過新中橫,這地瓜的山路就全爬完了.....(但還有200多公里路才到鵝鑾鼻)

切地瓜第三刀:塔塔加只是熱身,好想吃芋頭冰

DAY 3:水里出發 → 接台21省道上塔塔加 → 台18省道下阿里山 → 下至龍美轉接嘉129縣道 → 接三大產業道路(山美、新美、青山)→ 接台29旗甲公路 → 甲仙(夜宿)總長208km、總爬升3957m、總下降3994m、騎乘時間9時36分。

天微亮,已出發騎在台21省道上,前一天有刻意減了距離,就是為了應付這五天中最累的一天。

2021年5月14日 星期五

台灣屋脊縱騎:我到底騎了什麼(上)|中雙塔、切地瓜、切西瓜

用單車將台灣一刀切下吧!

約莫一年多前,看到幾個重機Youtuber開始在挑戰縱騎台灣,他們常以『切地瓜』『切西瓜』來命名這條路線,甚至有一日完騎24耐的挑戰,而單車界比較常講的名詞是『中雙塔』,不管那一種叫法,這都是很變態的路線........。

原本只是當個茶餘飯後打發時間看的影片,主要是在想到底台灣還有那一段路是值得一騎的?但影片只要看過就有印象,印象就會在心中泛起漣漪,漣漪就會不時地開始試著去規劃一條自己單車能完騎的路線!

不知不覺間,功課也做完了,這一條從海到山,從山再到海,從北貫到南,縱騎在台灣的屋脊,用二輪切開這個土地,認識台灣寶島,也剖開自己內心,在綿延不絕的山裡,沉心靜氣與自己對話。

走吧,跟我再重新回顧一次我這5天來的所見所聞與點點滴滴吧。

2021年5月6日 星期四

週期化間歇訓練:有沒有一套最完美的間歇課表?

石門老梅綠石槽的日出

又回到讀書時間了,這次分享一個很有趣的研究,先問你一個問題!

假設我們現在要來排一個預計3-4個月的週期訓練,想當然爾,間歇訓練自然不會少,當然如果你看過我先前文章,可能還知道可走閾值訓練或極化訓練的方式,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將閾值與極化訓練混合在一起的話,會發生什麼事呢?

白話一點!

混合,意即可否前期先練長間歇,後期再練短間歇?

還是,前期先短間歇,後期再練長間歇?

或者,每週都混合長短間歇交替訓練?

你喜歡練那一種?又習慣練那一種?覺得那一種較有效?看文章前,先猜一猜吧!

2021年4月29日 星期四

2021 IRONMAN 70.3 Taiwan:破繭重生的決心!

Kill You? No, Kill myself.

如果問我這場比賽在想什麼?可能腦裡浮現最多次的影像,是一位美國職業鐵人選手叫Sam Long,在他的其中一支影片回顧賽事裡,他提了件事情,即你總會想像有一天會有一場比賽,到了最後5km,你可以不斷的追近前方對手,讓自己名次不斷往上走,最後來個逆轉勝,聽起來是很夢幻熱血的一刻。

但是等真的碰到了情境真實發生,你才會發現簡直是惡夢一場,因為你必須有『殺了自己的決心(You have to kill yourself;註1)』

Kill Yourself來源

沒想到我真的碰上了,但不是最後5km,而是一出T2的前5km..........

2021年4月16日 星期五

Collins Cup(柯林斯盃)鐵人三項賽事介紹│今年最值得期待的賽事之一

"鐵人三項是個人運動無誤,但有沒有可能來打一場團體戰呢?"

(官方預告賽事宣傳影片)

回答開頭的問題:『有』。

雖然全球COVID-19疫情並未減緩,但是世界各地各類運動依舊紛紛展開,鐵人三項當然也不例外。今年除了過往例行的重要賽事外,還有些獨特的比賽值得觀察,包括奧運真的是鐵了心要辦了、PHO3NIX Sub8 Sub7計劃等,還有一個我今年也很留意的賽事,將在今年2021年8月28日,進行一場相當有趣的團體賽,共計將有36個選手分別代表美國隊、歐洲隊與國際隊來個團體競爭,取名為『Collins Cup(柯林斯盃)』

看到消息釋出時,個人感到相當興奮,來介紹一下目前現有的資訊吧!

2021年4月12日 星期一

Garmin Rally 踏板式功率計開箱、評比、與使用心得


Garmin踏板式功率計終於迎來了第四代的新產品,只不過這次不再取名為『Vector』,而是改為新名稱『Rally』

身為長年用戶,歷經Vector 1-3代,這次有幸從去年下半年就參與產品測試與使用長達半年時間,故這篇文章不只來介紹一下『Rally』功率踏板與過去幾代的差異,也分享個人使用心得。

2021年3月31日 星期三

把自己逼過頭了嗎?│文章分享:5項認真魔人常犯的錯誤

"對於一個教練而言,最怕的不是遇到愛練不練的人,而是企圖心旺盛不輕易放過自己的認真魔人。"

2月份時收到的禮物,來自個人一位學生所繪製的水壺,慶祝流量破5萬。
先前2/28的文章有分享過另一面,這次公開正面。
不過現在已破8萬了,請準備10萬的繪圖喔XD

這篇寫些淺顯易懂的東西,不談科學研究,只有閒談與分享,是個人前陣子看到這篇出自《Triathlon Magazine Canada》雜誌中的文章,個人看了相當有感,特提出分享:5 mistakes highly motivated triathletes make

2021年3月24日 星期三

功率小教室:賭俠與作功(下)| 談kj與kcal

2017年去Arizona訓練時,練跑的田徑場,黑色的PU跑道加上海拔1500m高度,HIGH啊

這集跟賭俠沒關係了.....這集討論兩個問題:

1. kj與kcal之間是什麼關係?

2. 總代謝效率(Gross Metabolic Efficiency; GME)又是什麼東西?

2021年3月16日 星期二

單車功率小教室:賭俠與作功(上)

 你看過電影《賭俠》嗎?那應該對於這幾幕畫面不陌生!

賭神系列電影出來後,你有沒有習慣跟人打牌都要瞇一下牌....


想懷念的話,可直接看摘要短片:

這跟訓練有什麼關係?

2021年3月5日 星期五

38婦女節特刊:認識女性生理期與運動之關連|寫給女性耐力運動員的建議

這是我唯一能找到與本文能符合的照片了,野柳女王頭,紀錄於2020年春

一般人(尤其男性)對於女性生理期的理解,可能大概停留在會有經痛、頭痛、疲倦、情緒不穩等生理不適,若是反應在訓練上,頂多就是覺得可能較為不舒服或不便下水而已。

但不知道你是否想過,在生理期當下或之前之後,對訓練狀態有無影響?生理期到底適不適合訓練?更艱深一點的問題,在生理期的那一個階段訓練效果會最好?還有你知道口服避孕藥不是只可以用來避孕的嗎?

本次配合3月8日婦女節,讓我們瞭解一下這些議題。

2021年2月28日 星期日

馬拉松跑量與受傷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呢?

全球獨家限量彩繪J帥專屬的水壺,第一次收到這種禮物XD

如果要以一個指標來衡量馬拉松訓練的成效,『跑量』絕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但『跑量』一定越多越好嗎?又究竟多少『跑量』才叫夠?有所謂的避免受傷的『基本跑量』嗎?

這樣的疑問,過去大多是停留在朋友怎麼說?坊間又是怎麼流傳?這種請『聽說』當教練到底是對還錯?除了親身體會試驗外,本次就來整理一下相關研究的建議吧!

2021年2月19日 星期五

單車訓練:低迴轉、重齒比訓練的必要性?

比起重不重踩,我覺得在體感溫度頂多5度的情況下滑下山才是考驗XD;今年春節所騎所拍

先講結論,低迴轉重齒比的踩踏訓練是過時的產物,科學驗證上站不住腳,效益也沒想像中得大,但傷害卻不小

而我,偶爾會練也會開這樣課表給人練,所以.....這是一篇準備要打臉自己的文章?

2021年2月4日 星期四

懶人包:簡單搞定TrainingPeaks與Gamin Connect自動連結、匯入資料、輸出課表

我只是封面,跟內容一點關係也沒有....

TrainingPeaks(以下簡稱TP)應是全世界最多人用來開課表的軟體,不管自己開或是由教練開,個人也使用六年了,還算略懂。而Garmin也是最多人使用的訓練裝置品牌,其應用程式Garmin Connect(以下簡稱GC),應該大部份人也不陌生。

故這篇懶人包,我廢話少說,只打算教會你以下三件事!

1. 首先,你要有TP與GC帳號,沒有的話可上網查詢並註冊,並且建議都要同時下載手機APP,且使用免費版即可,除非你對數據有偏執,那可用TP付費版或甚至與WKO一起使用。

2. 讓訓練後的資料自動上傳至GC,並且自動連結至TP。

(((以上兩點應該99% TP與GC使用者都知道了,重點是下一個))

3. 訓練前,可將TP上所規劃的課表自動輸出至GC與Garmin錶裡,不需在訓練前還要背課表了!

接著就來談這三件事!

2021年1月28日 星期四

那些年,我們曾經吃過的漢堡

2019年在德國法蘭克福某店裡...


你喜歡吃漢堡嗎? 

其實我也沒那麼喜歡,但現在卻有點想念,這篇文章無關訓練,而是關於那些年吃過的漢堡紀錄....。

2021年1月21日 星期四

J帥著作任意門:2015-2019年 J帥專欄文章大集結

八里的日出,這個Smile代表我整理完後的心情

其實從還沒運動時,個人就在寫東西了,但真的認真把寫文章當成一回事,是2014年底接了Don1don專欄起,自2015年至2019年五年裡,寫了百餘篇文章,雖然有部份散落在各地,但大多還是在Don1don專欄裡,只是一直沒好好整理,最近有幾個動機啟發來動工整理一下。

一來,偶爾被問到一些訓練相關問題,其實我大多寫過了,但對方有時也不知放在那裡,畢竟也百來篇文了,有時我自己也要找一下,乾脆在這裡開個傳送門。

二來,文章多了,東西也亂,也不曉得讀者如您是何時才開始運動或開始看到我的文章?有時搞不清楚來龍去脈,好像也影響了閱讀品質,讓我來幫你整理吧。

三來,這次整理,不包括過往賽前點將錄系列的至少十來篇文章(包括KONA的啦,或台灣的比賽),還有寫過一些短篇或週報之類的,因為我想比賽都結束多年了,應該不太有人想再看過往的介紹了吧,真有興趣再請移駕至don1don看。另外也扣除幾篇我不太喜歡的文章(大多是對訓練沒實質建議的業配文),故保留以下這些文章,並區分為15個大分類超過120篇文章,如果你看過有60篇以上,請受我一拜!

以下分類與文章連結,請點選下方『閱讀更多』後,按文索驥去找你需要的文章吧,相信大部份您的疑問應該都可以在此解決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極化訓練與閾值訓練(下):應用篇

如果有機會再去高知縣的話?一定是為了想吃這東西而去的!

下集直接來談極化訓練閾值訓練的優缺點、運用情境與可能限制分享,所以若前兩篇您在閱讀時有不懂之處,也許這篇就懂了!

在談兩方訓練的運用之前,先分享一篇多年前發在Don1don專欄的舊文:重新認識馬拉松配速跑(M PACE):意義、迷思與訓練時機』。

從這篇內容,其實就不難猜到,我個人是比較偏向於極化訓練派別的,但我並不會想去洗腦你,極化訓練好棒棒!反而我自己也會在特定時間點做一些閾值訓練。而在教練工作上,也會針對不同的人、不同訓練時期、不同賽事目標等,安排一些閾值訓練課表。尤其近一個月來又重新唸了許多東西後,依然認為沒有一套完美或標準的訓練方式,端看你怎麼運用與個人差異,課表是死的,人才是活的,活用才是關鍵!

OK,進討論。

2021年1月7日 星期四

續談極化訓練與閾值訓練(中):實證篇

在進主文此之前,先分享一張圖(資料來源), 圖E就是『閾值訓練』,而圖F則是『極化訓練』。圖C是『金字塔型訓練』,一樣有最高比率Zone 1訓練,同時也練閾值與少部份Zone 3以上訓練,本文下方引用的實證會提到一點。

圖A與圖B是兩種對立模式,圖A是大量有氧追求大訓練量時就可能發生;圖B是幾乎只練高強度間歇(HIIT)。圖D類似圖B,但還有蠻多閾值訓練比率;圖G是反極化,圖H是三區都同訓練量,嗯....雖然我是覺得這兩者都蠻非主流的,大概只有某種情況才可能這樣練吧。

但放心,這些我們都不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