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三項是個人運動無誤,但有沒有可能來打一場團體戰呢?"
回答開頭的問題:『有』。
雖然全球COVID-19疫情並未減緩,但是世界各地各類運動依舊紛紛展開,鐵人三項當然也不例外。今年除了過往例行的重要賽事外,還有些獨特的比賽值得觀察,包括奧運真的是鐵了心要辦了、PHO3NIX Sub8 Sub7計劃等,還有一個我今年也很留意的賽事,將在今年2021年8月28日,進行一場相當有趣的團體賽,共計將有36個選手分別代表美國隊、歐洲隊與國際隊來個團體競爭,取名為『Collins Cup(柯林斯盃)』!
看到消息釋出時,個人感到相當興奮,來介紹一下目前現有的資訊吧!
誰是Collins?
既然取名為『Collins Cup(柯林斯盃)』,不知道你會否好奇Collins是誰?能偉大到讓該賽事以他來命名。
若你對鐵人三項歷史稍有瞭解,或知道IRONMAN與KONA的由來,應該就對他不陌生。容我快速簡介一下,在1977年的一場聚會裡,一群男人在夏威夷的一個聚會中,在充滿酒酣耳熱的垃圾話裡,決定搞一場驚天地撼鬼神的賽事,來證明那個男人才是最強的,於是才有了隔年1978年的第一場IRONMAN。
該聚會中,時任美國海軍中校的John Collins,就是推坑者之一,既然坑已推,他也負責到底,後來也與妻子Judy Collins負責整個賽事籌備與路線規劃。
(腦補一下:1978-1980年都是在夏威夷歐胡島舉辦IRONMAN,1981年後才移至KONA島)。
當時第一屆舉辦時,John Collins還寫了句名言給各參賽者,這話是:『Swim 2.4 miles! Bike 112 miles! Run 26.2 miles! Brag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游3.8km!騎180km!跑42.2km!之後,你可以吹噓一輩子 』。
還有那另一句名言:『"Whoever finishes first, we'll call him the Iron Man."(不管誰是第一個通過終點的,我們都將稱呼他為鐵人』,也是出自Collins!
(再次腦補,最早的英文確實是叫「Iron Man」,後來才併為一字叫IRONMAN,也是註冊商標。而現在的「Iron Man」,其實是在講鋼鐵人、小勞勃道尼或特斯拉老闆馬斯克之類)。
所以,稱John Collins是孕育三鐵運動之父並不誇張,僅管他與太太Judy Collins隔年1979年起就不再參與規劃了,但後續仍持續推動著鐵人三項運動,故因其偉大的地位,這次賽事就命名為『Collins Cup(柯林斯盃)』。
|
這兩位就是John Collins與妻子Judy Collins,手上捧著的則是1978年第一屆IRONMAN的獎盃,這也是IRONMAN LOGO最早的原形;圖片來源 |
賽事說明:分隊與隊長這場賽事最獨特之處,就是將選手按國籍分為『美國隊』、『歐洲隊』與『國際隊』。每隊隊長人選已經確定了(如下圖)。
這個隊長名單一列出來,若你是資深鐵粉,應該馬上肅然起敬!
『歐洲隊』隊長Norman Stadler(2次KONA冠軍)與Chrissie Wellington(4次KONA冠軍);『美國隊』的Mark Allen(6次KONA冠軍)、Karen Smyers(1995 KONA);『國際隊』隊長有澳洲的Craig Alexander(3次KONA冠軍)、Simon Whitfield(2000年代表加拿大取得奧運鐵人三項冠軍)、Erin Baker(紐西蘭籍、2次KONA冠軍)、Lisa Bentley(紐西蘭籍,2006年KONA第3)。
賽事說明:選手選拔方式與名單
這場比賽,每一隊將挑選各12名選手,6男6女,其中4男4女將依PTO年度積分排名最高者自動入選,剩下的2男2女則由各隊的隊長挑選出。
PTO的積分排名在官網上有,詳細計算方式不贅述,只先提PTO年度積分的計算期間是自去年2020年12月1日至今年2021年8月9日止,所以目前截稿為止都還沒決定各隊的參賽選手,不過我先整理了截至3月31日止的各隊選手積分領先者前10名(如下圖),只要在8月9日前,能有更好的表現,就有機會擠進前4名。
不過你也可先猜看看,那一隊的選手素質與贏面最高?
『歐洲隊』的Jan Frodeno, Alistair Brownlee, Sebastian Kienle, Gustav Iden,女生Daniela Ryf, Anne Haug, Lucy Charles-Barclay, Holly Lawrence。這8人要KONA冠軍有、要奧運冠軍也有、要IRONMAN 70.3世界冠軍也好幾個,看到我瑟瑟發抖了。
『美國隊』的名單看起來沒那麼亮眼,而且是我認為之後最有可能再有變動的部份。不過Rudy von Berg與Sam Long這兩個都不到30歲,也是近兩三年來快速成長,是值得觀察的選手。Chris Leiferman, Matt Hanson, Sarah Piampiano都算老將了,Sky Moench則剛拿下IRONMAN 70.3 Texas女子冠軍,近期狀況不錯。
『國際隊』則有Lionel Sanders, Branden Currie, Cameron Wurf, Sam Applenton這四人都是單車能力超強。女子的Teresa Adam則有IRONMAN 8時38分的紀錄,半程超鐵也是4時內完賽的能力,Paula Findlay與Sarah Crowley也是經驗與實力兼俱。
但若真要預測那一隊會奪冠,就要涉及賽事距離與競賽方式如何進行?畢竟即使是菁英中的菁英,但每一個人擅長項目與距離都不盡相同,遊戲規則才是決定誰勝出關鍵。
比賽距離是一場100km,游泳2km、騎80km、跑18km。
比賽地點在斯洛伐克(Slovakia)沙莫林(Samorin),基本上是個高速賽道!
競賽方式是最特別之處,採『1對1對1 Battle』。
各隊共有6男6女,賽前各隊隊長依序輪流排入自己隊的選手名單。例如第一場比賽,將由美國隊先放入自己隊的第一棒,接著輪歐洲隊選擇自己的第一棒,接著才由國際隊決定要放誰進入第一棒與另兩隊OK;第二場比賽,則由歐洲隊先放入選手名字,再由國際隊放入選手名字,最後才是美國;第三場則是國際隊先放選手,依續輪美國,最後歐洲隊。
競賽積分方式是根據每一場賽事完成後,該賽事第一名拿3分、第二名拿2分、第三名得1分。
這時不知道你會否跟我一樣,想到古代孫臏教田忌賽馬的典故:『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意即,如果對手排出非常強的選手,我寧可放掉該賽事,以較弱的選手來出戰就好,再以我隊最強與次強的選手,依序對上對手稍弱的選手,這樣整體贏面最廣。
只是這一點,大會好像也想到了。所以還有另列『領先積分』,只要第一名能贏過第二與第三名達2分鐘以上可獲0.5積分、贏4分鐘以上可獲1積分、贏6分鐘以上可獲1.5積分;同時第二名贏第三名也達2分鐘以上時,一樣有積分,但最多只能計到1.5積分。例如下圖就是個範例,第一名的Smith,除了3分第一名積分外,又贏第二名3分鐘與第三名達6分鐘,故可再獲1.5積分,總計得了4.5積分。所以怎麼安排上中下駟,我認為會是賽前非常有趣的部份!
至於一場比賽要如何才能吸引到全世界最頂尖的三鐵選手前來參與?畢竟8月有東京奧運,10月又有KONA冠軍賽,還有疫情這不定時炸彈,現在沒人能知道會否那邊又突然封城鎖國了?
故要吸引選手前來,獎金自是不會少,總獎金高達『150萬美金』,將分配給總計36名選手(男女各18名),分配方式是以獲得參加『Collins Cup』的選手,依其本年度的PTO排名來領取,第一名9萬美金、第二名8萬美金、第三名7萬美金等等,就算是最後一名的第18名,都有2萬美金獎金,且是男女同等獎金額。
當然,這條件是你必須來參與賽事才能領取,所以除非選手認為準備其他賽事的誘因會比這場還高,才有可能放棄資格。
賽事沒說明的事?
這賽事才剛公開不久,故個人仍有部份疑慮尚未找到相關資訊解答,例如:
1. 雖是分成12場賽事,但沒有說明比賽是否同時進行?
畢竟是一場100km賽事,少說也要3.5-4小時左右才能完成,應該不太可能1場1場依序進行。個人推測可能仍是比照一般賽事流程,男女依序分開進行,只是賽前就會先決定好每位選手是排在那一組別,你得全程緊盯你同組選手才行,或者乾脆直接拼全場第一個進終點,就沒這煩惱了。
2. 國家隊的設計概念可以再更強化一些!
有一點蠻可惜的是並沒有以『國家隊』來設計獎金或相關誘因制度,如果有,會更增加隊員互動與激勵的效果,甚至可以看到比賽進行中,同隊選手相互提醒彼此對手所在位置或領先差距,這會讓比賽流程更添緊張氛圍。
3. 隊長的角色可以再戲劇化一些!
各隊的隊長功能,目前看來就只是分配選手到那一組別,這功能實在有點弱。甚至國際隊還有四個隊長,叫這些上古神獸專程前來此,只是分配名單跟當啦啦隊實在有些浪費。我倒比較期待這些前冠軍們也下場來場OB賽,尤其這些隊長們,很多也還在訓練,例如Craig Alexander都48歲了,但還在以職業選手身份四處征戰中,也許隊長們不用比一場100km,來一場51.5km表演賽,就很讓人興奮了。
以上,這場比賽如果最後真能辦得成,並且真邀到眾星齊聚,絕對是相當精彩的賽事,日後我也會隨時留意是否有新訊息,並保持更新,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本系列文未完待續,期待不久後就能看到下一集....)
喜歡這篇文章或想支持這平台嗎?請點選下圖給予實質支持!
最近的文章,騎車&三鐵我比較跟不上,先來祝Kenting70.3一切順利,Bib編號003排在很前面的號碼啊~ 加油~
回覆刪除歐洲隊男子組的名單真的強到誇張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