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沒想過會有一天得把這張卡片翻出來;圖中人物為2012年IRONMAN世界冠軍 Pete Jacobs,他寫給J帥的一句話,但因為他不知怎麼寫帥,那就算了XD |
先講結論,現在草木皆兵,病毒隨時都有可能侵略你我身體,但絕不表示就停止訓練,而是要謹慎控制訓練強度,尤其高強度間歇訓練後的空窗期,正是病毒最易侵入的時刻,反之中低強度的訓練,較能提高身體免疫力,故合理安排訓練課表,與留意訓練後妥善保護好呼吸道與重視身體清潔,一起撐過去!
基隆嶼;紀錄於2021年4月 |
這次來談談不同訓練強度對身體的影響性,首先講兩個重要理論,是由David Nieman博士所提出的,第一個是叫『空窗理論(Open Window Theory)』,另一個是『J型曲線(J-shaped curve)』,一一來說明。想跳過理論與研究直接看結論與建議的話,直接滑到最下面去吧。
Open Window(空窗理論)
J形曲線理論:真的不是J帥創的
既然運動完會產生破口讓病毒入侵,那是否就不要運動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身體也沒弱到開一個縫隙,整個家裡就大地震了,反之,完全不運動如同門窗完全緊閉,身體也是會悶壞的。
故David Nieman博士另一個是重要理論叫『J型曲線(J-shaped curve)』,原始概念圖如下(資料來源)。
X軸是運動量與強度,由左至右分別是沙發馬鈴薯(不運動者)、中度運動者、高強度或高訓練量者;Y軸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風險(URTI)』,由下至上分別是低於平均值、平均值與高於平均值;圖中的虛線並且標示為『Immunosurveillance』是指『免疫監測』,意指體內免疫系統辨別外來入侵或體內自身細胞變異的反應;實線是感染風險(Infection risk)。
白話來說,如果你都不運動,免疫監測與感染風險都算正常運作,感染上呼吸道的機會一般般;但如果你保持在適當適中的訓練量(Moderate),『免疫監測』功能會最強,會提早發現病毒並作出因應防護,讓你不易生病感染;然而,若是進行大量或高強度訓練後,『免疫監測』功能會降低許多,給了病毒入侵破口,讓你容易生病。
上圖看不懂的話,再用一張更易理解的示意圖(圖片來源),下方這個像J型的圖,是後續的研究者或引用人,改良了原作者的圖,讓我們更易理解訓練與免疫系統的關係。
J形理論的實證
再來用一篇2020年剛發表且相當新的研究:Continuous Moderate-Intensity but Not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Improves Immune Function Biomarkers in Healthy Young Men,該研究針對16個18-20歲的年輕人,並分為各8人的2組,進行為期9週的訓練,每1週要執行3次課表,故共計27組訓練課表。
第一組是『HIIT組(高強度間歇組)』,讓他們進行30秒短衝刺,前3週是每次訓練要跑30秒MAV(最大有氧速度),接著短休30秒,持續6組後,加休5分鐘為1循環,共計重覆3輪,故會有18組30秒短衝刺。之後4-6週是每週進行3次,每次進行8組3循環共24組間歇,最後3週則是強度加到110% MAV。MAV測驗法,該文中有提,此不贅述,直接理解為短衝刺即可。
第二組是『MCT組(中強度持續跑)』,一樣每週跑三次,依續是18-24分鐘,落於75-80% MAV的速度。當然,這兩組在每次訓練前的熱身都是有的。
結果,我們要關心的不是那一組比較好,而是這兩組訓練後對身體免疫系統產生了那些影響?於是在開始訓練前先抽一次血,在9週訓練完後再隔2天,再抽一次血驗幾個免疫系統的關鍵指標,先看圖如下:
基隆嶼登頂俯瞰 |
這幾天看下來的確是要長期抗戰了,這幾天都在家裡運動,的確要找機會出門走走,一起加油
回覆刪除對啊,戴著口罩出門走走,看點遠方的事物,對身心都好
刪除打疫苗前是不是不要訓練,打完的反應才不會太像年輕人。(大誤)
回覆刪除萬一以後是年年要打疫苗勒?那終生不練了QQ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