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4日 星期五

借鏡國外經驗:在防疫期間,他們(跑者/單車族)還在訓練嗎?

小琉球那隻想衝出牢籠的海龜;紀錄於2021年3月,三級警戒前...

自5月19日至6月14日這四週間,相信你我都沒想到,台灣竟也有近乎準封城的一天,雖然我覺得現在的三級警戒狀態,其實比較接近於日本的『自肅』,是種偏向於自我管制,沒有到硬性規定不得出門的完全封城狀態。

這是過去一年半裡頭,我們從各新聞管道上都看得到的國外疫情狀態,只是當真的發生在你我身上時,大家還是不免慌張擔憂了起來,尤其是否6月14日後就會如期解封?目前來看恐還是不樂觀。

既然看國外疫情實例也這麼多了,那我們換個角度來看看,在他國軟封城或自肅狀態下,那些喜好運動的人,他們的訓練狀況如何?是練多了?還是不練了?又訓練動機是否改變了呢?

來看看吧!

防疫封城期間對跑者的影響?

第一個調查研究是:Running behaviors, motivations, and injury risk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 survey of 1147 runners

這份線上調查,一共有1147名跑者參與,大部份(96%)都是美國人,剩下是來自澳洲、歐洲也有部份亞洲國家;有2/3是女性,1/3是男性;平均年齡以35歲為主,跑齡以7-8年為大宗。調查期間是在2020年5月至6月間,當時美國的每日確診人數約在2-3萬人之間,後來6月到7月才是第一波大爆發,每日確診人數達6-7萬人,所以這調查期間算是剛要引爆的時刻(至於年底發生什麼事嘛!嗯....不好說了)。

直接看結果:

1. 在疫情期間,跑者的跑量、跑步時間、週跑量都有明顯上升(下圖)。從原本疫情前平均一週跑4.27次變成4.56次,不管是課表次數或是持續配速跑的次數也都增加,平均週跑量也從一週39.4公里增加至40.8公里(看起來沒有增加很多,但可能原因我寫在第6點),但整體平均配速有下降,不過不顯著;原以為會增加交叉訓練的次數或時間,實際上也沒有,跑者還是只愛跑步。


2. 跑步動機的改變,從原本有17.4%的人是為了『比賽準備』、11.58%的人主要是為了『社交』,這兩個動機大幅消失,只剩5.56%的人還在為不知何時才會復賽做準備(有股淡淡的哀傷),4.24%的人還在為了社交而跑。而原本疫情前,只有2.41%的人是為了『打發時間』而跑,疫情後,瞬間提高到11.43%的比率,跑步成了填補不知道做什麼的時間空白。當然也有『純粹喜歡或享受跑步』的比率提高了(從20.18%上升至22.26%),或『紓解壓力』比率也是提高(21.69%至26.13%)。

3. 至於跑步時間方面,疫情前有26.26%的人是在清晨5:00-7:00上班前的晨跑,疫情後就下降至14.53%, 取而代之的是增加了在上午8點至下午4點的時段跑步,而原本習慣在下午5點後至傍晚的跑步的人,比率都減少了。看來疫情期間,不管是在家工作或是少了通勤時間,很可能許多人都可以多睡一點了。

4. 另一個較為特別的改變是,疫情前有28.72%比率的人主要是在室內跑跑步機,反而到了疫情期間,這比率下降到8.06%,大家(89.29%)反而更想往外跑。不知道是否工作也在家、家人也都在家,反而出門跑步透氣才感覺得到自由了吧。

5. 這份調查還有開放問題,詢問填答者,在疫情期間面臨的挑戰或心情。其中有638人有寫下他們的心情,其中610人過半比率的人都提到了比賽取消或沒了賽事目標的失落192人提到了缺乏動機或失去訓練動力了

6. 本調查還詢問了他們在疫情期間的受傷情況,原以為失去動力後,應該也比較不會受傷吧?(有練有傷、不練不傷),答案是相反的,本研究計算了一個RRI比率(Running-related Injury),結果發現在疫情期間的受傷機率是疫情前的1.4倍。所以把這個往回推到第1點的發現來看,平均一週跑量從39.4公里增加至40.8公里,這個是建立在還能跑、還沒受傷的人身上,但若受傷的人數增加,這時看全部人的跑量就可能失準,因為沒傷的人還在堆跑量,但受傷的人跑量會大幅下降,這可能是平均週跑量只1.4公里的可能原因之一。

至於為何明明沒比賽了,平均配速也下降了(雖然不明顯),但還有更多的人練到受傷?我覺得是個有趣的問題,就留給大家自行想像腦補了。

總結:根據這份調查,在疫情期間,跑者的訓練其實不減反增,但在失去比賽目標或訓練動力後,跑步成了個紓壓或填補時間空白的方式,或單單出門透透氣都好,但不幸的是,受傷比率也明顯增加,此不可不慎,畢竟已經夠悶了,要是還在此時受傷,可能對某些對跑步著迷的人來說,更是失去人生方向。

真的海龜.....

防疫封城期間對單車族的影響?

再來看看另一份調查研究:The reactivated bike: Self-reported cycling activity during the 2020 COVID-19 pandemic in Australia

畫面一轉,我們來去看一份在澳洲針對699個單車族進行的調查研究,其中有72%為男性,22%為女性。這份是在2020年8月至9月間進行的調查,這個時間點正好是澳洲疫情大爆炸的時刻,而澳洲也算是封城與鎖國動作相當積極的國家,就來看看Aussie的訓練狀況有何改變吧。


摘錄幾個有趣結果:

1. 在疫情封城期間,有63%的人增加了他們的騎車量本來有在騎的人依然在騎,而過去不騎或已一段時間沒騎的人,都開始練車了。只不過這調查沒有去區分是室外騎車還是室內訓練台,但從整體文章脈絡來看,講的都是外騎。


2. 在疫情封城期間,騎車的主要動機第一名是『騎車健身』,高達82%的人認為很重要,其次是『社交』『有更多時間可運動』『路上的汽車少了』『需要時間獨處』等。而所有動機最後一名是『看到別人在騎』,只有5%的人認為這是騎車時間增加的主要動機,高達74%的人認為這是個最不重要的原因。我想部份原因還是跟澳洲人個性仍是獨立自我,不易受他人影響有關吧。




3. 受訪者裡頭,也有15%的人表示他們騎車的時間降低了。這部份有一個主要原因是許多人原本是以單車通勤的,但在家工作、或工時降低後,騎車機會少了是一原因。另外,害怕與他人群聚或接觸,也是部份人的考量。

4. 單車原是個男性遠大於女性比率的運動,但在封城期間,又開始騎車的人裡頭,有33%是女性,相較於整體樣本只有22%是女性來說。進入這項運動的女性比率有增加的趨勢,這應該是單車相關業者最樂於看到的事吧。
5. 以下三個圖一起說明。首先是對這些剛進入單車運動的人而言,相較於本來就在騎車的人而言,最在意的事莫過於如何提升『單車技巧(52%)』與『騎車信心(59%)』,相較於本來就在騎的人,認為單車技巧與信心很重要的僅有27%與25%。其中又以女性特別在意騎車信心,高達49%比率的女性認為提升騎車自信很重要,相較於男性僅28%。



總結:根據這份調查,在疫情期間,63%過半的人都增加了他們騎車次數與時間,所以雖然在封城,但他們可能改變通勤模式不群聚改騎單車,單車也成了他們主要訓練保持體能的主要方式,尤其在許多室內場館如健身房關閉之後。

同時,這調查也額外發現,開始騎車的新手或久未騎車的人都加入單車運動了(你知道去年一年,單車業者其實經營成長是倍增的嗎?),其中又以女性投入單車運動的比率明顯上升許多。而比起男性來說,女性更需要被鼓勵,需要建立更多的單車技巧與自信

不過這調查的問題算是問的蠻廣蠻大的,也不清楚是那方面的技巧?是上卡?是過彎?是變速時機?還是爬坡與下坡技巧?而且也少問了,對於裝備與衣物採買,到底是男性比較願意投資還是女性?

但整體來說,這兩個研究看出一個共同趨勢,當人越被封鎖與限制,只會更渴望外出運動,那怕只是透透氣或改用單車通勤,就算發發呆或給自己一點空間都好,尤其第一份調查發現的,疫情期間,反而原本習慣跑跑步機的人,都改外出跑步了,這也真是奇妙(所以會不會過一陣子就看到有人要出售跑步機呢?)。

另一方面,人也渴望著訓練有目的,不管是競賽或目標,缺乏目標的訓練會讓人提不起勁。同時,人也渴望與他人互動建立社交連結,或也有科技可以無僵界限制隨時見到彼此,但人與人間的碰面接觸還是種與生俱來的本能。而且美國與澳洲的封鎖手段都不算太嚴格,仍是可自由出門的,這樣的軟封城下,人都鎖不住了,還有看看日本不斷的自肅手段下,已漸漸失去效果了,我們心中都有一份渴望自由的期盼啊。

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波疫情也帶出很多商機,女性投入單車運動領域、女性對訓練的期待等,都能帶出很多商業機會。還有,該如何讓訓練有目標性、有意義性,相信都是相關產業需思考(但叫練很頭痛)的部份。

我要出去玩啊.....

 

喜歡這篇文章或想支持這平台嗎?請點選下圖給予實質支持!

想瞭解『請J帥喝咖啡』計劃說明,請點選此處


6 則留言:

  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2. 很有意思的研究,我前兩天才跟編輯說可以做類似的題目而已呢!! 結果那邊許願,這邊就有了。

    回覆刪除
  3. 等幾個月後, 我還蠻想調查, 宣布三級後, 撐了多久才出去第一次戶外運動. "第一天就出去" <-> "還在撐" 的分佈比例, 看看大家對戶外的渴望強度. ^^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覺得應該是反過來,停了幾天不動後,會變得更不想動。反之,一直在練的人(你講的第一次戶外運動),我覺得不受影響,只是換個方式或地方練而已

      刪除
    2. 同意,我就是換方式或換地方練,但是就是還不太敢出去戶外.雖然三級前就一直有戴口罩跑步的習慣了.但現在出門還有另一種無形的(正義魔人)與論壓力.所以,可能採用默默出門,不要公開在社群的方法.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