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1日 星期五

踏頻高低對生理指標的影響性(上):研究怎麼說?

最近剛好與人聊到『踏頻(Cadence)』的問題,整理一些手邊或看過的資料分享,下集會再寫一個實際的案例資料,本篇上集先談些研究層面的發現,但在談之前,先提一些有趣的東西!

首先,先看這張圖:

圖片來源

2020年7月24日 星期五

從日本飲食文化來談碳水與肥胖的距離:彩蛋是阿娟

日式早餐,紀錄於2013年日本奈良馬拉松


這篇沒啥太專業術語,也不是個太正式的文章,純粹閒聊一些常被問到或是對於一些飲食方法的看法。

其實只要每次一提到『碳水化合物』,包括上一篇文章,就算再怎麼強調『碳水化合物是最重要的能量來源(Carbohydrate is KING)』這件事,但很多人還是對『碳水化合物』敬而遠之,因為它常與一些罪惡食物連結在一起,例如碳水化合物就是一些『麵包』、『甜點』、『飲料』、『PIZZA』、還有最冤枉的『吃飯 = 會胖』這事。

所以很多時候,不管我們談再多『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但是也許很多人真正要的不是運動表現能發揮得多好,而是在意『體重會不會因此增加了幾克幾公斤』,所以運動表現差一些也沒關係,不要胖就好!

另外,我也發現一個相當有趣的事情,越是運動量大或運動表現好的人,反而越斤斤計較於自己的體重,越可能採用一些"特別"的飲食法,包括生酮、低碳、斷食等,當聽到這樣的想法時,我就會想談鄰國例子,也就是『日本的飲食文化』

2020年7月15日 星期三

碳水化合物的另一種思考:補給補得好,恢復沒煩惱

路過宜蘭幾米公園,覺得這片天空真美...

最近在Asker Jeukendrup的網站看到他介紹了一篇研究,幾乎是以超量碳水化合物補給的方式,來討論對於馬拉松選手的優缺點,我相當感興趣的去把研究原稿找出來看,意外引發了我的另一個角度思考,故這次就來聊一下耐力運動最重要的能量來源:碳水化合物』

2020年7月2日 星期四

何以一心有三意:為何不同運動項目會有不同的心率反應?

每次出國,我最逛的永遠是.....市場;紀錄於2014加拿大蒙特婁, IM703WC
你是這樣的人嗎?

跑步時要把心率拉升到最大心率的90%並不難,可是騎車時就很困難?游泳更難!

跑步時可以把心率拉升到80-90%,並可持續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可是騎車卻沒辦法,游泳也是同理。

同樣的一個心率值(例如160bpm),在跑步時可能覺得還好,騎車時卻覺得痛苦,游泳更是間歇全速全開才可能看到個影。

當然,也有人是恰好反過來,單車或游泳的心率能拉到接近於170, 180甚至190bpm以上,可是跑步到160bpm就想死了,為什麼呢?

明明就同一個心臟,同一副軀體,怎麼體感疲勞會差這麼多呢?

2020年7月1日 星期三

端午菜單:水里同心佐奮起阿里塔

阿里山日出

端午節,理應吃粽應景,但今年換一道特別佳餚:『水里同心佐奮起阿里塔』

這道以8小時時間精釀的珍饈,需跨越200公里蒐集食材,還有超過3900公尺的高度粹煉,歷經跋山涉水下湖上塔後,才得以完成的料理,嚐來甘甜也帶有些許酸楚,在炎炎夏日裡享用,為一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