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差點以為這篇賽報寫不成了.... |
理論上,一篇賽報應該是要有起承轉合,如何開始?經歷那些事?要有些戲劇化事件帶來衝擊,又有些反轉張力帶出具有意喻的結尾與啟發。
但是我想,怎麼『起』?相信老朋友們都看我提了好幾次了,略。
戲劇化、張力、反轉,這兩年間也經歷夠多了,我已不想再寫驚悚片了,回歸紀錄片吧,一篇寫了兩年的紀錄片。
![]() |
這片寂靜的KONA海彎,即將在10月11日掀起漣漪,誰會笑到最後?誰會流下感動的淚水?但肯定的是,有滿滿的女人香,因為一個臭男人都沒有;圖片來源 |
當男子組比賽落幕,新聞焦點就開始轉往KONA了,即將在10月11日登場的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會發生什麼事呢?本篇快速帶你瞭解女子組的戰局。
其實,今年女子組有點無聊...
這是我主觀上的心情,畢竟本就競爭相對不激烈的女子組,在隨著今年中時突然傳出Anne Haug宣布引退的消息後,還有去年就已退休的Daniela Ryf,后冠之爭瞬間成了屈指可數的人數。另外再算過往能進前10名的選手,包括Lisa Norden、Sarah True、Ruth Astle等人也陸續因多方考量,暫告引退或轉換跑道了。
但客觀上,我還是必須撇開個人情感好好分析一番。或者也可換個角度解讀今年的KONA,就因為能爭冠或前三名者只剩那少數幾位,她們絕對會被不斷放在鎂光燈下比較,她們彼此間的捉對廝殺與較勁意味會更濃厚,那是誰扛得住最大壓力持續發揮表現?或是那個潛伏的KONA菜鳥反而無後顧之憂,像NICE的冠軍Casper Stornes一樣突然殺了出來呢?我心中確實有人選。
來吧,快速帶你導覽今年即將在10月11日登場的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戰局。
![]() |
我想不只Casper Stornes跪了,應該一大票99.999%的人都驚呆到下跪了吧;圖片來源 |
本文是呼應自己在上個月寫下的《2025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NICE 男子組 觀賽重點與分析》 文章,究竟那些事被我命中了?又有那些是我看走眼甚或自打臉的部份呢?
來吧,我臉洗乾淨了,來招呼我吧!
寫在即將要出發飛往法國的前夕,心情頓時覺得很複雜....
兩年前的5月,在巴西那一場IRONMAN比賽隔天,我前往分發世錦賽的會場,心裡一直在對老天說,如果你希望我去一趟NICE,就請給我資格吧!
殊不知,老天是真的給了我一張NICE門票沒錯。
但就在那一年8月,NICE賽前3週,我在丹麥IRONMAN Copenhagan比賽中出了意外DNF,帶著疼痛不已的身體,拖著近50kg行李回台灣,去醫院檢查才知都斷了7根肋骨了,醫生都驚呆了,不知我怎麼撐這麼多天的?
那次,我還帶了一份特製的卡片要去NICE,寄卡片回來給些重要的人,結果寄是沒寄出,但我還是原封不動的把卡片帶回台灣了,我心想,總有一天,我會再回NICE,把這份卡片寄出!
兩年過去,我確實又拿到了NICE的世錦賽資格,還是在另一個更驚險與高潮迭起的南非拿到資格。唉,想起去年南非那更嚴重的意外,光想就痛,用撿回一命形容實不為過,結果我今年還敢再回去,從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來,我真的蠻屌的!
而前些日子,IRONMAN官方宣布今年NICE是最後一屆了,等於是說NICE舉辦世錦賽的這三年裡,男性有兩次機會前來參賽(這三年裡,男女是輪流在KONA與NICE舉辦),我這兩次都有資格,只是我錯過了上一次,而我只剩把握這一回的機會了!
這兩年間與疼痛的共處,還有這一年來的辛苦比賽訓練,從去年10月完成人生首場100km超馬,日本四萬十川100km 8時26分高標完賽、今年3月重回南非IRONMAN,10時6分拿下第3名、今年7月Challenge Roth的9時34分重回原應有水準,現在又一場NICE IRONMAN,這一年間真的很辛苦,但也開心身體狀況還是越來越好,不過這一年的辛勞,是此生最高無誤,人生的最高與最低谷在短短兩年內全部體會了。
這一次NICE,真心希望平安完賽,不要再給我任何驚濤駭浪了好嗎?只希望一切都平穩順利,補上兩年前未竟之遺憾。
也真心希望,把兩年前寄不出去的卡片,好好的寄出去,只剩這一次機會了,這是一份非常有意義的紀念性的卡片,肯定的!
緊張、不安、焦慮等心情都有,當然也有開心、驕傲、終於等到這一天之感,這超級複雜的心情,呼~
祈求一切都能順利完成❤️。
btw, 近期寫了較少訓練為主的文章,若您只對這類有興趣,先向您致歉了!
![]() |
今年的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剩不到一個月就要在NICE開賽了,是不是缺了點什麼呢?缺了.....J帥的分析觀點;圖片來源 |
一年一度的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大賽即將在9月14日男子組於法國尼斯(NICE;當地時差是台灣時間減6小時)與10月11日女子選手在夏威夷KONA登場,本文會先談男子組,而女子組則再稍候些會補上分析。
今年同時也是男女兩地開打的最後一年(2023男子在NICE、女子在KONA;2024男子在KONA、女子在NICE;2025男子在NICE、女子在KONA;2026起不要吵了,給我全部回KONA),雖然對於職業選手來講,沒有挑戰場的權利,拼一個世界冠軍就對了。
但這兩個場地還是有相當多的不同點,我會從幾個不同角度帶你來看今年的焦點分析,幫你推測可能的奪冠人選,當然也少不了勵志的或有趣的選手介紹。
![]() |
瑞士馬特洪峰,前陣子Challenge Roth完賽後去休假的地方 |
最近我在到處滑社群看文章時,發現關於Zone 2的討論變多了,而這個「多」,並不是去鼓吹Zone 2訓練的好處,反而是談到Zone 2沒那麼神、只練Zone 2是不夠的、對體能成長有限等等,對比前幾年滿山滿海的談Zone 2訓練多棒多棒,現在終於有點聲音反轉回來了。
不過我本篇不是想談Zone 2,而是想引用另一篇在今年2025年剛發表的粒線體研究回顧,他們分析了大量資料,談論不同訓練強度的課表對粒線體的影響,也兼談微血管化與最大攝氧量,內容極為豐富,看完也一定能理解回應Zone 2訓練的優缺點,分享給您。
當然,想跳過繁雜內容者,直接看每一段的藍色字體,或跳到最後結論,已幫您整理好了。
![]() |
生涯第10場SUB10完賽,就獻給了生涯首場的Challenge系列比賽 |
我應該是很少數參加了數十場113/226km國內外鐵人三項賽事,卻從沒參加過Challenge系列比賽的台灣人了,但又去過台東Challenge Taiwan的場子觀戰過好多回,可完全沒考慮過要下場參賽。
如果我想參加,那我的第一次,一定要留給Challenge Roth。
Roth有件事很特別,明明沒參賽的Jan Frodeno, Sebastian Kienle, Patrick Lange這德國三巨頭居然都來了,還有女生的Daniela Ryf, Anne Haug,甚至我還看到Paula Findlay都來當來賓或觀賽,真是好興奮呀我~~~ |
![]() |
簡譯:不爽不要看😂,還是很有Lionel風格;圖片來源 |
這次要藉由我的好朋友:Lionel Sanders的例子來聊聊『受傷』!
在訓練的世界裡,當你狀況越好、破了PB、贏得了比賽,小心,你也可能因腦內啡過度分泌而輕忽了休息、忽視了身體積累已久的疲勞、與更急切的想用更高更大的訓練來追逐更佳的成績,受傷就不遠了。
本文先來閒聊一下那些頂尖選手們受傷前的共通脈絡,以及我想給您的建議。
近期有兩個Podcast專訪,分享給大家,我個人也當個紀念收藏:
1. 跑步不要聽:失戀比 ITB 還痛 https://reurl.cc/M3arMK
跑步不要聽是由知名體育主播田鴻魁,與最速總經理象總王冠翔主持,本集內容主要在談天歡笑中聊聊個人從唸書時期到失戀後開始接觸運動的過程,以及到參與鐵人三項,並一路過關斬將到進軍KONA,與近年來諸多比賽經歷與回顧。
![]() |
資料來源 |
2. 鐵腿:完成世界六大洲IRONMAN 找到堅持下去的力量 https://reurl.cc/RYxN5e
由鐵人三項愛好者小葛所主持,訪問內容主要是近兩年的受傷經歷,乃至重新站起來回到南非完成IRONMAN賽事與拼齊世界六大洲IRONMAN的分享。
![]() |
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