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 星期五

寫在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NICE之前

寫在即將要出發飛往法國的前夕,心情頓時覺得很複雜....

兩年前的5月,在巴西那一場IRONMAN比賽隔天,我前往分發世錦賽的會場,心裡一直在對老天說,如果你希望我去一趟NICE,就請給我資格吧!

殊不知,老天是真的給了我一張NICE門票沒錯。

但就在那一年8月,NICE賽前3週,我在丹麥IRONMAN Copenhagan比賽中出了意外DNF,帶著疼痛不已的身體,拖著近50kg行李回台灣,去醫院檢查才知都斷了7根肋骨了,醫生都驚呆了,不知我怎麼撐這麼多天的?

那次,我還帶了一份特製的卡片要去NICE,寄卡片回來給些重要的人,結果寄是沒寄出,但我還是原封不動的把卡片帶回台灣了,我心想,總有一天,我會再回NICE,把這份卡片寄出!

兩年過去,我確實又拿到了NICE的世錦賽資格,還是在另一個更驚險與高潮迭起的南非拿到資格。唉,想起去年南非那更嚴重的意外,光想就痛,用撿回一命形容實不為過,結果我今年還敢再回去,從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來,我真的蠻屌的!

而前些日子,IRONMAN官方宣布今年NICE是最後一屆了,等於是說NICE舉辦世錦賽的這三年裡,男性有兩次機會前來參賽(這三年裡,男女是輪流在KONA與NICE舉辦),我這兩次都有資格,只是我錯過了上一次,而我只剩把握這一回的機會了!

這兩年間與疼痛的共處,還有這一年來的辛苦比賽訓練,從去年10月完成人生首場100km超馬,日本四萬十川100km 8時26分高標完賽、今年3月重回南非IRONMAN,10時6分拿下第3名、今年7月Challenge Roth的9時34分重回原應有水準,現在又一場NICE IRONMAN,這一年間真的很辛苦,但也開心身體狀況還是越來越好,不過這一年的辛勞,是此生最高無誤,人生的最高與最低谷在短短兩年內全部體會了。

這一次NICE,真心希望平安完賽,不要再給我任何驚濤駭浪了好嗎?只希望一切都平穩順利,補上兩年前未竟之遺憾。

也真心希望,把兩年前寄不出去的卡片,好好的寄出去,只剩這一次機會了,這是一份非常有意義的紀念性的卡片,肯定的!

緊張、不安、焦慮等心情都有,當然也有開心、驕傲、終於等到這一天之感,這超級複雜的心情,呼~

祈求一切都能順利完成❤️



btw, 近期寫了較少訓練為主的文章,若您只對這類有興趣,先向您致歉了!



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2025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NICE 男子組 觀賽重點與分析

今年的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剩不到一個月就要在NICE開賽了,是不是缺了點什麼呢?缺了.....J帥的分析觀點;圖片來源

一年一度的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大賽即將在9月14日男子組於法國尼斯(NICE;當地時差是台灣時間減6小時)10月11日女子選手在夏威夷KONA登場,本文會先談男子組,而女子組則再稍候些會補上分析。

今年同時也是男女兩地開打的最後一年(2023男子在NICE、女子在KONA;2024男子在KONA、女子在NICE;2025男子在NICE、女子在KONA;2026起不要吵了,給我全部回KONA),雖然對於職業選手來講,沒有挑戰場的權利,拼一個世界冠軍就對了。

但這兩個場地還是有相當多的不同點,我會從幾個不同角度帶你來看今年的焦點分析,幫你推測可能的奪冠人選,當然也少不了勵志的或有趣的選手介紹。


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NICE)與IRONMAN France 賽道分析彙總

本文精華就這張圖,可直接拿去用,不客氣
但請稍微留意,上方的地圖有個小問題,我晚點會說明清楚,請務必看下方文字

這篇文章是今年2025年9月14日,即將於法國尼斯舉辦的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賽道分析,大多是來自於好幾個網站與Youtubers的資訊,我自己要看,我帶的人也要看,或者未來您有可能去參加IRONMAN France(95%以上是一樣的賽道)的朋友,也許將來某天您意外在網路上也會找到這篇分析文章,又覺得這篇對您有幫助,那我就很開心了。

當然也許對絕大多數人都沒有用處,不過若您想與我一起看看這賽道,歡迎共享。

2025年8月1日 星期五

重新認識粒線體:不同訓練強度課表所產生的影響關係 | 兼談微血管化與最大攝氧量

瑞士馬特洪峰,前陣子Challenge Roth完賽後去休假的地方

最近我在到處滑社群看文章時,發現關於Zone 2的討論變多了,而這個「多」,並不是去鼓吹Zone 2訓練的好處,反而是談到Zone 2沒那麼神、只練Zone 2是不夠的、對體能成長有限等等,對比前幾年滿山滿海的談Zone 2訓練多棒多棒,現在終於有點聲音反轉回來了。

不過我本篇不是想談Zone 2,而是想引用另一篇在今年2025年剛發表的粒線體研究回顧,他們分析了大量資料,談論不同訓練強度的課表對粒線體的影響,也兼談微血管化與最大攝氧量,內容極為豐富,看完也一定能理解回應Zone 2訓練的優缺點,分享給您。

當然,想跳過繁雜內容者,直接看每一段的藍色字體,或跳到最後結論,已幫您整理好了。

2025年7月23日 星期三

當了十年的「I人」,是該去「挑戰」了:2025 Challenge Roth賽報

生涯第10場SUB10完賽,就獻給了生涯首場的Challenge系列比賽

我應該是很少數參加了數十場113/226km國內外鐵人三項賽事,卻從沒參加過Challenge系列比賽的台灣人了,但又去過台東Challenge Taiwan的場子觀戰過好多回,可完全沒考慮過要下場參賽。

如果我想參加,那我的第一次,一定要留給Challenge Roth。

Roth有件事很特別,明明沒參賽的Jan Frodeno, Sebastian Kienle, Patrick Lange這德國三巨頭居然都來了,還有女生的Daniela Ryf, Anne Haug,甚至我還看到Paula Findlay都來當來賓或觀賽,真是好興奮呀我~~~

2025年6月24日 星期二

看看J個PRO怎麼傷? 當你狀況越好,務必越加謹慎

簡譯:不爽不要看😂,還是很有Lionel風格;圖片來源

這次要藉由我的好朋友:Lionel Sanders的例子來聊聊『受傷』

在訓練的世界裡,當你狀況越好、破了PB、贏得了比賽,小心,你也可能因腦內啡過度分泌而輕忽了休息、忽視了身體積累已久的疲勞、與更急切的想用更高更大的訓練來追逐更佳的成績,受傷就不遠了。

本文先來閒聊一下那些頂尖選手們受傷前的共通脈絡,以及我想給您的建議。

2025年6月20日 星期五

個人專訪分享

近期有兩個Podcast專訪,分享給大家,我個人也當個紀念收藏:

1. 跑步不要聽:失戀比 ITB 還痛 https://reurl.cc/M3arMK

跑步不要聽是由知名體育主播田鴻魁,與最速總經理象總王冠翔主持,本集內容主要在談天歡笑中聊聊個人從唸書時期到失戀後開始接觸運動的過程,以及到參與鐵人三項,並一路過關斬將到進軍KONA,與近年來諸多比賽經歷與回顧。

資料來源

2. 鐵腿:完成世界六大洲IRONMAN 找到堅持下去的力量  https://reurl.cc/RYxN5e

由鐵人三項愛好者小葛所主持,訪問內容主要是近兩年的受傷經歷,乃至重新站起來回到南非完成IRONMAN賽事與拼齊世界六大洲IRONMAN的分享。

資料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或想支持這平台嗎?請點選下圖給予實質支持!

想瞭解『請J帥喝咖啡』計劃說明,請點選此處












2025年6月12日 星期四

新聞時事題:BCAA可幫助恢復? 真有廣告不實嗎?

除了罰款所謂的廣告不實以外,更奇怪的是,上面被我標註起來的那句話,怎麼把RECOVERY翻譯成『生長』呢?頭一次看到這種翻法;資料來源

來個時事議題,我最近看到一則新聞,知名乳清品牌:ON,因為包裝上寫了個『BCAAs SUPPORTS MUSCLE RECOVERY(BCAA有助肌肉恢復?生長?)』,就被開罰了四萬元,並限期改善。

BCAA大概是所有運動的人都聽過的補充品,而且也確實常常被神化了其效果,舉凡我聽過的有讓你更快、更有力量、耐力更好、防抽筋、幫助恢復、睡更好、在看文獻時竟發現還有能減肥的神效等,雖然多年來聽了這些誇大效果大多聽了就笑笑而已,但被食藥署直接出面開罰,新聞稿中還寫了一句『支鏈胺基酸的功效並未受到專家肯定』,這就有趣了!

那我們來看看實證研究怎麼說吧,看看到底這裁罰合不合理?

2025年5月28日 星期三

游泳訓練:高強度低訓練量 vs 低強度高訓練量

這次來分享幾張南非開普敦的桌山,一般山都是越往山頭是越尖,就你這山整片是平的,夠另類,難怪是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觀之一

在前兩篇文章中,我們討論了訓練量的重要性,且是近年來在耐力運動上的重要趨勢。

但我知道一定有人會說:『阿我就時間不夠啊』,再怎麼擠就有限,故能否用高強度訓練來彌補量的不足呢?

再者,大部份人還在練游泳的朋友,8成都是為了參加鐵人三項活動才進游泳池的,又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愛練游泳,只有少數的人會把游泳當第一喜愛的項目,甚至我看過有人一個月的游泳量竟還比跑步還多,真愛無誤了。

不管是何者,這裡存在的是一個『訓練強度 vs. 訓練量』的取捨討論,高強度間歇能否彌補訓量量不足?又或者我一直游、一直游、游出個很高的量來,那這樣有效果嗎?

這次我想分享一篇近來看得相當有心得的系統性研究,就是想解決上述的問題,分享給你,同時附上個人看法與建議。

2025年5月23日 星期五

如何有效率的提高訓練量?10個實用方法分享

最近連著幾篇都是南非的野性動物,這次換個異世界生物當背景圖好了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談論了耐力運動的過去與未來發展趨勢(還沒看的請點我),原以為是個蠻無聊沒太多人想看的文章,卻意外的引發了蠻高的流量與討論,這篇我想繼續延續那篇的結論,給予一些訓練上的建議。

一言以蔽之,耐力運動發展趨勢就是訓練量增加是必然,每一個人都應盡可能在控制好生活作息、重視好營養與睡眠品質、精準的安排訓練計劃後,盡可能拉高你的訓練量。

但問題來了,訓練量的上升,也意味著受傷機率也可能隨之增加,有沒有什麼作法可以收其利避其害呢?本文將先提8個可能受傷原因,接著提出10點提高訓練量的建議,不管是鐵人三項、馬拉松、單車、游泳或其他相關耐力運動都適用!即便你沒有打算再增加訓練量,但也許本文給你的建議,也許也有些能帶走的提醒,讓你的訓練品質能更好也練得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