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 星期四

長跑與運動傷害:最容易造成你跑步受傷的原因是?

最近在整理舊照片,發現這張2013年跑奈良馬的終點照,當時也只跑個3h17m,但跑不好沒關係,進終點前要抓好時機,錯開跟其他人的距離,把自己弄得像個冠軍進終點!

又到了馬拉松季節了,想分享一篇不錯的研究給您。

但在此之前,希望您先認識幾個在跑步界常見的詞彙:

20/80法則:有80%以上的訓練應該是有氧(或Zone 2(含)以下),20%以內的高強度(包括LT, Tempo, HIIT等)。

50%法則:每週的長跑距離(或時間),不該佔比到其他日跑量的總和50%以上,例如週間總跑30km,那你的週末單次長跑量不該達到30km以上。

2分鐘法則:意即你訓練時的最快1km速度,與慢跑的1km均速,應當有2分鐘以上差距,例如1km間歇能跑的最快速度是4分整,那麼你的慢跑Easy Run應該是6分速左右甚至更慢,此乃個人自創,詳見舊文

以上三法則,都是為了確保在訓練過程中不要因為過度使用而帶來腳部受傷的可能,特別是跑步本身就是個非常容易受傷的運動,透過快慢交錯與跑量與速度的控制,盡可能降低跑步風險。

10%法則:最後一項是10%法則,也是本文將探討的主旨,10%法則可運用在長跑距離上,每一次長跑不該增加到上一次的10%以上;或是每一週或每一月的跑量增加,不該高於前一週或前一月總量的10%以上,此目的也是避免增加太快導致受傷。

不過10%法則近年來也頗受爭議,不外乎是對於量少者,10%慢慢加要加多久?一週總跑量10km者,隔週才跑11km?或是量大者,10%壓力又太大,更不可能無限加上去,加上也沒討論到強度的議題,輕鬆的跑完週量100km,跟很有壓力與強度的60km,兩者還是大不同的。還有,若是訓練不穩定者,如歷經2-3週跑量超低的人來講,接下來他要怎麼接上去?

但本文不想爭辨這些,我想跟你談談10%法則套到研究上會怎麼做?以及又有那些重要發現。在本文中段的討論可能會有點繞,若看不懂者,老樣子,到最底下把結論帶走

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廢話少說)蜂蜜有助於恢復嗎?關鍵不在蜂蜜本身。

(廢話少說)這系列,意即話會很少,只講我看到的精華重點,我隨手記下,你也順便瞧一下! 

最近有個文章爆紅,連國外都有不少製圖,直接給了你一個簡單粗暴的結論:『訓練前喝蜂蜜水,有助減少肌肉酸痛』

真的嗎?

挑個國外的,感覺比較不得罪人XD;圖片來源

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廢話少說)你確定你吃下的果膠沒有灌水嗎?

(廢話少說)這系列,意即話會很少,只講我看到的精華重點,我隨手記下,你也順便瞧一下!

這篇2024年研究:What’s (Not) in Your Supplement? An Energy and Macronutrient Analysis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arbohydrate Gels. 想瞭解一個簡單的問題,到底市面上的果膠品牌,真有其宣稱的碳水含量嗎?於是找了8家品牌果膠(如下),並實際檢測,結果是....

2025年10月1日 星期三

一篇寫了兩年的賽報:2025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NICE

我差點以為這篇賽報寫不成了....

理論上,一篇賽報應該是要有起承轉合,如何開始?經歷那些事?要有些戲劇化事件帶來衝擊,又有些反轉張力帶出具有意喻的結尾與啟發。

但是我想,怎麼『起』?相信老朋友們都看我提了好幾次了,略。

戲劇化、張力、反轉,這兩年間也經歷夠多了,我已不想再寫驚悚片了,回歸紀錄片吧,一篇寫了兩年的紀錄片。

2025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KONA 職業女子組 觀賽重點與分析

這片寂靜的KONA海彎,即將在10月11日掀起漣漪,誰會笑到最後?誰會流下感動的淚水?但肯定的是,有滿滿的女人香,因為一個臭男人都沒有;圖片來源

當男子組比賽落幕,新聞焦點就開始轉往KONA了,即將在10月11日登場的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會發生什麼事呢?本篇快速帶你瞭解女子組的戰局。

其實,今年女子組有點無聊...

這是我主觀上的心情,畢竟本就競爭相對不激烈的女子組,在隨著今年中時突然傳出Anne Haug宣布引退的消息後,還有去年就已退休的Daniela Ryf,后冠之爭瞬間成了屈指可數的人數。另外再算過往能進前10名的選手,包括Lisa Norden、Sarah True、Ruth Astle等人也陸續因多方考量,暫告引退或轉換跑道了。

但客觀上,我還是必須撇開個人情感好好分析一番。或者也可換個角度解讀今年的KONA,就因為能爭冠或前三名者只剩那少數幾位,她們絕對會被不斷放在鎂光燈下比較,她們彼此間的捉對廝殺與較勁意味會更濃厚,那是誰扛得住最大壓力持續發揮表現?或是那個潛伏的KONA菜鳥反而無後顧之憂,像NICE的冠軍Casper Stornes一樣突然殺了出來呢?我心中確實有人選。

來吧,快速帶你導覽今年即將在10月11日登場的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戰局。

2025年9月30日 星期二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NICE 職業男子組賽後解盤:那些我猜中的,與我自打臉的!

我想不只Casper Stornes跪了,應該一大票99.999%的人都驚呆到下跪了吧;圖片來源

本文是呼應自己在上個月寫下的《2025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NICE 男子組 觀賽重點與分析》 文章,究竟那些事被我命中了?又有那些是我看走眼甚或自打臉的部份呢?

來吧,我臉洗乾淨了,來招呼我吧!

2025年9月5日 星期五

寫在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NICE之前

寫在即將要出發飛往法國的前夕,心情頓時覺得很複雜....

兩年前的5月,在巴西那一場IRONMAN比賽隔天,我前往分發世錦賽的會場,心裡一直在對老天說,如果你希望我去一趟NICE,就請給我資格吧!

殊不知,老天是真的給了我一張NICE門票沒錯。

但就在那一年8月,NICE賽前3週,我在丹麥IRONMAN Copenhagan比賽中出了意外DNF,帶著疼痛不已的身體,拖著近50kg行李回台灣,去醫院檢查才知都斷了7根肋骨了,醫生都驚呆了,不知我怎麼撐這麼多天的?

那次,我還帶了一份特製的卡片要去NICE,寄卡片回來給些重要的人,結果寄是沒寄出,但我還是原封不動的把卡片帶回台灣了,我心想,總有一天,我會再回NICE,把這份卡片寄出!

兩年過去,我確實又拿到了NICE的世錦賽資格,還是在另一個更驚險與高潮迭起的南非拿到資格。唉,想起去年南非那更嚴重的意外,光想就痛,用撿回一命形容實不為過,結果我今年還敢再回去,從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來,我真的蠻屌的!

而前些日子,IRONMAN官方宣布今年NICE是最後一屆了,等於是說NICE舉辦世錦賽的這三年裡,男性有兩次機會前來參賽(這三年裡,男女是輪流在KONA與NICE舉辦),我這兩次都有資格,只是我錯過了上一次,而我只剩把握這一回的機會了!

這兩年間與疼痛的共處,還有這一年來的辛苦比賽訓練,從去年10月完成人生首場100km超馬,日本四萬十川100km 8時26分高標完賽、今年3月重回南非IRONMAN,10時6分拿下第3名、今年7月Challenge Roth的9時34分重回原應有水準,現在又一場NICE IRONMAN,這一年間真的很辛苦,但也開心身體狀況還是越來越好,不過這一年的辛勞,是此生最高無誤,人生的最高與最低谷在短短兩年內全部體會了。

這一次NICE,真心希望平安完賽,不要再給我任何驚濤駭浪了好嗎?只希望一切都平穩順利,補上兩年前未竟之遺憾。

也真心希望,把兩年前寄不出去的卡片,好好的寄出去,只剩這一次機會了,這是一份非常有意義的紀念性的卡片,肯定的!

緊張、不安、焦慮等心情都有,當然也有開心、驕傲、終於等到這一天之感,這超級複雜的心情,呼~

祈求一切都能順利完成❤️



btw, 近期寫了較少訓練為主的文章,若您只對這類有興趣,先向您致歉了!



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2025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NICE 男子組 觀賽重點與分析

今年的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剩不到一個月就要在NICE開賽了,是不是缺了點什麼呢?缺了.....J帥的分析觀點;圖片來源

一年一度的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大賽即將在9月14日男子組於法國尼斯(NICE;當地時差是台灣時間減6小時)10月11日女子選手在夏威夷KONA登場,本文會先談男子組,而女子組則再稍候些會補上分析。

今年同時也是男女兩地開打的最後一年(2023男子在NICE、女子在KONA;2024男子在KONA、女子在NICE;2025男子在NICE、女子在KONA;2026起不要吵了,給我全部回KONA),雖然對於職業選手來講,沒有挑戰場的權利,拼一個世界冠軍就對了。

但這兩個場地還是有相當多的不同點,我會從幾個不同角度帶你來看今年的焦點分析,幫你推測可能的奪冠人選,當然也少不了勵志的或有趣的選手介紹。


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NICE)與IRONMAN France 賽道分析彙總

本文精華就這張圖,可直接拿去用,不客氣
但請稍微留意,上方的地圖有個小問題,我晚點會說明清楚,請務必看下方文字

這篇文章是今年2025年9月14日,即將於法國尼斯舉辦的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賽道分析,大多是來自於好幾個網站與Youtubers的資訊,我自己要看,我帶的人也要看,或者未來您有可能去參加IRONMAN France(95%以上是一樣的賽道)的朋友,也許將來某天您意外在網路上也會找到這篇分析文章,又覺得這篇對您有幫助,那我就很開心了。

當然也許對絕大多數人都沒有用處,不過若您想與我一起看看這賽道,歡迎共享。

2025年8月1日 星期五

重新認識粒線體:不同訓練強度課表所產生的影響關係 | 兼談微血管化與最大攝氧量

瑞士馬特洪峰,前陣子Challenge Roth完賽後去休假的地方

最近我在到處滑社群看文章時,發現關於Zone 2的討論變多了,而這個「多」,並不是去鼓吹Zone 2訓練的好處,反而是談到Zone 2沒那麼神、只練Zone 2是不夠的、對體能成長有限等等,對比前幾年滿山滿海的談Zone 2訓練多棒多棒,現在終於有點聲音反轉回來了。

不過我本篇不是想談Zone 2,而是想引用另一篇在今年2025年剛發表的粒線體研究回顧,他們分析了大量資料,談論不同訓練強度的課表對粒線體的影響,也兼談微血管化與最大攝氧量,內容極為豐富,看完也一定能理解回應Zone 2訓練的優缺點,分享給您。

當然,想跳過繁雜內容者,直接看每一段的藍色字體,或跳到最後結論,已幫您整理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