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不是我,而是本賽報主角:江老師。 他說跑完後,有如釋重負的感覺,肩上霎時只有輕柔的溫暖,因為....很多東西都放下了 |
這篇文章不是我寫的了,我終於有邀稿成功的一天了😂
這篇賽報記錄,是我協助訓練的一位朋友,男性,42歲,在學校擔任教職,以下就稱其為江老師吧!
江老師是馬拉松跑者,找我之前的成績是3時33分,接著在2022年年底台北馬拉松推進至3時22分,2024年1月的勝田馬拉松推至3時16分,這次2025年的愛媛馬拉松推進至3時11分56秒。
但是,我想談的不是他的成績,特別在這『大破三(大家都破3小時)』的時代,他的成績不算特別突出,但他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人,他的問題不在課表上,而是心理上出了點問題,有道過不去的檻,這檻,是我想分享予你的故事!
如果你也有一種『完美主義』傾向,或是我稱之為『模範生心理』,這是我自創的名詞,用來描述那些很想要把課表做到完美,甚至超越完美的人,一旦達不到,他們就會陷入嚴重自責、焦慮、甚至就此放棄,但說實在的,你做到超乎標準或僅做到課表要求,其實只差個幾秒而已,但模範生就是常常為了要多貪那幾秒,不允許自己稍稍慢一點,要嘛練得很痛苦,要嘛就是一旦掉速就放棄整個課表,後面也不跑了。
多年的教練生涯,我看過不少這樣的人。故我請他寫下去年一整年的訓練過程與心得,期望是能解開他這心理狀態,試著更放寬心一點來面對訓練與比賽,也許這時你就會發現,可能只要花個8分力、9分力就能達到100分了,而不是費力過了頭形成無效率,反而只能獲得60-70分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