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真的很愛伊瓜蘇瀑布,所以本文繼續放不同角度的瀑布照 |
不知道你是否有一種感覺,夏天在訓練時,疲勞總來得特別快,恢復也似乎比秋冬時來得差,能承受的訓練量好像也比較低,訓練強度也很難拉高,真是如此嗎?
答案是肯定的,其中一個最主要關鍵就是天熱造成排汗率大幅上升,導致了脫水的現象,而一旦脫水了,產生的立即現象就是:運動表現下降、疲勞、倦怠、心率上升、甚你可能都沒發現的潛在影響:容易導致受傷與拉長需恢復的時間等等,這篇文章讓我們來詳談與應對之道。
因為真的很愛伊瓜蘇瀑布,所以本文繼續放不同角度的瀑布照 |
不知道你是否有一種感覺,夏天在訓練時,疲勞總來得特別快,恢復也似乎比秋冬時來得差,能承受的訓練量好像也比較低,訓練強度也很難拉高,真是如此嗎?
答案是肯定的,其中一個最主要關鍵就是天熱造成排汗率大幅上升,導致了脫水的現象,而一旦脫水了,產生的立即現象就是:運動表現下降、疲勞、倦怠、心率上升、甚你可能都沒發現的潛在影響:容易導致受傷與拉長需恢復的時間等等,這篇文章讓我們來詳談與應對之道。
![]() |
Challenge Roth 男女雙冠與新賽道紀錄;圖片來源 |
明明今年才剛過一半,我已下了如此粗暴之結論:這是今年最精彩的一場長距離鐵人賽。
原因無它,因為6月25日於德國舉辦的Challenge Roth,從賽前的話題製造、眾星雲集,到比賽當天的激烈競爭,乃至最後男女都雙雙刷新了新的賽道紀錄,甚至是世界紀錄,還有226km的最後全馬世界紀錄也被打破了。我想就算9-10月的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很可能都不如此次精彩了。
(當然也歡迎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能來打我臉😂)
故這篇文章,我想好好來談一下今年的整體賽事、比賽過程,以及談談兩位冠軍選手:Daniela Ryf與Magnus Ditlev的傳奇。
這篇文章,我想來跟大家聊聊一個相當新也相當有趣的話題,那就是,他們到底塞了什麼在胸口?這樣塞是為了什麼?真的有用嗎?老樣子,直接跳到尾段有懶人包與個人看法。
![]() |
2022年KONA,圖中為帶錶哥Magnus Ditlev;圖片來源 |
![]() |
2022年KONA,圖中為阿滴Sam Ladilow;圖片來源 |
![]() |
2022年KONA,圖中為埔鹽順澤宮掌門人Gustav Iden;圖片來源 |
![]() |
ㄜ....這是有塞還沒塞?下面會告訴你答案; 2022年KONA,圖中為邦邦Kristian Blummenfelt;圖片來源 |
![]() |
沒想到一次帶回兩個獎牌,一大一小,Anything is Possible! |
5月20日晚上11點多,我獨自搭上了阿聯酋航空的班機前往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巴西,準備今年的第一場鐵人賽:IRONMAN Brazil。
而520這一天,也剛好是我與老婆的10週年結婚紀念日,若按原本計劃,我們倆是要一起前往巴西,來個10週年慶祝之旅,可在3月份要開票時,我老婆實在刷不下那一人就要高達9萬多元的機票費用,在幾經思量後,決定只讓我一人前往,機票買一張就好
這時一定會有人跳出來說:『哇~老婆太偉大了』、『不要虧待她….』之類。
當然有,我在數月前就訂了一家很難訂的高級餐廳,準備在5月初先來好好款待與慶祝兩人不離不棄十週年(跟一個人大眼瞪小眼互瞪了十年,真的是不容易啊)。
但是,到了要吃大餐的前一天,我取消了訂位。
原因是,那慶祝的前夕,我老婆牙齒已經痛了一週,根本無法吃東西;而我也在大餐前3-4天,牙也痛了起來,我們兩人就這麼輪流每2天去看一次牙齒,到了原定的大餐日,我甚至是痛到要吃止痛藥才能止得住疼,實在是不想再吃什麼大餐了。而那一天,從原本的結婚紀念,改為在滿是病人的牙科診所等待了4個多鐘頭之後,以兩人都抽掉了牙齒神經收場。
所謂的十年夫妻,十週年慶祝,就是沒甘可同享,僅有苦是一起嚐,這人生劇本之滋味可是酸咪呀酸咪~。
不過請放心啦各位,該補的慶祝,日後還是會補過的,讓我們先進比賽過程吧!
![]() |
京都岡崎神社裡的可愛兔兔 |
過去個人曾寫過一篇文章:『鐵人三項訓練該如何相輔相成』,該文中提及練車不只對單車表現有幫助,對跑步的影響也挺大;但是,練跑對單車表現的影響可能就不那麼明顯。
這次我想再分享一篇個人認為挺不錯也實用的研究分享給各位,來看看讓主攻跑步的人,融入一些單車高強度間歇訓練後,對他們的跑步會否有所幫助呢?
直接破題跳結論:有幫助。
跟宮島、松島併稱日本三大景點的天橋立,像一條龍橫跨兩岸,你覺得有像嗎? |
鐵人三項是個非常特別的運動,看似有很多數據、器材、工具的輔助,甚至也有越來越多方式能即時得到生理的數值,但實則潛藏在客觀的數字底下,是更多心理層面的主觀意識。
若簡單將運動區分為運動科學與運動心理學兩大塊,在早些年前,我可能會認為運動科學重要性佔比達80%,運動心理大約只佔20%。但隨著自己的比賽與教學經驗後,現在則逐漸認為科學與心理層面可能各佔到50%,不過對於實力越高者,心理層面的影響恐超過甚至大勝科學層面。
且當距離比賽越長,心理層面的影響就越是大。試問,假設今天只是個100m游泳賽、800m田徑賽等,比賽當下絕對沒太多內心戲,演員都還沒登場,比賽就結束了,可是當比賽距離越長,那心中滿滿的內心小劇場,演個三季都不為過
怎麼說呢?這次我分享三個個人觀察到普遍出現在鐵人三項,甚至馬拉松等耐力運動中會出現的三個現象,一一來說明。
![]() |
圖片來源 |
這幾天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去年2022 PTO US OPEN男子冠軍:Collin Chartier因在今年2月間,被IRONMAN所配合的ITA(International Testing Agency)藥檢組織檢測出有EPO反應,被處以3年禁賽,當事人也不作多餘辯解,坦然接受懲罰。此新聞在兩天內一登出,眾多職業選手紛紛表達遺憾與譴責,甚至有沒有可能還有更多選手因此涉嫌用禁藥?不曉得。
不過在耐力運動的世界裡,使用EPO已非新鮮事,不管是單車、馬拉松,甚至前陣子也有中國的舉重選手使用EPO被抓到的事情,然而在三鐵領域其實也有相當多前例可循,只是或許過往新聞不發達或是國人較少關切到,實則也是有相當多前例。
故這篇文章,我想快速的帶你瞭解EPO,以及那些年被抓到偷用EPO的三鐵選手們,讓我們一起來唾棄他們!
最近同時被不同人問了一個相當類似的問題,這個問題已經2-3年以上因疫情干擾而沒再出現過了,忽然覺得不過還不到一年前,仍在到處預約打疫苗,甚至還不幸確診,當時也在煩惱出國比賽的事?煩惱PCR去那預約?防疫旅館又該怎麼挑?上網瞭解各國防疫規定?但現今時光快轉,越來越多人都要出國了,這一年間的變化真是如此之大....
回正題,這個問題就是:『如果我接下來___月要出國,沒法練(或不方便練)間歇的話,會不會影響回國之後的___比賽?』
在疫情以前,許多人就常有出差或出國後人生地不熟找不到合適練速度的場合。若我再把這樣的問題修飾一下成下面這問題,可能更多人都有感了:
『如果我接下來有一陣子只能慢跑(或低強度訓練),不太能練速度的話,體能是否會下降?』
這個問題,我找來一篇研究來給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