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8日 星期四

再談肌肉:核心肌群與跑步經濟性的關聯是?

太魯閣山月吊橋;紀錄於2021年10月

上週那篇文章意外的獲得了許多評論,也收到不少訊息與提問,其中一個脈絡的問題主要是集中在肌肉本身,例如:『那我該如何加強某某條肌肉?』、『怎麼安排肌力訓練進來?』、或是『上半身肌肉就不重要嗎?』等等,而有的問題很大也很難回答。

但我覺得還是回歸一個本質:『強化特定肌肉真的能讓我們的運動表現提升嗎?』

如果可以,那這強化的邏輯是什麼?是要肌肉更壯更持久?還是讓活動時,身體能更穩定?以及,你所期待提升的運動表現是在什麼方面?是衝刺更有力?還是更有耐力?還是更有效率?

還有,許多人都認為只有透過負重訓練,才能強化肌肉或運動表現?難道單靠騎車、跑步或甚至游泳本身就沒有幫助嗎?

每個都是大哉問,但我這次找出一篇蠻特別的研究來分享。

2021年10月15日 星期五

平路 vs. 上坡路:跑步所用的肌肉到底有何不同?

與內文無關,純粹很喜歡這張陽光透進樹縫間的感覺

有在跑步的您,也許聽過『跑跑山路,練練不同肌群』、或是『跑平路跟跑上坡路的跑法是不一樣』之類的話,但到底是那些肌群?又有那裡不一樣?

這是最近突然跟人討論到的話題,這篇就來快速解答一下吧!

2021年10月7日 星期四

單車遊記:南橫.難橫.騎乘記事與懶人包

在騎了四個多月的訓練台之後,終於能解禁自己回到實際的公路上了

中秋連假時,去了趟南橫騎單車,後來PO了幾張照片在Instagram後,有幾人問到關於那邊的路況,故來分享一下我那天的騎法與相關注意事項。

想忽略我碎碎唸的話,可直接拉到最下方看懶人包即可。

2021年9月30日 星期四

音樂型態會左右大腦對於疲勞的認知!

圖文不符系列:七星潭

這文章標題有一種台灣新聞很愛用的騙點閱率的寫法😂😂😂,但我真的不是啦!

因為這次要分享的研究,標題就是這麼下的:『When It HIITs, You Feel No Pain(讓你無痛不累吃下高強度間歇課表)

但既然我都被騙得看完了,就順便來分享給你一些我的看法吧!

2021年9月23日 星期四

從2021 IRONMAN 70.3 World Championship 結果來聊聊三件事

2021 IM703WC位於美國St. George舉辦;圖片來源

說實話,這場在賽前我並未花太多時間研究,也沒打算寫任何文章,因我覺得最近寫太多比賽分析的東西了,有點偏離我對此網站的定位了,比重分配上應當還是以『訓練』為主軸。

加上賽事進行時,我也跑去深山裡發呆過中秋了。但賽後看看結果,可說是有些遺憾但不太意外,後續在看一些報導與成績時,又引發了我的一些靈感,故這次很快的也簡單的談談比賽結果。接著,談談我比較想聊聊的三件事:『Gustav Iden與他的吉祥物』『Kristian Blummenfeldt邦邦與行銷操作』,還有『連Daniela Ryf都累了』

2021年9月10日 星期五

跑鞋開箱:Scott Speed Carbon RC評測


Scott Speed Carbon RC 開箱

沒想到我騎Scott的單車這麼多年,還從不曾幫單車寫過開箱文(回憶文倒有一篇...),沒想到第一次當品牌寫手,竟會是寫一雙跑鞋!

沒錯,這次來聊聊跑鞋、碳纖跑鞋、Scott所開發出的第一雙碳纖維跑鞋!

2021年9月3日 星期五

Collin Cup最終章:比賽成績、簡評、這個運動的未來在那裡?

2020東奧鐵人三項選手、混合接力組銀牌與Collins Cup冠軍Taylor Knibb,這個你該記住的名字;圖片來源

Collins Cup在上週末8月28日結束了,為了幫這一系列文章收尾,這最後一集就來整理一下選手成績、排名、觀戰心得、賽事摘要影片等等,最後再紓發這一年多疫情下的惆悵吧!

2021年8月26日 星期四

Collins Cup 第三彈:比賽內容/觀看方式/賽前選手分析

今年KONA取消後,Collins Cup看來就是今年最精彩的賽事了;圖片來源

Collins Cup即將在本週六進行,來快速導覽一下參賽名單與參賽相關說明。至於比賽由來或比賽流程就不再贅述了,請自行參閱前兩篇文章:Collins Cup(柯林斯盃)鐵人三項賽事介紹Collins Cup介紹第二彈:選手排名/網站資訊與介紹

2021年8月17日 星期二

2020東奧馬拉松成績分析(下):女子組 | 誰比較會配速?

夏天跑馬拉松!光看就很痛苦.......;圖片來源

延續上集的好評,本來無意再寫下集的,但上一集的點閱數有些超乎我的想像,僅僅2天時間就登上本網站史上第二高點閱的文章了,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加上在看女子組資料時,意外發現一些有別於男子選手的有趣現象,故讓我再開另一集來討論女子組,就當我對各位的答謝!

首先,讓我先問您兩個問題,請閱讀本文前先思考一番:

1. 在上一集中已經知道,男子馬拉松選手在奧運的成績,相較於個人最佳成績,整體平均差了7.58%,約是退了9分46秒。那您認為女性差異比率會是多少呢?比7.58%高或低?

2. 再延伸來比較前後半馬的成績差異,若差異越小,可反應出一個選手對體能與配速的掌握度越好。那您認為是男性選手的前後半馬差異幅度比較小?還是女性選手的前後半馬衰退較小?

想好答案後再看正文囉!

2021年8月11日 星期三

2020東奧馬拉松成績分析(上):男子組 | 溫度的影響有多大?

東京奧運馬拉松;圖片來源

每一年的夏天,我都會被詢問到諸如此類的問題:『跑不動,我好沒用!』『速度出不來,我是不是退步了?』『越跑越慢,我是不是沒救了?』『心跳都壓不下來怎麼辦?』.......。

不要那麼負能量好不好!夏天本來就不是屬於馬拉松的季節啊!

不信的話,我這次拿剛結束的東奧馬拉松男子選手資料來佐證,即便是到了奧運殿堂級的選手,即使奧會將比賽會場拉到了相較於東京而言,較為涼爽的北海道札幌,那些奧運長跑選手們的配速是否會受氣溫影響?又影響了多少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