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2025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NICE 男子組 觀賽重點與分析

今年的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剩不到一個月就要在NICE開賽了,是不是缺了點什麼呢?缺了.....J帥的分析觀點;圖片來源

一年一度的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大賽即將在9月14日男子組於法國尼斯(NICE;當地時差是台灣時間減6小時)10月11日女子選手在夏威夷KONA登場,本文會先談男子組,而女子組則再稍候些會補上分析。

今年同時也是男女兩地開打的最後一年(2023男子在NICE、女子在KONA;2024男子在KONA、女子在NICE;2025男子在NICE、女子在KONA;2026起不要吵了,給我全部回KONA),雖然對於職業選手來講,沒有挑戰場的權利,拼一個世界冠軍就對了。

但這兩個場地還是有相當多的不同點,我會從幾個不同角度帶你來看今年的焦點分析,幫你推測可能的奪冠人選,當然也少不了勵志的或有趣的選手介紹。


觀賽重點

接下來談談今年會有的幾個重點:

1. 選手名單與整體資訊

先來看今年選手名單,一共59名選手(只會變少不會變多),我拆成兩個圖表如下所示,藍色標記出來的是最可能進前10名的選手,而加上黃底配色者,是有能力拼得前3名的選手

本人整理,原資料來源

整體來說,今年59位選手中,德國籍就有10位,依然是大宗;其次美國6位、英國5位,而挪威明明是小國,卻也出了5個選手;還有丹麥4位與1位芬蘭人,北歐五國總人口不過就2600萬人左右,可以出10個MPRO(若把瑞典跟冰島扣掉,剩下三國是1500萬多人,可以產出10個MPRO)。且這些國家地理位置與氣候並不是個一年四季都合適鐵人三項運動的地方,但到底怎麼成了運動強國,這確實是個很有趣的議題。

而今年選手的平均年齡是32歲,跟過去幾年差異不大,最年長選手是奧地利的Michael Weiss,今年已44歲,且這已經是他第13次參與世錦賽了,顯見他長年來是如何保持住一定的身手,這點真的不容易。今年還在IRONMAN Austria(奧地利),他最愛的賽事中獲得第二名成績,7時57分完賽,且最後馬拉松跑出2時42分,是全場跑最快的選手。

Michael Weiss啊,我已記不得放了你多少次照片了,每年寫賽評好像都有你耶,好吧!我答應一直寫你寫到你退休為止;圖片來源

很巧的,今年最年輕的選手是德國籍的Finn Große-Freese,也就是IRONMAN Austria該場的冠軍,成績7時52分。Finn今年才24歲,這卻已是他第二次參加世錦賽了,他去年就曾去過KONA一次,8時14分,排名29名,年輕具潛力。

Finn早年是個中長跑選手,靠跑步起家,但他轉戰三鐵之路跟其他三項選手有兩個相當不一樣的地方。首先,或許是德國在短距離三鐵項目太多高手了,故他並不參與ITU或短距離三項運動,而是21歲就直接轉戰為長距離三鐵選手,這走的路與他人不同。再來,靠跑步起家的選手,罩門往往是游泳不夠快,在三鐵之路上都有些吃虧,但Finn的第二點不同的地方就在於他游泳卻又很強,3800m往往能在46分上下游完,幾乎都能咬住領先集團,加上單車也不差,跑步又是他老本行,故他絕對是個備受期待的未來之星。

網路上查不到Finn的身高,但看起來就是個巨人,故我只想問,現在20幾歲這一輩的MPRO,是不是190cm以下都算矮子了啊?圖片來源

2. 菜鳥初登板比率更高

今年59位選手之中,我一一去比對計算,發現一共有22位是第一次參加世錦賽(包含KONA在內),整體比率佔到37%之高了,比起上一次在NICE是18位,今年菜鳥更多了,但菜鳥絕不等於弱小,這些菜鳥之中,不乏是去年巴黎奧運後決定轉戰長距離的選手,包括:Marten Van Riel, Jonas Schomburg, Jamie RiddleKristian Blummenfelt等四位,這四人都有衝擊前10名甚至前3的實力。

就算沒去奧運,也有好幾個選手是在奧運篩選時被刷掉的,他們不是實力不夠好,而是生錯國家了,例如挪威的Casper Stornes,德國的Wilhelm Hirsch等都是生在三鐵強國,不然都是有去奧運的實力。

所以,如果你發現這次有很多選手,你都不認識?沒關係,我也有將近一半不認得😂。但沒關係,後續會再提幾位很有實力的選手給你認識。

這邊我想先拉Casper Stornes出來談,他今年28歲,來自於挪威,故沒錯,他也是跟Kristian Blummenfelt, Gustav Iden來自於同一個教練體系,過去個人寫過一篇挪威式訓練的文章,裡頭就有他,有興趣請參閱。

左為Casper,右為KB邦。挪威這幾人的關係真的很微妙,他們多年來都是競爭對手,又是最麻吉的隊友,還是同一個教練,可卻從沒傳出不合的消息,最起碼他們至今都還一起訓練就是個代表,但身為運動員,難道沒有想贏過對方的念頭嗎?沒有被羨慕、嫉妒與其他負面念頭沖昏頭的時候嗎?兄弟姐妹間都可能有嫌隙了,何況他們還要競爭同樣的名與利,他們間的觀係真的很值得探討;圖片來源 

例如最近,Kristian Blummenfelt(左), Casper Stornes(中)與Gustav Iden(右)三人正在為了NICE賽事進行高海拔特訓中,關係真是好!從今以後,我要稱你們為『挪威小虎隊』圖片來源 


Casper很早就活躍於ITU系列賽事,光是在ITU有97場出賽紀錄,你就能理解他的賽事經驗有多豐富與三項的基底有多紮實,且也曾贏過KB邦或Iden兩位同袍,但去年競逐奧運資格失利後,開始轉往長距離發展。生涯首場IRONMAN賽事是在今年4月的IRONMAN Texas,後又一場6月的IRONMAN Frankfurt,這兩場成績分別是7時37分與7時29分,而這兩場冠軍都是他們挪威的看板:KB邦。

但KB已有相當多長距離經驗與自信心,而Casper Stornes應該還在摸索在226km中該怎麼配速、補給與心理建設才能創造更好成績,我想他是有前10名的實力的,甚至現階段來講,是有勝於Gustav Iden的水準,大家可以期待看看。

Casper Stornes於2025年的賽事成績;圖片來源


3. 完賽成績預測與8小時障礙

以兩年前NICE的比賽結果來看(下圖),冠軍Sam Laidlow的8時6分,很可能今年會再被打破,特別是這兩年間的選手整體實力,反應到單車與跑步上都越來越快,例如今年就有Manoel Messias(巴西籍)在IRONMAN Brazil跑出2時26分50秒的成績,接著Matt Hanson又在Challenge Roth跑出2時28分3秒,是兩位目前唯二跑進2h30m的選手,僅管前者Manoel放棄世錦賽資格,而Matt Hanson又因單車缺乏競爭力,很難進入前10名之列,但他們的速度必然刺激了其他選手,包括一直想破230的Patrick Lange與Jason West(以跑見長,但單車偏弱,刷個紀錄也好),或是Sam Laidlow與Magnus Ditlev這兩個全方面的選手。

2023年NICE的Top 10的選手,今年其中5名未取得資格,不管是生涯規劃或訓練調整不佳,但都顯示出一個職業選手要常年保有身手且具競爭水準是多麼難的事情;圖片來源


再者,這場NICE賽道與KONA極為不同(賽道分析有興趣可參考我NICE賽道分析文章),NICE是個高度技術導向的賽道,故是否熟悉每一個路口與彎道絕對會是重點,今年第二次前來的職業選手,甚至已在當地不斷訓練的選手們,絕對擁有更高的優勢。

故我的推測,今年的成績,游泳大致持平,應該『大多數職業選手會在47-50分上岸』,就算慢一點到50-53分,都還有競奪前幾名的機會;但是單車應該會有人騎進『4時30分』,而『4時30分至4時40分選手會大量增加』;最後馬拉松項目,想角逐前幾名的選手,必須要有『跑進2時40分內,甚至2時35分內』的能力才可能奪冠。

故整體來說,游與T1轉換在50-52分內、騎與T2轉換在4時30-35分內、最後跑在2時35-38分間,那就可能破8小時大關』,就算沒破,不會慢超過3分鐘!

Manoel Messias,巴西籍,今年29歲,並曾在2021年參與過奧運,他成為史上第一人在226km距離中跑進2時30分的男人,僅管他放棄世錦賽資格,但他絕對值得有個版面!圖片來源

4. 六大奪冠熱門人選

進入主戰場啦,最多人關心的還是誰能奪冠,故根據我對完賽成績的推測:『游與T1在50-52m+騎與T2在4h30m-4h35m間+跑2h35m-2h38m』,我挑出六位有此實力,且就算某一項略慢一點,也一定有另一項可補上的實力,同時他們也是這一年間狀況絕佳,最可能調整到巔峰的選手。

Sam Laidlow

無庸置疑的,Sam Laidlow(阿滴)仍是奪冠大熱門,僅管他在2023年的NICE奪冠後,隨即而來面臨了一個很長的低潮期,包括不斷被質疑用禁藥(但始終沒有證據),2024年整體表現也不盡理想,到了十月KONA本想大爆發,確實也成了史上第一位在KONA騎進4小時內的人(3時57分22秒),但是跑步就真的大爆炸了。接著他就消失了一段時間,這期間有低潮也生病,其中一個家還被火燒掉,損失一堆訓練器材,是個難熬的時間。

他一直到2025年7月Challenge Roth復出並直接以7時26分奪冠,接著三週後,又在IRONMAN Leeds以8時10分奪冠(這場單車不好騎,總爬升2500m,我認為他是刻意安排的)。

關於這事,我始終覺得很奇妙,為何就不會有人質疑例如Jan Frodeno用禁藥?卻要懷疑Sam Laidlow?且都是從職業選手群中傳出來的,到底其他職業選手是有多討厭他?明明職業選手的驗藥機制是非常完整且頻繁的,他有用藥絕對逃不過藥檢。而他似乎又很容易心理受傷,那些流言對他的打擊是真的很大,低潮相當久的時間。這點也真的很有趣,一個世界冠軍可以持續克服訓練所有酸、傷、痛的折磨,卻承受不住他人的言語攻擊?

不管怎樣,他的單車實力可說是職業選手中的最頂級,又是法國在地人,這路線對他而言是再熟悉不過,不要再內耗就是奪冠第一人選☝

Sam:去你媽的酸民;圖片來源

Magnus Ditlev

也是不需我多介紹了,Magnus Ditlev絕對是當今長距離中前三大高手,去年KONA第二名,前年NICE第三位,還有連續三年Challenge Roth冠軍(2022-2024)。我在今年南非時與他有巧遇,他剛好也是IRONMAN South Africa冠軍,我當時問他會不會去Roth?他說不會,要專心準備World Championship,很肯定的,他的人生清單只差一個世界冠軍頭銜了。

但妙的事發生了,他居然跑去參加6月29日的IRONMAN Germany(Frankfurt)?你放棄四連霸的機會,要拼一個德國單站?Frankfurt與Roth沒有離很遠耶,這你知道嗎? 

最詭異的是,Magnus在比賽的跑步段被判了DQ,原因是他被尾隨的裁判認為亂丟垃圾,而如果去看影片,確實是他已離開了補給站還丟下了一個紙杯,裁判向前去對他說了幾句話後,或許被腦怒或不知什麼原因,判了當時位居第三位的Magnus一張紅牌(DQ,取消資格),Magnus就暴怒了回了句:What the fuck are you doing? You can’t disqualify me.』

Magnus還是繼續的跑,不鳥裁判,而後來大會也更正,紅牌取消,他以第7名氣噗噗收尾(就叫你去Roth了吧?)! 

但這個爭議確實很大,丟垃圾就要判紅牌(根據正確規定,第一次被抓到亂丟垃圾是藍牌,罰時2分鐘)?還有,被判紅牌了還能繼續比賽?應該是立即請選手離開賽道吧!更誇張的是,還有判了紅牌又取消的喔?如果不是Magnus這麼大咖的選手,你大會還會取消紅牌嗎?總之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

Magnus Ditlev依然是NICE奪冠大熱門,唯一罩門是他太大一隻了(195cm與79kg),NICE的長坡對他是個威脅,除非他願意在上坡段更猛力踩,下坡也更敢拼命,而且記得不要再亂丟垃圾,那才有可能拿到他的第一座世界冠軍。

Magnus:我這次絕對不會再亂丟垃圾了!圖片來源

聽說站在Magnus旁邊,就會有瞬間返老還童20歲的感覺😂

Jonas Schomburg

在ITU時期就非常強且有名氣的『熊伯』Jonas Schomburg,也是德國連續兩屆的奧運代表選手,在去年巴黎奧運結束後轉戰長距離,226km的初登場是在今年3月IRONMAN South Africa,以7時52分,游50、騎4時16分與跑2時41分全方面無弱點的演出奪下第三名,僅輸給Magnus Ditlev的7時44分與Marten Van Riel的7時49分,確定取得KONA資格。

後來7月也去了Challenge Roth(J帥註:跟我一模一樣的賽程耶),原本是一路領先,甚至連單車都還騎得比Sam Laidlow還快1分鐘,極有可能會奪冠,無奈最後跑步剩沒幾公里時,被Sam Laidlow超越,以7時31分完賽,僅輸Sam 1分多鐘時間。

然而他今年最有趣的一場是在Roth前一週,他也去了IRONMAN Germany(Frankfurt),原本是打算連兩週226km的,但他在騎車段出了個包,他的Aerobar斷裂,一度還拿著Aerobar繼續一路騎到維修帳,可修也修不好,換了一個又出包,他還是不放棄的捨棄Aerobar,把三鐵車當公路車在騎,最後是被裁判制止,只好棄賽。

這種不放棄的精神,正是奪冠最需要的心理素質,我看好他有前3名或至少前5的實力,只要確保單車每個零件細節都有鎖好

Jonas:就算讓你們一組Aerobar,我都能繼續比下去;圖片來源

熊伯本人非常的帥,多給你一張照片幫你圈些粉;圖片來源

Marten Van Riel

單車界有MVDP(Mathieu van der Poel),那三鐵界的MVR(Marten Van Riel)大概就是相當於MVDP實力的存在!

MVR是比利時兩屆奧運選手,2021東奧那次還奪得第4名,細數前3名分別是Kristian Blummenfelt、Alex Yee、Hayden Wilde,可想而知,MVR是有幾乎接近於他們實力等級的選手。

他過去偶爾也會去參與IRONMAN 70.3或T100的賽事,但一直到去年奧運結束後,今年才開啟226km之路,首場IRONMAN賽事也是選了南非IRONMAN South Africa,最後是7時49分,以第二名取得NICE資格。

而有兩個相當有趣的地方是,他在南非賽後受訪時表示,他比賽當天有點食物中毒,表現不佳,我當時還在旁邊看著他的專訪,聽到這番話總覺得有那裡怪怪的?因為食物中毒所以得第二名?這點新聞也有報導出來(“I'm pretty sure I had food poisoning, because it was very similar to other times I had food poisoning."),不知道第一名聽到看到此話,會不會有點覺得那裡怪怪的?

第二個有趣點是,IRONMAN South Africa賽後,我是與MVR搭同一班飛機離開Port Elizabeth(比賽地點),他是要直接轉機並前往新加坡參加T100,當天他看起來相當疲勞,我反而精神氣爽😂,但不過就再過個5天後,他在新加坡T100奪得第三名,只輸給Hayden Wilde與Leo Bergere這兩個去年奧運銀牌與銅牌選手,不得不猜想,如果MVR沒有這場IRONMAN,他可能不會輸耶!

還有近期(6/29)他也參加了IRONMAN 70.3 Nice賽事,這場與9月的NICE有些路線是相同的,當然他也沒意外的奪冠,這很明顯也是在準備9月NICE的大賽了。加上他的身形非常單薄精實,頗有Alistair Brownlee的味道,加上無任何弱點,只要不食物中毒,NICE前三會有MVR的一席。

MVR:我這次不會再亂吃東西了;圖片來源

Kristian Blummenfelt

KB邦今年狀態真的可怕,而且他似乎學乖了,不再隨便亂比賽,在結束了去年最後一次參與奧運後,今年也不參加短距離賽,就連獎金豐沃的T100也一場都不去,結果就是連拿三個冠軍(下圖)。

資料來源

而且這兩場226km與一場113km,有個共通特色,KB邦都是全場跑最快的人,尤其Frankfurt那場還跑到了2h30m,比第二快的選手快了4分鐘以上(順帶一提,跑第二快的也是挪威的選手:Casper Stornes,該場第三名)。特別是在過去,往往都是他的好兄弟Gustav Iden跑最快,但今年似乎Gustav的跑步能力被KB吸收過來了一樣,搭配上KB邦本來就很快的單車,他今年狀態,我認為是史上最好的時刻。

但隱憂也是有,他唯一罩門就是稍稍大支了一點點,若比賽地點是KONA,我認為他是贏面最大的人。可若在NICE的多山賽道中,對他並不有利,但以他們團隊斤斤計較的性格,連不同三鐵衣的數據都套進去實驗的份上,我相信他們正在做不少努力,若他正常發揮下應該是前3名之一,只是我真的不太能接受他的三鐵衣STYLE😂.....

KB邦,你真的喜歡這一套三鐵衣嗎?圖片來源
一個題外話,我7月初去Roth時,有特地去Surpas這三鐵衣攤位看,其實蠻多好看的設計,還有料子真的不錯,但一翻價錢就倒吸一口氣了,那價錢可買一件頂級防寒衣了...


Patrick Lange

最後一位是去年KONA冠軍:Patrick Lange,他的實力已不用懷疑,且越大型比賽,他發揮越好,加上身型偏瘦小,NICE賽道對他是有利的,前年2023年在NICE拿亞軍就已證明了這點。

並且若去細看2023年的數據(請去參閱上方2023年TOP 10成績表),他那年單車只排到第10位,與冠軍Sam Laidlow差了近12分鐘;但若再比較2024年KONA單車的成績,Patrick與全場騎最快的Sam Laidlow,則是差9分鐘,除了Sam是自爆式的騎法以外,我認為Patrick對NICE賽道的熟悉程度並沒有Sam那麼高,而影響了他在賽場上的發揮。

兩年過去了,僅管Patrick又老了兩歲,來到39之齡,但他今年目前為止只排少少的兩場比賽(四月IRONMAN 70.3 Oceanside與6月IRONMAN Frankfurt),且很明顯的都沒用全力,也曾說他腳有傷,痛痛!但對於這種平時沒存在感,大比賽往往都嚇死人的Patrick來說,聽聽就好。

我推測他對於NICE會有兩個強大的動機,一是職業選手近尾聲,他想再拿最後一座世界冠軍,且若能同時包辦KONA與NICE世界冠軍,這個榮耀極為迷人;二是他一直心心念念的想跑進2時30分內,結果被其他人捷足先登,他必然想跟上他們的腳步,且還是在那麼大的場子裡完成此夢想!我沒有任何可以調侃你的話😆,你認真去比賽吧!

J帥,你知道的太多了,噓~~ 圖片來源


5. 扮演刺客的人選

除了介紹上面幾位選手外,還有幾個頗具競爭力,或許進不了前三,但也會前十名會有他們一席之地的幾個選手,我認為您應該認識一下Jamie Riddle, Rudy von Berg, 與Cameron Wurf這三人。

Jamie Riddle 

第一位個人私心想談的是Jamie Riddle,我會認識他是因為3月份去南非比賽時,我賽後去參加了職業選手的頒獎典禮與分發世錦賽資格時,當主持人叫到Jamie Riddle的名字時,全場近乎瘋狂的尖叫聲,他明明就是第5名,可尖叫聲超越了前4名的總和,這時我才知道這位南非裔選手在當地原來有如此高的聲量與人氣(當然可能也長得帥?)。

為什麼我看到這照片,腦中會一直響起小賈斯丁的那首洗腦歌:『Baby..baby..baby...ohh....Baby..baby..baby...ohh....』;圖片來源

他曾在去年代表南非參與過奧運,三項實力自然已是頂尖,而今年往長距離發展後,首場226km就選了家鄉的賽事(J帥註:又是IRONMAN South Africa,我今年真幸運能跟一堆大人物同場競賽),後又去了澳洲Cairns,雖然這兩場都沒有破8小時的完賽成績,但這兩場本就不是個太輕鬆的賽道,故不能單以成績而小看他。

他的游泳能力非常強,唯有跑步仍未達他應有水平,從下圖他的比賽成績來看,他在T100舊金山站(San Francisco)的最後18km可跑出1時2分的水準,但放到226km中,2時44分或46分並非他應有水平,也許當他補上配速與經驗後,這才25歲的小賈斯丁,喔不是~是傑米瑞斗,未來會很常出現在媒體上的!

Jamie Riddle今年成績;圖片來源

額外再分享一個小小觀察,在T100 London站中,Jamie Riddle一下水後就游泳領先,甚至領先到可以換個仰式反過來看看後面是那些選手在跟著他?接著再換給其他人帶游。要瞭解,T100的選手的水準素質有多麼高啊,在一群2000m只需25分就能游完的職業選手群裡,他竟然還有辦法改成仰式來玩?這是要對自己有多少自信才能做到的事啊?連賽評Jan Frodeno都嚇了一跳!我將影片連結與時間位置都設定好了,有興趣可去看看。

但是他游完泳後就棄賽DNF了......

Rudy von Berg

挾著去年KONA第三名,與前年NICE第四名的強勁實力,今年的Rudy依然有一定水準的演出,甚至180km也騎得進4小時內(IRONMAN Texas),僅管那一場有13個職業選手騎進4小時就是了。

Rudy Von Berg今年比賽結果;資料來源


Rudy比較大的弱點是馬拉松沒有太大的威脅性,他大多都跑在2時40分至2時45分間(對~這年頭跑個24X都叫弱了),而他也沒法透過前兩項拉出與對手的差距,故他當然還是有一定實力,最基本都是Top 10內,只是無奈今年冒出太多高手們,他要再拼前三名,需要調整到100%以上的狀態來才行。

然而,我也發現他今年在比賽策略上有了些微調整,整體比賽量明顯下降,也不再參與T100賽事,像是去年全年就有高達7場比賽,但今年的參賽計劃看起來就是4月調一波,再來7月底去法蘭克福與一群大魔王們拼一下,瞭解彼此實力狀態,接下來會一直到9月中NICE才會再出賽,是在做些什麼特訓?頗令人期待。

Rudy也是極少數受TYR贊助跑鞋的運動員(嗯?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TYR有做鞋子吧)。另一個題外話,我非常喜歡他的身材;圖片來源

Leon Chevalier

有別於Rudy von Berg,前年NICE的第五名:Leon Chevalier就繼續瘋狂的出賽了(見下圖)。

Leon今年的賽事成績,又有南非! 資料來源

個人過去也介紹過Leon的背景,這邊不再贅述。整體來講,他游泳並不強,也非從小就當選手出身,是從業餘練到一定水準後才轉為職業選手,而他最強項是擅於爬坡,故他特愛山路為主的三鐵賽事,包括下表中的Alpe D'Huez、IM Lake Placid與三場IRONMAN 70.3 (Swansea、Nice、Pays d'Aix)全是山路,但是他卻失去了以往應有的水準表現,大部份名次都不是太好,單車排名也都往後掉了很多。到底是比賽太密集的疲勞?還是刻意的超負荷安排?我想本人才會瞭解。

但Leon還是有個優勢在,NICE是他這法國人的主場,加上他太愛爬坡了,只是今年狀態並不若2年前那麼好,今年或許僅能以拼進前10名為目標。

說我最多只能前10名?我要用結果打你的臉! 圖片來源

Cameron Wurf

本來沒有打算提Cameron Wurf,畢竟介紹也多次了,但他最近又幹了些瘋狂的事,讓我又想分享一下了。

請參閱下圖,他先在8月6日,用4分8秒均速跑了40公里;再來8月7日,騎了215公里,爬升近3500m;隔天8月8日,4分整配速跑24公里;再來8月9日騎了近150公里,包括爬升近2400m;8月10日最可怕,只花了13小時多就騎了308公里,且是總爬升達9960m高度;隔天8月11日早上又騎了92公里與2900m的爬升。

不僅僅於此喔,他的IG上還有人爆料,他這6天裡還游了4次泳,雖沒說游多少,但都強調是距離非常長的長泳,包括騎完308公里的那天還能再游泳,以及另3組沒有被公開的跑步(16km、15km、6km),光這些加總起來,單車騎了超過近30小時(還別提爬升達19000m)、跑了101公里、跟四次長泳,這是6天訓練量,粗估應有45小時。

本人瞠目結舌整理😱😱😱。光是如何13小時騎300公里近1萬公尺爬升?單日三上三下武嶺都還少爬1000多m?;資料來源


在NICE賽前約5週時,搞一個超級大負荷,你要說這位42歲的老將,沒有想拼一個IRONMAN世界冠軍的企圖?我打死不信。就算沒有冠軍,拼單車最速完成是基本標!

我如果在NICE碰到Cameron,我會問他:『6天操40幾小時,要吃多少熱量才能補回來?』;圖片來源


6. 人家拼三項冠軍,我們拼單項紀錄

今年的選手名單中,我還留意到一個有趣現象,在T100排名裡,單以『跑步』的競爭力來講,前10快的選手,有6個會在NICE出賽(其他4位都專注在T100或IM703等賽事),而這6位選手中,除了上方已介紹過最可能奪冠或前三的Marten Van Riel與KB邦之外,剩下4位都受限於不是游泳太慢,就是單車缺乏競爭力,很難擠進TOP 10之列,故他們的目標就有可能轉為拼個跑步紀錄,特別NICE賽道非常平坦,連個坡都沒有,42km總爬升連30m都不到,要刷成績確實好刷,只是得確保單車沒耗盡太多體力就是。


圖片來源


在這幾位選手中,上方也介紹過Matt Hanson已成了史上第二位在226km距離中跑進2時30分大關的人(2時28分3秒;Challenge Roth),他必定會想要再一次刷進230,甚至挑戰目前2時26分50秒的紀錄(今年由Manoel Messias在IRONMAN Brazil所創下)。

今年已40歲的Matt Hanson,依然還在創造紀錄中,絕對值得一張帥照;圖片來源

Jason West

除此之外,我還想聊的是Jason West,這位已32歲的美國選手,過去都只專注在T100或IM70.3賽事,他的游泳還OK,就是單車稍弱,但進入跑步項目,他不是全場第一快就是第二快,第三快都叫失常了,看他這位僅有172cm的選手,在一群長人之中不斷刷人家卡,看得非常過癮。

今年7月,他終於參與了人生的第一場226km,選了IRONMAN Lake Placid,果不其然的,雖然總成績8時01分(這場單車不輕鬆),只能排到職業組第5名,但是他最後馬拉松項目跑2時37分,又是個全場最快,。

但以他在T100賽事中,最後18公里幾乎都能跑57-58分的水準表現(每公里3分10秒至13秒開完18km),他這2時37分不是個及格水準。

故我想,他的人生第二場IRONMAN,也是第二次要跑馬拉松,我會非常感興趣這位音速小子能在NICE跑出多少成績?

聽說當人跑快到一個程度之後,你會看到的只剩殘影.....;圖片來源


7. 法屬玻里尼西亞之光

每一次J帥在寫世錦賽選手介紹時,一定會有些勵志的選手小故事,今年也不例外,我想給你介紹一下Benjamin Zorgnotti。

嗯?他是誰?

Benjamin Zorgnotti

今年選手名單之中,有一位Benjamin Zorgnotti,今年31歲,來自於法屬玻里尼西亞French Polynesia),這個位在南太平洋的一個群島,其中一個最知名的島就是『大溪地島』,這國家人口僅有約28萬人左右,卻能出了一個能進世錦賽的選手,讓我想到了2021年奧運金牌的Flora Duffy,她來自於百幕達群島,人口僅6萬多人。

在這種小國小島,運動絕對不是謀生的主流時,要為了訓練投入多少心力實難以想像,而這位Benjamin從2015年起在ITU奮戰,惜無太亮眼成績,直到2023年決定轉為長距離職業選手。今年IRONMAN New Zealand是他的第一場226km,最後以7時53分完賽,以第4名取得資格,是他首次在世錦賽亮相。

在一則新聞訪問中,他講了這段話:『Beaucoup de gens m’ont dit que c’était impossible de s’entraîner à Tahiti, il fait trop chaud, les routes sont nulles. Je voulais leur montrer que c’était pas vrai. Je discutais avec un copain qui s’entraine en France, à Brest. Entre Brest et Tahiti, je préfère Tahiti! (中譯為:很多人跟我說在大溪地島訓練根本不可能,又熱路又爛,但我想讓他們知道這不是真的,我跟一個在法國布雷斯特訓練的朋友聊過,在布雷斯特和大溪地島之間,我更喜歡大溪地島(J帥註:他是在法國出生與生活過一段時間,故確實也在法國訓練過)

Benjamin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奪冠或進前10的機會,但身為大溪地之光,又以家鄉為傲,我必須給他一個版面。加油啊,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圖片來源

8. 抱歉了,遺珠之憾們

版面有限,今年NICE文章大致談到此,當然還有許多選手無法多聊,包括我的好朋友,今年老是在受傷或生病的Lionel Sanders,會否真的出賽都仍未知;還有Joe Skipper,2022年還與他在KONA一起騎過車,當然,那是我拼盡全力才咬得住正在緩和的他;今年的貝吉達(Daniel Baekkegard)也是時好時壞,不太穩定,加上這幾年似乎實力有些停滯,而偏偏新人們一個一個湧上來,他需要好好振作一下了。

另外還有一位英國的小將Harry Palmer(個人過去文章介紹過他,可參閱舊文),他從當年還默默無名時,我就在注意他了,今年我去南非比賽時,賽前跑步還有與他跑一段(但我跟不上XD)。他今年終於變強起來了,這是他首次進軍世錦賽,恭喜也祝福他。

另外還有Matthew Marquardt, Kieran Lindars, Bradley Weiss都是有可能推到前10名或前20名的選手,甚至Gustav Iden, Sam Long等大家較熟悉的選手,但我想本文內容已夠多了,就暫此打住,若你們真拿冠軍?我再寫一篇補你們!

最後就是希望也祝福會去參加的選手們,務必加油也平安完賽,更重要的是享受成為世錦賽選手的一刻。沒有去的吃瓜群眾們,也記得可以在9月14日好好關心一下這場三鐵界的年度盛會,法國時間比台灣時間慢6小時,故有空也能來關心一下賽事,搭配著我的文章,也有空的話,順便幫我加個油,感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或想支持這平台嗎?請點選下圖給予實質支持!

想瞭解『請J帥喝咖啡』計劃說明,請點選此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