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

影響IRONMAN成績好壞的關鍵是?燃脂率重要嗎?

日本埼玉縣冰川神社鯛魚籤,紀錄於2019年


最近斷食法又紅了起來,很好玩的是,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一種新潮的飲食法,慢慢的這風潮就會進入運動圈,而且部份支持者就強調這新的飲食方式會讓你成績更好。我同意也許有些飲食法,確實適用於某些人,但是否就符合你?人皆有差異。

從斷食法的邏輯來看,這跟過去常被討論的不吃早餐,迫使身體處於低碳水化合物狀態下,讓身體更能運用脂肪作為能量,減少碳水化合物需求,會因此讓運動表現更好?

可是,我總覺得有那邊聽起來怪怪的,來說明一下個人看法與科學證據吧!

2020年11月21日 星期六

2020 MotorRun 機車+跑步環島

環島軌跡;google map也真可怕,蹤跡無所遁形

上週做了件還算蠻瘋狂的事情,原定是打算騎單車去台東看Challenge Taiwan比賽,但老婆突然說想跟,而且還提議騎機車去,接著我每天照三餐問她:『你認真的嗎?』、『真的要騎?』、『開車不好嗎?』,她最後講了一句話打動了我(至於是什麼話?我個人臉書上有寫,較熟的朋友就會知道了)。

於是我們就到了出發前一天才訂了住宿,11/12週四一早,拉著小行李箱,騎上100cc的小歐兜賣,出發環島去囉........

2020年11月4日 星期三

CoachJ的個案分享:對體能的掌握,來自於彼此的信任配合

通常封面放妹子,點閱率都會比較高....


寫了一堆紙上談兵該怎麼練,偶爾還是來寫一下實戰成果,尤其是那些被我練的人的狀況又是如何?順便談談我的一些教練思維。

近兩週裡,個人訓練的四個選手各有分別三場賽事,三個是B級賽,一個是階段性賽事完成,進入季休了。

對於一個線上教練而言,只靠著文字溝通與資料解讀,要掌握好每一人的體能狀況,不可能只靠我自己,一定是雙方的互信與坦誠。故一旦有比賽時,我真正在意的事,不會是他們拿了第幾名?而是我能否將他們狀況調整到巔峰?能否完全掌握好他們的狀況?他們又是否按我預期的配速計劃在走?結果來講,這四人的掌握度,我自覺還不錯,有鬆一口氣,一一來談!

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

抗氧化營養品對運動表現或恢復到底有沒有幫助?

紐約街頭藝術,紀錄於2017年紐約馬拉松

你可能聽過,吃些營養補充品,可以對恢復甚至運動表現有幫助!

再深入一點,你可能也知道,運動會讓身體產生『自由基(Free Radicals)』,運動強度越高,耗氧量也隨之增加,身體內會產生更多自由基,而更可怕的事情是,自由基是萬病之源,當自由基過多,就導致老化、心血管疾病、傷害組織細胞造成免疫系統破壞與發炎反應、以及癌症......。

聽起來很可怕,所以是不是有什麼方法,可以降低自由基的傷害呢?補充相關的營養品或抗氧化物,幫助身體消除自由基的傷害,讓身體恢復更快,運動表現更好,聽起來是不是很有道理?

來來來,現在介紹給你一個好產品~~~~

(踢飛~~)你以為我要業配什麼產品了嗎?

不!在這個地方只講科學證據,我要告訴你的是,上方的推理,目前不存在,在科學實證上幾乎都不支持這說法!

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6週將5000m推進至14分的秘密:Lionel Sanders 5000m 課表解讀


一個多月前,上半年Lionel Sanders宣布說要來刷一下5000m的PB,在6週的準備過程裡,他不藏私的公布主要課表內容,並且拍了多部影片(有興趣可自行上Youtube蒐尋Lionel Sanders,或最後測驗5000m的影片),最終也成功將原5000m成績,從15分42秒推進至14分34秒,進步了1分8秒。

身為Lionel Sander系系主任,我將其影片全看完後,整理他的課表如下,並且來解讀一下他的訓練目的與課表安排方式,提供給你參考!


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游泳對騎車表現的影響:談談少見的游+騎轉換訓練

有時還是得用一些奇怪的照片,騙騙點閱率的....(該圖的背景故事,留到文末再講)


在鐵人三項運動裡,騎車強度沒控制好,必然會影響後續跑步,這點無庸置疑,也因此轉換跑的重要性就常被提及!

但怎麼都沒人提『游泳+騎車』的轉換?或者說,先練游泳再騎車,比起直接練車,會不會對體力有影響呢?這影響會有多少?

這也是一個存在我心中很久的疑惑,最近看到了相關研究,那就來分享一下吧。

2020年10月8日 星期四

八大克服開放水域心魔的游泳課表


Maui島的火紅夕陽;紀錄於2017年KONA行

今天不聊研究怎麼說,今天換我來說說,該怎麼克服開放水域的恐懼,以及該怎麼在日常訓練裡,透過練習,提升對自我游泳能力的信心!

開始前先講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我本來就差點因游泳溺水而棄賽的,只是救生員不讓我放棄,我就只能硬著頭皮游完,並且一路這麼樣的練到今天了!

我是在2009年29歲時完成第一場鐵人三項,當時是因為在28歲時決定要在30歲完成三件事情,其中之一就是要完成一場鐵人三項,為了這個才開始學游泳的,第一場三鐵是51.5km距離,在苗栗明德水庫舉辦,這場是採分組出發,我那年在游泳池裡也練了幾個月游泳,自覺很有信心,也不怕水,於是開賽前一刻,很帥氣的就站在第一排準備出發,而且大家都超客氣的,不斷禮讓我,連卡位都不用卡就排到最前位了,這就是悲劇的開始了.....!

2020年9月24日 星期四

鐵人三項訓練該如何相輔相成?研究與個人建議

你看的是風景,我想的是生計;紀錄於2020年六十石山

鐵人三項是一項運動,不是分開的三項運動!

這是我很常掛嘴邊的一句話,雖然看起來每次只練其中一項,但都要想到對另兩項的影響,避免單一訓練課表的疲勞過高,影響到接下來執行另兩項訓練的品質。

但另一角度來說,有沒有可能練某一項,卻能對另一項有所幫助呢?例如練車,卻同時提高了跑步的能力?

有!這次要分享的研究,就是這麼樣的一個主題!


2020年9月18日 星期五

老闆~你這薑是甜的啊:2020 IRONMAN 70.3 Taiwan賽記



(賽後訪問一)

問:身為一位老將,對於這次拿冠軍有什麼想法嗎?
J帥:誰跟你老將?我才28耶!

(賽後訪問二)

問:這次拿冠軍,果然薑是老的辣啊......(打斷~)
J帥:瞎米薑?瞎米老?我這薑是甜的!

以上,是對採訪者的小小玩笑,有冒犯請見諒!

2020年9月8日 星期二

給你不一樣的間歇:遞減式間歇訓練法(HIDIT)

看完《天能》後,又想起塔林了;紀錄於2019IRONMAN Tallinn

你可能知道『間歇訓練(Interval)』對於提升最大攝氧量有幫助、對於提升心肺或心搏輸出量(Stroke volume)有幫助、對提高血液中輸氧效率有幫助、對降低乳酸堆積與提高乳酸代謝效率有幫助、對提高神經肌肉運用效率有幫助。

當然也知道,這是個爆心跳且痛苦的訓練,是個讓你體會為何時間是過得如此緩慢,但停下休息時,好像又有世界在3倍速快轉的錯覺,間歇,讓人又愛又恨的訓練方式!

但你有沒想過,怎麼樣的『間歇訓練(Interval)』安排會最有效呢?是3-5分鐘的長間歇?還是30-60秒的短間歇?還是有其他解?

今天帶你認識另一種間歇安排的方式:『遞減式間歇(High-Intensity Decreasing Interval Training; HIDIT)』